深基坑工程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探讨论文_尹杰

深基坑工程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探讨论文_尹杰

恒大地产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建筑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高层建筑工程和地下工程都在不断增加,这些工程都需要进行深基坑施工。但是,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风险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难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甚至会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深基坑施工中的常见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施工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确保深基坑工程顺利实施。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探讨

引言

深基坑施工在所有建筑工程施工中是一项最基础的施工环节,同时也是整个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分工程,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对于深基坑工程施工管理欠缺以及深基坑工程自身带有的危险性导致我国在深基坑项目施工中屡次发生安全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深基坑工程施工程序复杂,涉及到力学、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地质等其他十几项专业,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危险系数较高,一旦反生安全事故,将会给工程、社会乃至工作人员的家庭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因此,为保证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以及所有施工项目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概况

某大楼基坑面积 600m 2,基坑深度 6.5m,拟建场地的原始地貌是剥蚀山丘,地形虽起伏不大,但是南高北低,工程地质勘查前已经过整平处理。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岩土层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杂填土和残积土。杂填土:黑色、褐色等,主要成分是砖块、碎石、夹灰渣、粘土等杂物,稍湿一湿,结构松散,层厚 0.40~0.80m。残积土:以紫红色为主,次为褐红色、谷黄色,湿~稍湿,可塑~硬塑状,球状风化明显,并见褐黑色铁锰氧化浸染物,局部夹石英脉;该层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物理力学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为细碧玄武岩风化残积土,原生结构清晰,水浸泡易软化,场地内遍布,厚度大。

勘察揭露,场地地下水贫乏,各孔未遇见地下水;但丰水期,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残积土中的风化裂隙水,前者主要赋存于杂填土;后者主要赋存于残积粘土层的风化裂隙。地下水不会对混凝土造成不利影响;地下水明显受到季节影响,补给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大气降水。

本工程设计采用筏板基础,基础持力层为残积粘土层,持力层承载力依照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180kPa 进行设计,在进行基坑东端的基础垫层浇筑时,工程师发现地下水渗出持力层,地基土呈软塑态,依据自身经验,判断东端持力层的承载力明显低于 180kPa,这不符合最开始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并且是严重不符,必须立即停工,发出停工通知后建设方召集设计方、施工方和勘察方紧急开会。会议决定对没有浇筑垫层的东端进行重新验槽,发现结果和工程师判断一致,于是不得不质疑已浇筑基础垫层的西端持力层承载力。

1深基坑工程事故原因的分析

1.1施工管理欠缺

保证深基坑工程安全首要就是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目前我国引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对施工工程进行合理的管理。例如:我国某市在进行城市建设时,由于施工单位违章挖土,施工监管不到位、没有对基坑进行精确监测等原因导致在深基坑施工中出现了重大安全事故,基坑出现坍塌,此次事故的反生导致多名施工人员伤亡,影响极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因为缺少对工程的施工管理而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占所有安全事故总数百分比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

1.2施工过程没有严格控制质量

施工过程没有严格控制高压旋喷桩的定位、垂直度、钻进以及提钻喷浆速度。高压喷射注浆法施工的截水帷幕是由先后施工的一个截水结构单元(单根桩)相互咬合搭接形成的,每根桩施工时均存在偏差,包括桩位偏差和垂直度偏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过程中除需在安全方面严格控制外,还需在技术上对定位、垂直度、喷浆提钻速度、压力等进行把控,严格按施工方案操作,管理人员要时刻检查、监督,不可掉以轻心。

1.3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

施工单位尽管有应急预案,但落实不到位,遇到涌水冒砂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始甚至没有采取必要措施,更没有组织勘察、设计、监理和业主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论证,最终涌水冒砂越来越严重,导致基坑周边塌陷、房屋开裂,甚至最下一排锚索因无法施工而取消。

2提高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的措施

2.1深基坑支护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进行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的施工时,要求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在进入施工现场以后,施工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均应当佩戴有安全护具,还要确保所有的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施工人员不能酒后上岗作业,对于机械设备,应当配备专业的人员,依照相关规定与要求进行检修与维护,确保机械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为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2防止地下水的干扰

对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地下水,通常情况下,水分在渗入地下之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地面下沉,一旦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地,就会导致建筑的质量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之前,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对施工地进行人工降雨,通过这种方式确定施工地的地质情况和水分的渗透情况,掌握施工地的地面下沉情况,以此来降低地下水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影响。在进行土壤结构的变更和改善之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可以得到啊大幅度的提升。如果施工地条件有限,也可以通过创建止水帷幕的方式对水分的渗透进行一定的阻挡,减少水分向地下渗透,从而实现提升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质量的目的。

2.3挡墙支护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中的挡墙支护方式被广泛应用在地质比较复杂的施工中,挡墙支护施工技术就是利用水泥浆和土壤进行搅拌的方式,对施工地的土壤硬度提升,从而达到支护施工的相关标准,对于提升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非常有效。挡墙支护的施工方式是将施工地的土质进行改变,形成更加稳固的重力式的保护墙,不仅能够提升支护的有效性,对于提升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支护方式在我国的很多工程中被应用,目前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施工效果。

结语

(1)基坑地下水控制设计应与支护结构设计统一考虑。当基坑四周设有止水帷幕时,应尽量避免采取锚拉结构,以保证止水帷幕的完整性;即便已采用了锚拉结构,如孔口在地下水位以下,在锚索施工时也应提前降低地下水位,避免锚索钻孔时涌水冒砂。

(2)重视变形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监测,不仅能对施工中的险情进行提前预警,而且通过比较分析监测数据和勘察、设计数据,可判断前段设计与施工的合理性,从而优化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另外,详尽而齐全、完整的监测数据也是动态设计的基础资料和不必可少的数据。

(3)对专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专家论证的过程也是学习当地经验的过程,同时专家组也可通过方案论证指出设计方案的不足,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瑞江.深基坑施工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5(10):85-87.

[2]陈兴.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3(20):277.

[3]周建龙.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控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

论文作者:尹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深基坑工程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探讨论文_尹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