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扎实有效地开展口算教学,让新课程下的口算教学走出“尴尬”的境地,真正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方法作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口算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046-01
口算就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由此可见,口算不但是计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而且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显然,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口算在社会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即使在计算工具高速发展的将来,口算也仍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一、激发口算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算、乐算,首先要调动学生口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开展竞赛,激活兴趣。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传统的一些比如“开火车”“夺红旗”等比赛活动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课外还可借助每年一度的学校“数学文化节”这一平台,每个学期定期举办班级和年级的“口算大王”竞赛,让“口算大王”的预赛、复赛和决赛贯穿于整个学期当中。每一次的竞赛活动都能激活学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常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静”的课堂“动”起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把孩子带进数学乐园。如课堂上组织学生来当营业员,根据铅笔、圆珠笔、钢笔的支数、单价来口算总价;根据市场上一些素菜的数量、单价,口算总价等。这样,教师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白口算在日常生活中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乐意算、抢着算。
二、正确定位,掌握基本口算方法
就计算方法而言,算法多样化是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算法多样化的认识存在误解,认为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算法越多越好,课本中引导的每一种算法一定要讲解,算法的优化就意味着学生想怎样算就怎样算,结果造成了许多人为的教学失误。其实,算法多样化追求的是尊重差异、尊重事实、尊重学生的原生态思考。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一个普遍都能接受、最能理解和最容易掌握的算法,“多样化”才算得以“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思维水平,在课本引导的多种算法中先确定一两种大部分学生能理解、正确运用的“大众”算法,进行重点讲解,让他们掌握这一类算式基本的口算方法。就像上例中,重点应该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教师却没有很好地加以重视。在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一种基础算法后,再鼓励思维活跃的优秀生创造新算法。
三、渗透方法,沟通算理算法联系
算理和算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是计算教学必须关注的两个方面。算法是对行为的规定,是计算的具体方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算理是对算法解释,是计算的原理,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算”。口算教学,只有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才能灵活掌握算法。而事实上,没有注重在讲解算理的基础上渗透算法,造成算理与算法脱节,算法抽象与算理直观之间出现断层,已经是如今口算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为了避免算理与算法的脱节,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之后,不急于抽象算法,而是应让学生运用初建模式进行同类练习,以利于算法的渗透,然后组织学生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形成驾轻就熟的统一算法。
四、示范引领,补空思路形成过程
目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很多青年教师上课都喜欢使用多媒体手段。这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些教师整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操作,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效果,学生学的时候兴趣盎然,看的时候目不转睛,而到独立练习时却头脑空空。这样的口算教学缺失了学生口算思路的形成过程,无疑是有缺憾的。
对于现在的口算教学,教师不仅要追求口算结果的正确,更要舍得花时间去引领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思考过程。教师可以边板书边引领学生理解,既示范书写了口算过程,又填补了学生头脑中空白的计算思路。
五、指导过程,引导自我判断正误
许多老师在教学口算时,认为口算就是简单的口头计算,只是一种单一的运算技能,没有多大的思维含量,便一味强调“在你的脑子里算”和“直接算出得数”。其实,口算时学生要将计算分割成很多的小过程,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合理地进行拆分、拼组等,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结果,这是一个很高级的心理活动。对学生头脑中计算过程进行指导,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注意力、短时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口算教学的价值所在,也是教材安排口算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在学生口算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简单评判“对”还是“错”,而应该尽可能地挖掘错误背后的教学资源,努力引导学生自我判断结果的正误和分析出错的原因。多次练习之后,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口算出错是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口算过程存在问题,还是心理因素影响,还是短时记忆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指导,口算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口算本身是烦琐的、枯燥的,教师若适时开展一些新颖灵活的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学生口算的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可以将习题改编成口算比赛材料或付诸活动情境,可以组织集体比、小组比、两两比等形式,选择笔答或口答方式,让学生融情人境,热情高涨地投人口算。倘若每个学段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口算练习的有效性就提高了,扎实口算技能的形成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赵庆兴.浅谈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5):00052.
[2]尼玛宗罗.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J].俪人:教师,2014(15):23.
论文作者:王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口算论文; 算法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