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7JGA304).
摘要:新时期,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高校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通过丰富教学模式、构建实践基地、落实考核机制以及运用先进技术几方面,着重探讨了新时期高校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法,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促进茶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高校;茶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引言
茶学是高校的特色学科之一,而茶文化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为培养新时期优秀人才,高校茶学专业也应与时俱进,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人才需求。传统茶学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践应用的重要性,为确保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新时期实践教学也应获得改革和创新。
一、现阶段高校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情况
众所周知,茶产业链条中涵盖了植物生产技术、茶叶加工与深加工技术、茶文化与艺术以及茶叶经营与贸易等多领域内容,要求专业人才既要掌握理论内容,又要具有实践能力,所以不同院校都根据学生特点和新时期市场情况为学生提供了特色化实践平台,注重因材施教和与时俱进。但是,新时期电商行业的进步也推动了茶叶的发展,白茶、青茶、六堡茶以及花茶等种类都获得了消费者青睐,也对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当前,高校学生普标存在的特点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依赖性与独立性并存而且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竞争中要强,但却缺少长远规划的能力,因此高校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在茶学实践教学中以引导为主,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鼓励其充分掌握茶学知识,明确茶学专业产生的社会效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规划,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时期高校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方法
1.丰富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守旧落后,学生容易在“千篇一律”的教学活动中丧失学习兴趣,而茶学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所以要丰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实践活动可将茶学专业分为茶树栽培与管理、茶叶加工、茶文化宣传、茶叶经营与销售等环节,充分激发各学段学生潜力,科学配置课程。待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时。,其已经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初步实践技巧,可以为其创建综合实践成果展示平台,组织茶文化节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的形式进行策划、准备和参与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制茶叶,也可以呈现各种茶文化相关表演,还可以组织团队前往社区、公园或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宣传茶文化,推广茶产品,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仅能提高对茶文化的认知,还能培养团队意识,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1]。此外,茶学创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可设置约三周的时间,学生需要深入到茶叶的实体运营中,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选择的实习企业可以是茶馆、文化推广企业、茶叶生产企业、产品开发企业以及茶叶贸易企业等,要通过实习报告进行工作汇报,在深入茶产业链的同时获得感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构建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硬件保障,但是高校当前在构建实践基地中面临的难题有: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分配需求;需要的基地规模较大,持续经营需要耗费大量财力和物力,无法有效落实;合作基地的建设稳定性不强,可能受到合作因素和实践因素等多重影响。高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操作平台,还能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充足,实现一举三得。高校要掌握所在城市的茶产业资源,充分利用地域文化,打破学校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走进实践基地。教学研究人员需要结合学生在校企合作环境中的实践情况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案,解决现有问题,确保产学的有效结合。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并在操作中加深理解,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落实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价反馈也是改进教学方案的有效参考依据。传统考核机制主要为期中或期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演示考核,存在一定局限性,属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新时期,茶文化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渗透要求考核评价模式也应获得改革和创新。
高校在考核评价时可采用多维度方法,全面细致的贯穿于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形式可体现为:生生互评、实践企业评价、活动参与情况评价、工作汇报评价、成果展示评价等,综合来讲,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结果将更加具体、综合、客观。以茶文化节为例,通过茶产品的展示获得学生评价、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分权重将分数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以茶创业实践为例,实习单位要作为评价主体,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作出评价。学生还要进行工作汇报,制作PPT,课件的深度、内容、反馈情况都将作为考核标准。总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各个方面提高实践技能,获得学校、教师和企业的认可。
4.用先进技术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创新机遇,在教育方向上,常见的信息化手段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师在实践基础课中要强化信息技术的使用,通过微视频在短时间内直观化的呈现出实践内容,较适用于耗时长、难度大、成功率较低的茶学专业实践。师生与生生之间还要通过网络技术传递信息,注重及时答疑解惑,打破传统信息传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局限性。学校可以制作线上慕课系统,使教学走出教室,走进学生的计算机或电子设备,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为自己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法,自行预定学习时间,并在系统反馈中了解自身不足之处,确保学习计划的可行性[2]。翻转课堂主要是先将实践内容传递给学生,由学生根据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查阅资料,获取知识,为实践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茶学专业实践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可喧宾夺主,要在作为实践教学的辅助设备而非替代品,确保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论
总而言之,茶学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高校应结合学生个人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获得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和教学环境,构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并推动实践教学的信息化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建荣.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茶学专业思政教育的创新思路探究[J].福建茶叶,2018,40(02):213-214.
[2]孙晓倩,黄华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的高校茶学专业思政教育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9):263-264.
作者简介:胡亿明(1983-),男,福建龙岩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茶学教学工作改革研究;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利用。
论文作者:胡亿明1 张晓丽2 董燕1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学生论文; 专业论文; 高校论文; 茶叶论文; 新时期论文; 评价论文; 梧州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