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阶:描述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阶论文,思维论文,方式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学习进阶是什么 近来,学习进阶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围绕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讨论令其格外引人注目。像其他一些新的概念一样,学习进阶从提出到有一个广泛和明确的内涵界定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对于每一个关注学习进阶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清楚“学习进阶是什么”是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多种方式,这里介绍两种。 1.描述学习进阶像什么 第1种回答方式就是描述它像什么,这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学习进阶的一些重要的典型特征。 一般来讲,学习进阶是一组水平层级,这些层级描述了对一些科学概念理解的熟练程度。最高层级通常称作“高锚点(upper anchor)”,它代表了我们期望学生学习达到的理解水平,通常它的确定可以依据课程标准或课程文件。最低层级通常称作“低锚点(lower anchor)”,它代表了学生进入课堂时所达到的理解水平。我们通常认为,学生的这些理解和推理完全依据其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认识。例如,学生在步入物理课堂之前,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物体怎样运动的经验认识。 在“高锚点”和“低锚点”之间存在着“凌乱区间”。在这个区间里,我们试图描述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帮助下,从最初的理解发展到科学理解。学生通常会有一些模糊的概念,这些概念似对非对,他们的一些想法从纯科学角度看起来非常奇怪。学习进阶正是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想法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意义。 2.给学习进阶下定义 另一种方式回答“学习进阶是什么”就是考虑给学习进阶下一个定义。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NRC)的报告《将科学带入校园》(Taking Science to School)中给出的定义是最具代表性也是广泛为大家接受的一种定义:学习进阶描述学生对于某个主题连续的、更加熟练的思考方式,这些思考方式能随着学生对这个主题的学习和探究依次连续发展。但是这个定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揭示这个定义的内涵可能会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学习进阶的一些重要特征。 首先,学习进阶定量化地描述了学生在学习某一主题时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进阶的“阶”代表了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是否获得了某个知识。换句话讲,在更高层级的“阶”上的学生并不是比更低层级“阶”上的学生“知道得更多”,而是他们对内容的理解方式方面存在着差异。 其次,学习进阶关注的是学生怎样思考。这一点上,是完全不同于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将某一个知识主题分成一定等级的。更重要的是,学习进阶通常会关注学生的“错误思考”,因为有时这更能有效刻画学生在特定层级的思考方式。因此,尤其是在“凌乱区间”,学习进阶重点描述那些从学生视角看来有意义的特征。 再次,在NRC定义中用到了“能”这个词,这意味着学习进阶并非是一种自发发展过程。研究者们试图寻找最佳的教学序列并精心设计教学,以促进这种进阶的发生。“能”同时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学生的进阶路径并非唯一的。在学习进阶过程中,多种进阶路径的出现都是可能的(尽管在研究中我们可能只考虑了其中的一种)。 二、学习进阶有哪些新颖之处 通常在大家的意识中,也有“进阶”这个概念。但是学习进阶与之有一些显著的差异和变化。 1.不同于课程文件中的“内容进阶” 精心设计的课程文件或课程标准中也会描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知识的发展过程,通常从简单的知识到复杂的知识,但是这个与我们现在提到的“学习进阶”是完全不同的。为了区别于学习进阶,我们称之为“内容进阶”。“内容进阶”描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特定的、有序的学习内容,而学习进阶描述的是学生如何思考这些内容。因此,学习进阶的每一个“阶”描述了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的不同思考方式,而并非不同的内容;而内容进阶则是描述了所有内容及其“不同内容”之间的层级发展。 一个给定的学习进阶的“阶”通常会同时包含着学生习得的知识内容和一些非科学的概念,即学习进阶中可能会包含着一些错误的概念,而内容进阶则只包含着正确的概念。 2.不同于“学会了”和“没有学会” 尽管前边已经提到了这个观点,即学习进阶不是简单的回答“是否学会了”这个问题。但是因为这是“学习进阶”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这里我们还想从测评的角度做进一步的解释。 假设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石块被竖直上抛,在它到达最高点之前,请学生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 有时候我们发现,可能学生的答案都是“错误的”(没有学会)。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发现,这些“错误的”答案可能代表了学生对“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的不同层次的理解。 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反映了一种最低层次的理解,他认为力必须要接触才能发生。他可能没有把重力理解成一种力(或者认为重力只作用在与地球表面接触的物体上)。 第二个学生的回答较第一个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发展。他认识到力的发生不一定要接触,但是感觉只有物体运动的方向上才会有力。他可能没有注意到还有其他力作用在物体上(或者是“合力”的概念)。因此,即便这个学生可能注意到了重力,他可能也会很难理解一块向上运动的石块上为何能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 第三个学生也认为力必须要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但是他比第二个学生的理解又提高了一些。他认为物体的运动取决于在不同方向上的各个力的大小(因此物体可以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重力),但是这个学生也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因为他认为如果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他认为力是运动的原因,推或者拉可以使物体运动,即便是在非接触的力的作用下。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3个学生的“错误的”答案各代表了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水平的理解,如果仅用“学会了”或“没有学会”来描述是非常粗糙和不准确的。 三、如何构建学习进阶 有许多建构学习进阶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分析学生对测试问题的作答以提供重要证据来构建学习进阶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分析大量的、不同学生对不同测试问题的作答,研究者可以发现学生在思考时展现出的不同的思维形式。他们能借此发现学生对于某个主题内容不同的熟练程度的理解,来确定学习进阶的“阶”。这些“阶”是一种假设,它描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某一个特定主题理解的发展情况。 研究者在测试这些假设时,通常会对有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进行测试,通过这些结果来进一步优化和修正他们的学习进阶。所以在构建学习进阶的过程中,是有一个构建、优化的迭代过程的。 尽管上述提出了一种构建学习进阶的途径,但是到具体操作时关于“阶”的确立是非常复杂的。比较理想的办法是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来测试学生,因为它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想法。但是这种方式非常耗时,而且从学生的回答去推断其思维的时候也很困难。一种可行的替代办法就是通过特殊多项选择题的形式——“有序的多项选择题”。这种试题尝试来捕获学生可能的各种答案,而这些答案一般来自于学生的开放性问题的作答。不是提供1个正确答案和3个错误答案,而是每个选项都对应了学习进阶的某个阶。当学生对这样的选择题作答时,我们可以根据其答案来判断他所处的学习进阶的层级。 测试题目在制定过程中,通常会先用开放性版本来收集学生的作答。研究者根据学生作答制定各个选项,使各个选项与学习进阶的“阶”关联起来。这样,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作答过程中找到与其认知层次对应的答案。下面,我们还是以前边举过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题目可以改为“有序多项选择题”。 如图1,忽略空气阻力,一个石块被竖直上抛,在它到达最高点之前的A点时,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标签:科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