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目前多个地区构建了农业现代化灌溉区。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推动农业全面发展,但是在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有效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现阶段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全面发展,就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问题;措施
一、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相关概述
农田水利建设是在新时期农业发展过程中建立的生产服务型水利事业,适用于人们对大自然的有效改造。做好农田水利灌溉能够实现现代化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业全面发展。我国部分区域农业发展中需水量较大,但是水资源匮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通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能够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水源。各个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不同的自然特性,在农业水利灌溉中,技术的高效应用需要因地制宜,能够对不同区域基本地质条件以及水资源分布状况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因地制宜基本原则基础上,拟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互统一。
二、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意义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使农业能够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有效应用能够使得广大农民受益,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借助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应用能够对农业生产中实际用水量进行控制。当前强化农田水资源灌溉管理,通过相关制度对用水纠纷问题进行解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农田水利基础灌溉工程项目政府部门要参与其中,拟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深入农村地区掌握农业生产现状,加强部门协作,制定不同发展政策,有助于强化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自身职能,拓宽群众收益。
三、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滞后
当前,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将管理工作仅定为收费、农田灌溉、防洪、抗旱等职能,缺乏市场主体,无法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其次,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无自主经营权,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管理者将水利资源配置转化为市场买卖关系,提倡农户大量用水,导致水资源浪费。加之,水价设置不当,使得农民未得到应有的实惠,农民节约用水意识薄弱。
2、缺乏管理资金
近年来,由于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水利灌溉设施逐渐增多,而相应的管理费用也越来越多。但因财政投入有限,导致大量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最终丧失灌溉功能。另外,由于资金有限,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享受不到资金补贴或奖励等福利,工作积极性下降,这也是造成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3、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发展较早,但是由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限制,在农田水利灌溉中有相应的管理思想较为落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仅仅局限在防洪抗旱方面,未能紧跟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创新,落后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此外,相关部门以及地方企业缺乏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导致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农民参与度不高
农民参与度不高,对农田水利灌溉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与种地相比,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以获得比种地更多的效益,因而对农田作业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也更加忽视了农田水利灌溉;(2)缺乏对农田水利灌溉的了解;(3)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总是被动地等待农户提出灌溉要求,缺乏针对性的灌溉指导,无法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探析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目前要想建立完善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需要对水利灌溉整体发展局势进行分析。相关管理部门要在分析农户灌溉要求基础上拟定科学化的灌溉技术。引导农户能够建立节水意识,规范灌溉行为。对农民经济情况进行分析,设定用水价格等。比如,可以通过阶梯式计价方法,让农户能够根据自身要求选取用水方式,对用水成本进行控制。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长远发展。实行节水灌溉制度,对灌溉用水量进行管理,做好用水量定额管理,实行科学化灌溉制度,提升农业生产中水、肥、农药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此外,还要设定节水灌溉技术标准,拟定生态型、节水型灌溉示范区域。
2、提高农民参与度
当前有较多农户对灌溉技术缺乏全面了解,所以相关基层部门需要做好各项社会化宣传工作,对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进行推广。相关部门可以定期通过技能讲座或广播形式,让广大农民能够认识到水利灌溉的重要作用,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各个地区展开实地考察工作,从实践中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
3、加大财政投入
资金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修护与改进的基础条件,而当前,这方面的资金均由各级政府投入支出。由于财政支出额度有限,且绝大多数可用资金需投入到新设立的基础水利设施上,使得资金周转更为紧张、困难。面对此种情况,水利管理部门当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使政府从根本上了解农田水利灌溉对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取得政府的支持,从各级财政中适当提升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资金投入比例,使农田水利灌溉经费开支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还可结合实际需求与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申请银行贷款,以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发展扩宽融资渠道。最后,还可采取“民营合资”的方式,进行利益共享,风险划分,这样不仅可增加资金投入,还可从更大程度上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的稳步发展。
4、培育更多专业技术人员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当工程移交之后需要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组织专人或是承包经营管理,提升工程运行效益。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与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所以当前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日常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授课,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将不同农户组建为一个小组,然后选取代表做好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还要引导水利灌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从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农田生产的主要特点,分析农田灌溉最佳时间点,强化和农民之间的联系,避免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由于灌溉不及时导致较大农业损失发生。在人才选用中,要不断提升内部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员要积极培育,建立完备的人才选择机制。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全面建设和管理,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较大影响,当前相关部门要从思想方面提高认识,明确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
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方面需要逐步扩大各项科学技术投入,提高农业水利灌溉工程重视度。目前要想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重点分析灌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要对原有的灌溉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扩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促进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跟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8,19(25):17.
[2]李祥高.中国农田水利工程中关于灌溉的管理问题阐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0(21):177-178.
[3]吕海鸿.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及节水措施探讨[J].北京农业,2018,16(09):212-213.
论文作者:张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农田水利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农田论文; 农民论文; 农户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