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一个建筑的质量的好坏,地下防水工程做得是否完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防水工程做得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是地下建筑保障的重中之重,它决定着的整体建筑的安全性、长久性,以及日后的整体生产条件或生活条件。在整个地下防水工程中每个因素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图纸的设计还是日后施工及材料的采买等几个方面都要做到最好化。但在地下防水施工过程中以上几个方面都会出现影响到工程的防水效果,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孔洞漏水、裂缝漏水、防水层漏水等。
关键词:地下防水;渗漏原因;防治方法
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屋建筑越来越多。为减少占地,增加建筑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房屋建筑在越建越高的同时,还大量向地下延伸和扩展,使地下室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范围也越来越大,形成了庞大的地下空间。地下建筑越多,防水工程就越多;地下建筑埋置越深,防水难度越大。地下建筑防水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行国标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规定,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与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其中一条规定“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应采取其他防水措施”。随着建筑防水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地下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在逐年提高。但由于地下建筑条件复杂苛刻,工程所处环境、位置的特殊性,受设计、材料、施工、使用、维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整个建筑质量来看,渗漏仍是地下建筑工程质量较为突出的一个通病。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中心自2004年以来受理的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案件中,属于防水工程质量的案件占到25%左右,其中50%以上是地下建筑工程渗漏案件。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遇到的技术咨询案例中,80%是地下建筑工程渗漏案例。地下建筑防水的质量仍不容乐观,彻底杜绝渗漏仍任重道远。许多造价高昂、表面靓丽的建筑物,其地下建筑却渗漏严重,积水、钢筋锈蚀、湿渍连片、斑驳破旧,有些新工程的地下室,未竣工就出现严重渗漏。建筑地下工程的渗漏,不仅不能使建筑正常投入使用,而且严重影响建筑安全。
1渗漏部位及原因
1.1卷材防水层的渗漏
在进行地下防水的过程中卷材防水层出现漏水的几率非常的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误差或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等,还有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不默契配合等因素,没有按照要求来完成施工,还有可能出现漏水的原因就是施工材料的选择不当质量不过关等因素,如常常就会有在选材是选择的卷材的承受压力不够或者连接的接头宽度大小不同导致接触不严,从而出现漏水现象。有时还会出现在转角处的卷材不能够很好的和地面接触,导致在进行回填时对卷材造成二次伤害,大大的减少了承受的压力和防水效果。
1.2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
结构混凝土刚性自防水失效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a.局部施工浇筑质量缺陷形成通道,导致刚性自防水失效。b.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的结构局部缺陷,导致防水失效。如沉降不均引起的底板开裂或沉降不均产生的墙体受力改变产生的开裂,这些开裂可形成穿水通道。c.在地下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变形增大而开裂。d.地下室施工过程排水措施不当。地下水降水深度不足,结构混凝土成型的初期地下水过早地浸入结构混凝土造成了局部结构自防水的失效。应对的主要措施与办法如下:①结构混凝土施工前确保做好基坑排水工作。地下室基坑排水常用的方法有集水坑排水法、井点排水法和帷幕法三种。②结构混凝土振捣时要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③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钢丝,不得接触模板,拆模后要及时回填土。④混凝土浇筑过程尽可能一次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变形缝留置不合理
超长结构不设变形缝,也未采取防裂和适应变形措施。变形缝留置位置不合理,在北京有两个小区,将变形缝设置在水池、喷泉的底板上,渗漏后维修难度很大。地下室顶板平面变形缝两侧无挡水墙,结构变形缝中未设置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防水带无做法要求。
2地下建筑渗漏治理
2.1治理材料的选用
1)材料的基本特性:包括耐水、耐久、耐腐蚀在内的防水性能,对环境的无过大负担,对工程的适应性及与其他防水材料的相容性。2)不同部位材料的具体选用:迎水面宜选用柔性防水卷材及弹性防水涂料,背水面宜选用刚性防水材料、灌浆材料及水泥基复合材料;易活动部位应选用延展性能好的柔性材料;潮湿基面应选用水溶性、水泥基类防水材料。多道设防时,不同的防水材料应具有相容性。
2.2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方案编制依据
(1)渗漏水现状、变化规律、水源渗漏水的现状:渗漏水的部位、渗漏形式,渗漏量。渗漏水的变化规律:是否有周期性、季节性、阶段性、长期稳定性。水源:分析水的来源是地下水、雍水、上层滞水、市政管沟水、雨水、雪水,还是绿地用水、生活用水。(2)工程原始资料包括工程类别、结构形式、设计等级,主体混凝土的标号,抗渗等级,混凝浇筑振捣、养护情况,施工缝、变形缝设置情况;原防水设计、防水构造、防水等级,洽商变更、工程防、排水系统;原防水施工方案,质量控制过程资料;原防水材料说明书,性能指标,试验数据(含进场后见证取样复验报告)。(3)环境影响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环境状况及对建筑的影响。(4)运营条件工程在使用中运营条件、季节变化、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2.3后浇带的防治方法
在混凝土准备完毕之后进行浇筑时应在原本设计好的位置进行浇筑,四周的设计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阶梯的形式,可以根据现场的状况而定。但在进行浇筑时最好选用完整的钢筋,在不得已截断的情况下主钢筋的长度必须是钢筋直径的45倍以上,且在进行断裂是还要加设辅助钢筋。浇筑后需留缝,留缝的位置要准确无误,断口要赶紧利索,边缘要重点处理,留缝后要保持周边环境防止杂物混入其中。在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的浇筑时必须要对接缝处的混凝土进行处理,保持其表面的清洁不得有空洞或蜂窝现象。浇筑的混凝土要在湿润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且强度还需高于两侧接缝混凝土的强度,但温度就要高于两侧施工时的问题最好选择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或雨后。浇筑后的混凝土最少要在28小时之内不得动工。
结语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政策的有效落实。杜绝渗漏,确保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应从设计、施工、选材、管理等各个方面把好关。同样,地下建筑工程的渗漏治理也应从与防水工程质量相关的每一个环节上把好关,在渗漏治理的设计与施工上应符合技术先进、保证质量、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满足使用的要求;在选材上应推广使用新型防水材料,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和相关标准;在施工技术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严格操作工艺;科学管理,监管到位,保证合理工期,保证合理造价,从与防水相关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上综合考虑,保证工程质量达标。同时,更应当重视从源头抓起,从政策上、制度上、管理上、技术上遵循市场客观经济规律,废弃不合理的陈规陋习,使防水工程质量的保证有一个良好氛围,彻底解决地下建筑工程渗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沈春林.建筑防水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
[2]林起健,丁雪艳.房屋建筑防水工程施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5.
[3]宋功业,应敏.建筑防水材料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5.
[4]李湘洲.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选用与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论文作者:官正直,方鹏,李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地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防水材料论文; 卷材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