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的同化趋势_情报学论文

中国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的同化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图书馆学论文,中国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中国学术界仍把情报学、图书馆学视为两个独立的学科,但两者之间渐进的交叉、兼容乃至趋同的关系也是勿容咎辩的。察明它们相关与同化的发展程度,对现阶段各自的学科建设是深有其益的,对把握与估计在信息高速公路冲击下两个学科发生的令人预料之中的变化也是自有好处的。本文拟采用期刊文献的引文分析方法,对我国情报学、图书馆学18种知名期刊的学术论文引用文献进行多项目的分析,希冀以此来考察两学科期刊的引文行为和动态,并作为窗口来查证当前我国这两个学科的同化态势。

1 简要的评述

从期刊论文的引用文献切入,考察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者之间的异同,最有代表性的肇始之著,当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师与该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他们一起就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文献结构开展研究,分析、讨论了这两个独立学科学术期刊的一些特点[1]。他们得出了一些引人瞩目的结论:J.ASIS和J.Docu.是情报学的最主要的期刊,Library Journal是图书馆学方面的期刊。按被引频次多寡而论,情报学的期刊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层次,图书馆学的期刊则紊乱不清。情报学的期刊自引频率较高,图书馆学则较低。情报学的期刊的引文中,超过50%的是期刊论文,而图书馆学的期刊则很低。就引用6年内的期刊文献计,情报学占有40%—60%,而图书馆学仅为30%左右。情报学期刊引用本学科的文献较少,计算机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期刊较多,而图书馆学期刊则相反。综上所述,该小组断定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还是具有不同倾向的独立学科。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结论。

另一位日本图书馆学家斋滕也进行了更为明确的的引用文献统计调查[2]。他的研究发现,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引文中,期刊论文占40%—60%。他认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的论文多引及期刊,社会科学期刊则多引用图书。所以,判定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均属于介乎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以引用近5年来的文献计,情报学为60%—80%,而图书馆学则为35%—60%,这表明情报学较图书馆学知识更新更快。平均而论,情报学的引文48%来自本学科,其余的来自计算机科学、医学、一般技术科学、数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可见情报学大量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图书馆学引自本学科的文献高达78%,说明图书馆学比较封闭。他们的结论概括了当时世界范围内两学科的相关状态,是很有代表性的。

日本筑波图书情报大学绿川信之等人研究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的引文更为详尽。他们根据两个学科期刊的相互引用数据的聚类分析,绘制了期刊聚类图(见图1)。

图1 47种期刊聚类图

从图1中可发现,这47种期刊可分为5大类:从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到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为情报学期刊。接下来的一类除去Scholarly Publishing外,属于非英语系的东欧国家的期刊。其次含有16刊的一类,除去最后一刊Computer Networks外均属于图书馆学的期刊。再其次的一类,除去最后一刊IFLA Journal则属于与计算机与数据库有关的期刊。最后一类则划入特殊情报和图书馆管理的期刊[3]。

上述日本学者的工作乃是对西方国家有关的期刊进行的聚类分析,以厘清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期刊的界限。但是没有从两个学科的异同来展开讨论。

我国也有一些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引文的统计与调查、分析[4],但它们的出发点并非是意欲考察两者的同化趋势。

从学术期刊的引文特征来透视两学科的同化现状,查明我国重要的情报学、图书馆学期刊的聚类状态,是本文的主要任务。斋藤等人的研究数据是15—20年前的情况,现在在我国是否已发生了变化呢?

2 样本的选择与研究工作

据文献[5]以及本校馆藏,我们选择了情报学(含情报工作)、图书馆学(含图书馆事业)各9种期刊,共计18种期刊为研究样本。它们具有勿庸置疑的典型性和广泛的代表性,详见表1。

表1 选用的两学科期刊一览表

在上述18中期刊中,自1995年起回溯,自每刊每年随机选取论文(附有引文的)数篇,时间跨度为2年,总计100×18=1800篇论文。

在上述引文中统计引文量、引用类型等8个变量。然后逐一对照分析,以致探索两个学科的内在或表现的同化趋势。

为了考察这18种两学科的代表性期刊的相似性,我们还选用了美国SPSS-X软件,在欧几里德距离平方的测度矩阵下,采用距离平方法,绘制了18种期刊的聚类图[6,7]。这将更为深入地挖掘与揭示了两个学科的相关与同化关系。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上述的统计与数据处理,我们得出如下一些积极的结果。对于这些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3.1 引文量

