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人民医院 湖南沅陵 419600
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进行康复锻炼的价值。方法 选取下肢骨折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间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同时实施强化康复锻炼,对比2组下肢骨折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下肢骨折患者干预的康复疗效优良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的康复疗效优良率(78.00%),P<0.05;实验组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满意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4.00%),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强化康复锻炼,对提高其康复的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康复锻炼;骨折;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均存在骨骼损伤,对其正常肢体功能造成影响,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应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来缓解其疼痛程度,更好促进其骨折的愈合[1]。大量研究表明,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同时加强患者的康复锻炼,对改善其肢体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2]。本文主要对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进行强化康复锻炼的价值作分析,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下肢骨折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12月),根据其就诊时间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同时实施强化康复锻炼,50例为一组。
实验组中,男女之比为27/23,年龄范围为22岁-66岁,年龄均值为(43.56±4.56)岁;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21例,股骨骨折患者29例。
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29/21,年龄范围为20岁-67岁,年龄均值为(43.62±4.89)岁;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20例,股骨骨折患者30例。
本次研究2组下肢骨折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接受作为研究对象,2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对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的术后骨科护理,包括告知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正确执行医嘱、按要求换药、对症处理、一般的康复指导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强化康复锻炼,具体措施为:
1.2.1 主动锻炼:根据下肢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案,若患者的病情较轻,则可指导其进行自主活动,鼓励其积极进行主动锻炼,提前做好患者的指导工作,避免出现不恰当锻炼的情况。嘱咐患者避免过分追求速度而出现超量锻炼的情况,应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使得骨折部位更好的愈合[3]。
1.2.2 被动锻炼:若下肢骨折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自身无法自主活动,则可给予其被动锻炼,其主要的康复锻炼内容包括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实施被动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准确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把握,并制定合理的强化康复锻炼计划,同时应避免出现过度用力的情况,以此获得更好的康复锻炼的效果。
1.2.3 助力运动:助力运动主要应用于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施锻炼的下肢骨折患者,此时需要为患者实施外力帮助,实施助力运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全程陪护患者,确定恢复仪器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1.2.4 康复锻炼固定带的应用:若患者骨折较为特殊,则在其手术后,可采用康复固定带固定的方式来减轻/消除其骨折部位的肿胀情况,同时可以对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程度进行缓解。合理科学的使用康复锻炼固定带,能够使得患者骨折部位周围相关肌肉弹性更好的保持,促进患者神经感觉的恢复,且可以将其康复中的自理能力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2组下肢骨折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效果评价:采用Lysholm评分(膝关节评分标准,即包括跛行为0分-5分、支撑0分-5分、交锁0分-15分、不稳定0分-25分、疼痛0分-25分、肿胀0分-10分、下楼梯0分-10分,下蹲0分-5分)作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优:90分及以上,良:70分-89分,可:50分-69分,差:5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0分-12分,十分满意:10分-12分,一般满意:7分-9分,不满意:0分-6分。
1.4 数据处理
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表示2组下肢骨折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效果对比
实验组下肢骨折患者干预的康复疗效优良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的康复疗效优良率(78.00%),P<0.05。如表1:
3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恢复期间内,采取有效的强化康复锻炼措施对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大量研究显示,患者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接受个体化的强化康复锻炼可更好地改善其患肢功能。护理人员全面为骨科患者讲解强化康复锻炼的具体作用、实施措施等,使得患者可以充分意识到术后康复锻炼的意义[4]。为患者实施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尽量获得患者的支持和信任,详细为其讲解强化康复锻炼的具体步骤以及方法,并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避免出现锻炼方式不当所致的二次伤害情况[5]。
在为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强化康复锻炼时,应加强护理人员康复锻炼技能的培训,建立科学的学习机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最新康复锻炼方法学习,提高操作技能[6]。同时,在实施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应尽量获得患者的支持,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康复锻炼,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中接受强化康复锻炼的实验组下肢骨折患者,其干预的康复疗效优良率(9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康复疗效优良率(78.0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4.00%)。
综上所述,强化康复锻炼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具有较高价值,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意义重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小萍.强化锻炼监督式护理对骨科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154-155.
[2]陈丹,刘璐,夏佩芳等.主动直腿抬高锻炼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0):4390-4393.
[3]刘颖,曹克菲,丁文羽等.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28):4319-4320.
[4]狄亚丹.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58(1):155-156.
[5]刘振兴,韩腾云.康复护理干预联合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在膝部骨折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1):171-172.
[6]董颖.优质护理在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228-228,229.
论文作者:向文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骨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