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重庆 400700)
【摘要】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其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皮下或软骨下形成硬结,称为痛风石或痛风结节。痛风结节经皮破溃排出白色石灰粉末状尿酸盐结晶,合并感染,经久不愈。2016年我科收治了1例左手背痛风石溃疡破溃化脓伴感染,深度达到肌层、肌腱,未见明显的骨质外露,经伤口换药后1个月愈合。现报告如下。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石破溃感染化脓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例痛风石破溃伴有严重感染化脓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医护配合,循证运用,入院后请外科会诊及查阅相关文献后,采用5%碳酸氢钠液侵泡创面后用刮匙清理,尽可能将结节内的尿酸盐结晶清除干净,以便加快伤口的愈合,然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创面[1],再用我们的0.9%氯化钠冲洗伤口,TDP灯照射,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针对有化脓性的伤口,用双氧水进行冲洗伤口,再用我们的0.9%氯化钠冲洗伤口,TDP灯照射,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每日换药一次,根据创面情况酌情增加换药次数,直到创面结痂。用抗菌银离子凝胶涂擦,纱布覆盖于患处后予绷带固定,每24h更换1次:绷带固定时应注意保持患肢功能位,每8h观察患者被包扎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等,并询问听取患者的主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得到有效的护理,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关节疼痛缓解;痛风石破溃创面干燥结痂,化脓性伤口愈合,三餐规律,基本能执行低嘌呤的饮食原则,养成了每日饮水习惯,基本掌握自我护理。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石破溃化脓性的伤口采用双氧水冲洗,5%的碳酸氢钠浸泡冲洗,在使用0.9%氯化钠冲洗,再使用TDP灯的照射,使用我们的抗菌银离子凝胶能够缩短病程;一旦发现痛风石破溃,应检查尿酸水平,并及时从全身和局部两方面进行全面的治疗,其中局部的创面处理至关重要。痛风患者采用个体化一对一的教育方式,并加强出院后的随访教育,期望最终帮助患者做好自我管理,达到真正行为改变,延缓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306-02
1.病历介绍
患者陈国平,男,51岁。主诉:四肢关节疼痛肿胀20+年,感染流脓1月。既往有痛风病史20+年,胃溃疡胃出血病史,来时由轮椅推入病房,消瘦、眼睑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手双足多处指尖关节畸形肿胀流脓,左手背肿胀,手背直径约6cm溃烂面,肌腱等软组织外露,尺侧长约1cm的溃疡面,深及掌骨,探查流出较多脓性分泌物及结晶颗粒,中指关节肿胀流脓,于2016年11月30日以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收入我院外科进行截肢手术治疗,但因病人感染重,重度贫血,痛风,经医生与家属沟通后拒绝截肢手术。于2016年12月6日转入我科进行保守治疗。我科严格按照TLME原则[2]在伤口床准备中的应用指导,认真全面伤口评估,充分清洗伤口,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配合局部的抗菌凝胶的使用,促使肉芽组织的生长,伤口的全面愈合。于2017年1月6日出院。
3.体会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障碍性疾病,本病人是一名中老年男性,基础疾病多,患病时间长,伤口大并感染,血液循环差,营养状况差。主要通过“TIME原则及湿性愈合理论”指导对痛风破溃感染创面进行处理,炎症控制理想,治疗过程顺利,伤口愈合良好,结合本病例的治疗有如下体会:(1)多学科协作,原发病综合治疗对整个疾病的预后及治疗进展极为重要。(2)换药操作者要对病人的病情,尿酸的情况掌握清楚,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选择合适的冲洗液。(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的操作,冲洗操作到位,对创面尤其是分泌物的观察要仔细、准确、治疗方案要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梁庆晨,手术切除联合加热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治疗手部痛风石的试验和应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1(1).205.
[2]仇铁英,黄金.“TIME”原则在伤口床准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55.
[3]孙琳、韩小琴、丁玲.银离子抗菌制品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6.16(1).
论文作者:唐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痛风论文; 伤口论文; 创面论文; 尿酸论文; 患者论文; 碳酸氢钠论文; 关节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