18种期刊的引文量如表2所示。

表2 两类期刊的引文量

期刊代号 引文量 平均引文量 期刊代号 引文量 平均引文量

(1) 723 7.23(10) 506 5.06

(2) 740 7.40(11) 543 5.43

(3) 631 6.31(12) 494 4.94

(4) 398 3.86(13) 417 4.17

(5) 606 6.06(14) 804 8.04

(6) 395 3.95(15) 967 9.67

(7) 386 3.86(16) 536 5.36

(8) 509 5.09(17) 736 7.36

(9) 467 4.67(18) 515 5.15

合计 4855 5.39合计 5518 6.13

从表2的数据可见,这两个学科引文量发生了倒置性的变化。图书馆学期刊的平均引文量近年来居然超出。据文献[8]可以旁证,1989年时这两个学科的引文平均值,大约图情之比为0.9:1.0;本文的测定为1.1:1.0。当然本文是样本值,但是总的趋势是差不了多少的。应该看到近2、3年来图书馆学期刊论文的引文建制是很有成绩的,也说明图书馆学标准化工作进步是十分显著的。以《中国图书馆学报》((15))为例,文献[4]测定:1989—1994年平均引文量为5.79篇;本文测定为9.67篇。再看《情报科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平均引文水平为6.92篇[9];本文测定为7.40篇。这种变化的反差是特别显著的。

3.2 引及图书与期刊情况

被考察的18种期刊所引及文献中的书刊比,近年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详见表3。

表3 被引及的书刊(数量/百分比)

代号 图书

期刊 代号 图书

期刊

(1) 230/32 493/68(10) 132/26 374/74

(2) 274/37 466/63(11) 264/49 279/51

(3) 179/28 452/72(12) 267/54 227/46

(4) 154/39 244/61(13) 219/53 198/47

(5) 212/35 394/65(14) 469/58 335/42

(6) 148/37 247/63(15) 421/44 546/56

(7) 142/37 244/63(16) 147/27 389/73

(8) 221/43 288/57(17) 353/48 383/52

(9) 164/36 303/64(18) 205/40 310/60

合计

1724/363131/64合计2477/453041/55

已有这样约定俗成的看法,自然科学多引用期刊(高达80%以上),社会科学则只有20—30%,情报学、图书馆学则介乎两者之间[10]。从表3可见,这一格局已悄然在发生变化,图书馆学引刊率已上升至55%,而情报学则基本未变。

值得讨论的是,图书馆学期刊的引书率虽然平均值为45%,但是即便不经统计学进一步处理也可以看出,离差过大。象《大学图书馆学报》((16))引书率只有27%,而《四川图书馆学报》便高达70%。说明图书馆学趋向低引书的局面尚未真正的形成。情报学方面就比较平稳了。

3.3 引及学科的差异

两个学科目前引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文献情况如何呢?请看表4。

表4 引及文献的学科差别(数量/百分比)

代号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代号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1) 636/8887/12 (10) 488/96 18/4

(2) 700/9540/5

(11) 531/98 12/2

(3) 621/9810/2

(12) 482/98 12/2

(4) 324/8174/19 (13) 397/95 20/5

(5) 593/9813/2

(14) 787/98 17/2

(6) 386/98 9/2

(15) 962/99

5/1

(7) 246/64

140/36 (16) 530/99

6/1

(8) 509/100 0(17) 723/98 13/2

(9) 433/9234/8

(18) 502/98 13/2

合计

4448/92

407/8

合计5402/98 116/2

从表4可知,两学科的引文来源均以社会科学文献为主,高达90%以上,说明两学科的社会科学属性均很强烈。图书馆学科引及社会科学文献的各刊,对于平均值的离差很小,对于引及自然科学的文献率很低,这些都是正常的,也在预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情报学中的《情报科学技术》与《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两刊引及的自然科学文献率高达19—36%,这是不言而喻的。

学科的自引(即图书馆学期刊引及图书馆学的期刊)也比较有规律,且已形成定势,详见表5。

表5 引及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对比(数量/百分比)

代号图书期刊情报期刊代号图书期刊情报期刊

(1)

75/27

207/73(10) 290/88 40/12

(2)

65/18

295/82(11) 194/82 44/18

(3)

85/22

308/78(12)

99/81 24/19

(4)

54/31

119/69(13) 131/87 20/13

(5) 228/66

116/34(14) 190/68 91/32

(6)

47/23

158/77(15) 333/84 64/16

(7)

84/4986/51(16) 283/84 54/16

(8)

