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利群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要求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善于借助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游戏教学就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游戏的趣味性和竞赛性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也有助于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呆板僵硬等缺陷。本文从课前准备、课中创设情境和增强学生互动三个方面分析了游戏在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望给予体育教师以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体育教学; 游戏; 策略;
体育是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途径。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大班制课室内教学,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呆在课室里。而且, 为了控制课堂秩序, 使课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绝大部分教师都会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课室当中, 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完成40分钟的教学时长。一天下来, 七八节课的时间学生都是坐在座位上, 对于他们的健康非常不利。因而我们要更加重视体育课当中学生课内运动的开展。这一方面突出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对体育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做好游戏准备, 保证学生参与其中
体育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之前应尽可能地做好课程备课工作, 因为备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相关调查研究指出, 之所以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对于体育教学来说, 教师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及心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方案, 并充分预设游戏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即使课堂上出现突发情况也能冷静面对。可以说备课的最终目的是便于教学更好地实施, 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果学生参与兴趣不高, 那么就无法达成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解田径中的短跑时, 就可先让学生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员刘翔的110米跨栏视频, 让学生感受田径赛场上激烈的气氛以及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情境, 引发学生的自豪感。之后向学生讲解田径这项运动, 具有广泛性、简易可行和促进身心健康特点。同时设置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模仿刘翔夺冠的情境, 奔跑的米数可设置在50米之内, 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进行对抗, 提前跑到终点的学生可获得教师的奖励, 最后真正引入田径知识。这样循序渐进, 有利于学生逐步投入游戏当中。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萌发阶段, 十分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游戏本身就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特点,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完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通过游戏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遵守纪律、顽强拼搏等良好品质。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游戏情境, 不能难度过高或过低, 要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为目的设置游戏。
如在跳远一课中就其与日常生活中常玩的“剪刀石头布”相结合, 将学生分为两两一组, 双方空地上玩剪刀石头布, 赢得一方可以向前跳一步, 看最后哪位同学能率先达到终点摘得小红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讲解迎面接力跑时同样创设了割麦子和传递劳动工具游戏, 先带领学生做热身活动, 要求将运动垫子想象为小溪流并指导学生跨越,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情绪, 使其进入情境中。之后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四路纵队, 分别站在相距10米左右的两条平行线后侧, 待教师发出命令后手持镰刀 (矿泉水瓶代替) 的小排头朝前跑, 直到用手能提起麦子, 运用镰刀从麦子下方划过再放下, 割完麦子后继续朝前奔跑, 以面对面形式将手中的镰刀传递给下一位同学, 整个过程以此类推, 率先跑完的队伍获胜。当学生完成游戏后自然明白什么是迎面接力跑, 并能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和表现力充分发挥出来, 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可以说游戏不同于其他单项体育课程, 体育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应采用正面游戏, 促使学生掌握体育项目技术能力, 促进身体发展。
三、加强教学互动,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所有教学都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积极互动下实施的, 良好的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途径。首先在师生互动方面, 师生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是双向互动, 多体现为学生在体育练习中针对某项技术动作向教师发起疑问, 而教师则根据学生提问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体育游戏教学更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和双向对等交流的活动, 要求教师在游戏中时刻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教师在讲解篮球时就可以借助小游戏提高学生对篮球的掌控力, 在游戏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首先, 将学生排成4列, 并从左边开始整齐报数, 要求精神饱满, 声音洪亮。其次, 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知名篮球赛, 让学生欣赏篮球运动员出神入化的风姿。再次, 教师带领学生沿着篮球场慢跑1圈, 并做腹背、头部、体转、腕踝关节、正面和侧面压腿运动。在进入篮球教学之前, 教师可先为学生示范环绕交接球、双手抛接球和原地两手交换推滚球等活动方式, 之后和学生一起练习,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后, 教学生原地运球, 可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善用或喜欢的方式练习原地运球, 教师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基本运球情况并引入高低运球拍球方法, 学生再自行展示练习。教师开展“谁的运球水平高”“谁的运球动作优美”等小游戏,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游戏比赛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判, 而教师则在学习评判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还可采用运球捅球小游戏, 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组加入其中, 即在划定的场地内随意运球, 同时想方设法捅掉对方的篮球并保护好自己的球。学生在游戏氛围能既掌握了篮球知识, 也加强了互动, 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篮球技术动作的兴趣和思考。
四、结语
总之, 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效果显著, 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更符合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师讲解和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体育教师要重视游戏教学对体育教学带来的改革和变异,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更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 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爱萍.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旬刊, 2012, (12) :29-30.
[2]陈艳丽.试论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0 (2) :161-162.
论文作者:周薇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学生论文; 游戏论文; 教师论文; 运球论文; 互动论文; 体育论文; 自己的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