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地震灾害事故的频发,当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就会造成破坏性的伤亡,这对于城市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带来严重影响,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设计人员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加强建筑工程的整体抗震效果,了解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本文先对地震的危害进行介绍,然后基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来进一步探讨建筑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随着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而抗震设计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对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直接关系。要想降低地震对建筑的伤害,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明确地震的危害、抗震设计基本要求以及抗震设计方法等,提高建筑的稳固性。
1地震的危害及抗震设计要求
1.1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剧烈的振动容易使建筑物随之发生剧烈振动,甚至产生建筑倒塌的现象。随着城市人口的逐渐集中,建筑的抗震设计逐渐显示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1.2抗震设计的要求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抗震设计要求。①避免软土、山丘、滑坡等“不寻常”的场地,且保证建筑的平面、立面等尽量匀称、规则。②利用楼层、相关构建等元件的延展性,设置多个防线,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的稳固性。③建筑抗震性能的好坏与周边的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周边环境对建筑抗震结构的影响。
2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
地震灾害的发生是无法控制的,其带来的危害往往是就大的,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地面产生振动,当达到一定的强度甚至会出现裂缝等现象,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道路等都造成严重损害,在我国既唐山大地震以后汶川地震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整个城市的消亡,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地震灾害的发生带来的伤害与损失。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人口密度与城市发展都在不断的变化,一旦地区内发生地震事故势必造成巨大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对地震灾害的预测还处于不完全准确的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但是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无法顺利施展防止策略。对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及严重灾害性受到世界各国建筑业都受到影响,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手段,降低地震发生时对建筑造成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该坚持小振不影响结构、中震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性,大震建筑物不坍塌的云泽,这样才能提高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应有的抗震性能。但是由于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遭到破坏,造成的损失仍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怎么说,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
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
3.1做好建筑场地的选择
建筑场地的选择对抗震结构设计来说十分重要,且场地选择是抗震设计的首要工作,设计人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筑场地的选择,以提高抗震设计效果:①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当尽可能选择一些较为平坦、开阔的地点作为建筑建筑场所,且要保证建筑地点的土地硬度及密度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承受地上负载。②避免在空山区、土质软、河岸等地进行建筑施工,由于上述地点土地的密度、坚硬度等不能够达到相关设计标准,进而不能够很好地抵抗地震带来的危害,因此,不能将上述地点考虑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不能将建筑地点选在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现象的地点,降低自然灾害对建筑整体的影响,进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的负面影响。
3.2做好建筑结构的参数计算工作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技术性,才能确保抗震设计的完整。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经过准确的参数计算,才能够设计出更为安全的抗震设计,结合相关的材料参数及结构体系,计算建筑物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模拟系统,对建筑物整体结构进行地震冲击力的模拟,了解地震灾害可能造成的结构损失,根据的得出的参数结果,编制有效的应急系统设计。通过各方面参数的综合分析,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提高抗震效果。
3.3建筑平面设计的合理性
为了保证建筑有良好的抗震效果,在完成了对建筑区域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对于建筑区域平面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在实际的高层建筑抗震研究中,建筑物的抗震性和建筑物平面设计有着内在联系,并且国家以及设计行业对于高层建筑平面布局设计也有明确的要求,如果建筑平面设计未达到相应标准,就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在受到地震的影响后出现倒塌的情况。
3.4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的设计
(1)地基的选择要保证科学合理地基选择的好坏对建筑的抗震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进行房屋的设计时一定要进行全面、充分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保证所选择的地基的科学性,一定要考虑到所选地基是否可能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另外,对于同一个房屋内不同的结构单元也应该建设在相同性质的地基上,这样能够降低房屋在地震时其内部结构自身之间的应力,使房屋的抗震能力得到提高。(2)房屋抗震的连续性设计在进行房屋抗震设计时如果想使其抗震性能得到提高,一定要使房屋整体结构的连续性得到保证,在房屋建的过程中要保证房屋的构件连接稳定可靠,保证房屋保持一个整体,在抗震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结构的整体性化解和分散地震产生的能量。(3)建筑结构的规则性设计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规则性设计对于房屋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房屋的建设时要尽量采用规则设计,这样能够依靠房屋自身的对称性来增加抗震的能力。但是有些建筑可能因为美观、地形等因素不能采用规则设计方案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一些抗震缝,使不规则的结构自身作为一个整体,提高房屋的抗震性。
3.5隔震措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在对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中,应考虑多设置几道抗震防线。假如建筑物设置应用了多重抗震防线,在强烈的地震当中,第一道抗震防线产生破坏之后,第二道、第三道、和第四道等抗震防线应立即接替,继续对在发生的地震冲击力进行抵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避免出现建筑物坍塌的情况。在利用纯框架结构时,应首选“强柱弱梁”型结构,梁充当第一道防线,柱充当第二道防线。双重抗侧力体系在抗御地震时,具有两道防线,一道是框架,一道是支撑或墙体。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重要体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做好建筑物场地的选择,加强过程中对当前区域地震情况的了解,提高抗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我国是地域大国,各个地区的特点及地质环境都有所不同,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抗震设计标准及规范,这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才能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山.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17.
[2]卜涛,罗小虎,韩永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门窗,2017.
[3]高利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6.
论文作者:黄义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物论文; 房屋论文; 抗震性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