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期,目前我国小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缺失。我们从培养学生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出发,以班级为根据地,增强小学生集体荣誉感,采取有效途径和策略,树立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053-01
社会责任感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只有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来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对自己、对组织和社会负责的人,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一、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近年来,社会的关注聚焦到了独生子女的“四二一”关爱模式,即四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二人共同关爱独生子女一人。这种模式的结果是,很多独生子女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目无他人,社会责任感淡薄等有悖于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从我校来看,我校生源参差不齐,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和留守儿童在我校的比例与日俱增。由于家庭的原因,这些学生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缺少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为心中无他人,漠视亲情与友情、胸无大志、不爱学习、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不遵守公德、不爱护公物,随地乱扔垃圾等等。另外,学校德育教育还以“填鸭式”方法为主,只注重课堂说教而忽视身教,只注重传递而忽视交流。老师教育学生只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什么行为是社会推崇倡导或谴责禁止的,且很少考察教育的结果。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一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知、思维发展、情感体验以及意志品质等都存在差异,而且性格具有不稳定性和可朔性。对此,我们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低年级学生主要侧重学生与自我相关方面的责任感教育,中年级学生强化集体责任感培养,高年级在巩固中、低年级要求的基础上,着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他们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类及生态的发展。一句话,加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策略与途径
加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才能寻求出在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强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是学校、班集,而班级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班集管理对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班组管理,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做好班级教学、午读、唱歌、课间操、卫生、就餐等环节的检查、考评、反馈工作,以开展文明班级周评活动来树立学生集体责任意识。上好班会课,重视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强日常安全教育,进行“消防”知识、“防震”知识、“防恐防暴”知识的学习和演练,让学生懂得自我保护,切身体会到在应急事件、突发事件中更要有序地先保障集体的安全,才会有个人的安全。
积极开展 “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他们的价值判断力、道德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以班会、板报、讲座等形式讲授法律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
(二)丰富班集体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观
小学生集体观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例如,举办读书节、绘画节、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在读书节上,开展新书推荐、书签展示、读书手抄报展示、班级图书角评比、读书达人评选、课本剧展演等活动。而体育运动会,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设置相应的体育项目,让学生都有强烈参与和展示的欲望。同时,所有班集体活动,必须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大家都会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这样,班级凝聚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学生的集体负责意识。学生间的团结友爱、相互合作和感知体验也得到了加强。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以爱国教育为核心,结合社会实践和学校自身特点,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利用升旗仪式,让学生在庄重的出旗、庄严地升旗、雄壮的国歌、精彩的国旗下讲话以及表彰活动中接受爱国知识和爱国情感教育。又如通过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培养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通过“清明节”扫墓活动,让学生了解烈士英雄事迹,培养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爱校爱家情怀。
(四)搭建自主管理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发展能力
学生自主管理,可以通成立学校少先队辅导大队、我是班集小主人等形式来实现。,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履行相关制度和职责,完成对班级常规管理的监督。学生通过自主管理,落实班组每周工作汇报和总结,办好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和表扬好人好事等活动,发挥好文明小卫士、安全小卫士和卫生小卫士的作用。同时,定期召开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教育力量整合。家长会要办成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教师与家校沟通的桥梁和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五)创建校园文化,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示学校的德育丰采和学生的人文精神,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开展国学诵读,可以从思想上熏陶学生,陶冶学生情操。开展“阅读梦飞翔”活动,可以打造书香校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通过创建红领巾广播站、教室布置评比活动、创建校报等可以展示学生和校园风采。以此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关心帮助,有利于从思想和物质上帮助困难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得到感恩教育。
总之,通过以上途径和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唤醒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自然生态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事实也说明,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悉知每个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其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夯实基础。
课题来源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其培养的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4CZXX003。
论文作者:蒋立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社会责任感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爱国论文; 集体论文; 社会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