78/41

110/59(17) 137/55 111/45

(9)

40/18

186/82(18) 233/87 34/23

合计 756/32 1585/68合计 1890/77 482/23

在表5中的百分比,仅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期刊的相对百分比,情报学的期刊对本学科的引刊率平均为68%。这里有四种期刊的形势是非常明显的:《图书情报工作》((5))任人皆知,是侧重于图书馆学的期刊,出现引“图刊”高于引“情刊”就自然而然了。《图书与情报》((17))和《现代图书情报技术》((7))两刊,顾名思义就是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兼顾的期刊,引及两类期刊持平也是顺理成章的。《情报资料工作》((8))是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的会刊,引及两种期刊较均衡也是不难理解的。

3.4 被自引与被引及的情况

我们测得了各刊的被自引率,也考察了各刊被引及的主要期刊情况与力度,详见表6。

表6 被自引与各刊的主要被引期刊

续表1

表6所讨论的被引数据的范围是这18种期刊相互间所表现出来的。被自引率=某刊被自刊引及的频次/该刊被其余17刊引及的总频次,虽然它们仅囿于主要期刊范围内,但是也还是能说明问题的。从表5中可见,两个学科中各刊的平均被自引率大体上一致,但是内部离差是相当严重的,说明目前还无规律可言。前5刊的被引率接近60%,说明被引是很集中的。两学科在这一点上是十分相近的。有两点是颇耐人回味的:①《情报学报》((1))、《情报科学》((2))、《情报资料工作》((8))三刊,被引不够集中,说明它们是广泛的供引用的文献来源,亦即它们被多刊重视并引用。②在所讨论情报学组45种被引期刊中,只有图书馆学的期刊4种,仅占9%;而图书馆学中的情报学期刊却多达20种,已占45%。说明图书馆学注意向情报学吸收知识,主动向情报学靠拢。象名为《图书与情报》((17))被引及的前5种期刊,竟然全是情报学的期刊就是明证[11]。

3.5 聚类树图

为了更直观、清晰地反映各刊之间的相似与亲疏关系,我们绘制了聚类树图(图2)并将进行相应的分析。

图2 18种期刊聚类图

图2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始未所料的信息:有的期刊能够聚成一类是令人意外的,但是总的趋势是明朗的,也还是尽在人们的预料之中的。当然如果不是以本文所建立的变量来聚类,局面就可能不同了。图2依据聚类的不同,聚分成6个等级:A、B、C、D、E、F,最高一级的两类分别是D1和F1。D1大类包含的11种期刊中,有5种图书馆学期刊、4种情报学期刊和2种名义上兼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为刊名的期刊。F1大类包括有7种期刊,有2种情报图书馆学期刊,3种情报学期刊以及名称上兼有二者的2种期刊。上述数字几乎均衡地包含了图书馆学科和情报学的期刊,说明两个学科相互交叉、搭界现象很严重,恰好说明我国目前这两个学科正发生着相互渗透,趋于同化合一。但是聚类的低级别上,两个学科期刊的聚类基本上还是各持己界的。两者宏观上的趋同是很明显的。写作本文时,传来我国某大城市将图书馆与科技情报所“合并”的信息,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社会心理与观点。

4 简短结论

通过以上的数据整理、分析与讨论,我们感到我国两学科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之20世纪70年代有了明显的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图书馆学期刊的引文态势已趋同于情报学期刊。情报学期刊的引文特征没有多大改变。就引文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引文的数量指标等来看,两个学科的现代化意识均是很强烈的,尤其是图书馆学科期刊引文的完善更是有目共睹的。

(2)两个学科的期刊论文平均引文量,距离Price提出的15篇相差还很大(我国所有的学术论文均有这一差距)[12],说明我们在充分吸纳与利用客观情报资源上,还有待改进与提高。

(3)从所研究的样本期刊引文而言,两个学科交叉、兼容的现象很强烈,趋同化一的势头似为强劲。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言之,乃是两学科对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广泛采用的结果。再加上对用户(读者)社会服务一致性也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更为深入地讨论这一命题已超出本文的容量了。

(4)但是,微观的情形还是有别的。两学科内部对待平均值的离差较大。在聚类树图上两个学科的界限还是清晰可见的。据此估计,两个学科在我国的相关乃至同化的趋势,还是有待时日的。

本文所选取的变量也许并不全面、典型,样本的确定及容量也有待改进与扩充,但是不能否认本文给两个学科目前的同化趋势带来了新的量化信息。

标签:;  ;  

我国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的同化趋势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