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应用到供电系统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供电网络的运行效率,在供电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确保无论是在发电、输电还是配电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结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其原理和应用展开了论述,进而提高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结构;应用
1.前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网络通讯监控技术作为支撑,进行大规模的电路运行,进而能够实现继电保护、数据测量、供电传输监控和故障录波等有关功能,利用计算机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应用,最终发出指令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全面监控,达到提高供电系统质量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标准和总量也越来越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支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要想不断满足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提高供电质量和规模,在保证整个变电站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提高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显得十分有必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供电系统的有机结合,其运行特点更加整体化,利用数字智能电子设备代替传统供电系统中规模较大且功能单一的电器元件及设备,同时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复杂电路的铺设,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了设备的硬件投入,进而降低资源的消耗及浪费。同时能够提高信息数据的传输和共享,确保整个变电站运行系统能够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减少了后期维护保养费用,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原理结构
2.1集中式系统结构
集中式系统通常使用功能比较强大的计算机作为硬件技术支撑,并扩展其I/O接口,在保留其继电保护装置及二次接线的条件上假如远程终端设备。通过前面所说的计算机来实现对整个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字量等数据的获取、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将会通过变送器转换后传输到远程终端设备,继续实施微机监控、保护以及自动化处理等功能。因为这种方式的投入成本较低,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因为硬件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任务巨大,其外接线路复杂,使得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严重降低,而且软件容易出现问题,后期运营维护工作量较大。
2.2分散式系统结构
分散式系统的应用原理是通过把变电站中的监测对象或者整个系统划分为多个单元,分别由不同的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处理,通常由采集、主机、遥控执行、保护等多个单元构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达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目的。因为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能够实现较大信息数据的处理,多应用于中、低压变电站,但因为外接电缆线路较为复杂,功能模块划分模糊,缺乏系统的整体性考虑,所以相对来说分散式系统可靠性较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分层分布式结构
分层分布式结构是通过将变电站的直接监控对象分别设置为变电站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间隔层设备是能够就某项功能展开运行的装置,一般主要是保护、测量、控制、通信、录波等等功能。变电站层设备为整个分层分布式系统的关键,首先为了能够具体了解变电站整体的具体运行状况,要对信息数据展开采集、分析和处理;同时还要和控制中心进行通讯连接,确保其监控功能的实现,能够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共享。分层分布式系统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不同设备之间的外接线路,另外间隔层设备既能够安装于一次设备周围,也能够安装在开关柜上,充分利用主控室空间,有着稳定性高、可扩展性强、操作简单的优点。现阶段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综合自动化技术研究的主要技术之一,国内很多大型企业也已成功研发以及应用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应用
自动化系统之所以受到电力行业的青睐何其优越的功能是不可分离的,为了加深对其理解,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3.1微机保护功能的应用
微机保护作用具体是对相关变电站设备展开保护,保护功能主要包含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自动重合闸保护等。当这几类设备出现问题时,系统将会及时把故障出现的具体位置故障出现的具体原因利用信息数据的方式传送到主控室,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其呈现的具体数据展开相关的措施方法对其开展微机保护。
3.2数据采集及相关处理
数据采集及处理是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通常由三大结构组成:状态量采集结构、脉冲量采集结构、模拟量采集结构。通常状态量采集包含分接头型号、变电站设备投、事故跳闸信号等有关要素。脉冲量采集通常是利用计数器进行检测,其结果可以有效反映对电能的监测效果。模拟量采集主要涉及到线路电压、频率、相位等要素。
3.3系统的事故记录以及故障录波测距
通常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于事故的记录有两大要素,首先是对开关跳和信息的记录,其次是对保护动作序列信息的记录。而故障录波测距一般有两大运行途径,一种途径为分散型,另外一种途径为集中型。在开展分散性测距和数据记录时主要依赖于微机保护设备,用数字信息的转化功能,将监控设备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接着展开数据的深入分析以及处理。一般集中型数据测距及记录采用的设备是专业录渡器,该设备也可以利用监控系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录渡器的使用能够使故障排查更加方便快捷。
4.总结
综上所述,变电站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我国供电行业的供电效率及质量,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进步。不稳定的电力系统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约束,所以加强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十分重要,将会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充分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具体应用,首先要加强对其原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进而才可以更好的推进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快速发展,切实可行的提高我国电力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才能够确保我国的供电行业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需求,不能提升供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惠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杨奇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9(10):7-9.
[3]王远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场技术与运行维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刘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论文作者:王杉1,刘洁清2,李昊1,刘强3,石玮1,孙万珺1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变电站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数据论文; 系统论文; 供电系统论文; 分布式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