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中学 魏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有效地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应熟悉并抓住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需要而及时展开教学。这样才能做到“循循然善诱人”,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同时,大力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学校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摆脱了附庸地位而受到了各方有识之士的重视。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是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熟悉并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利用和满足学生相应的心理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一、抓住学生的表现性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好表现和好奇的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作为学生就更为强烈。我们教师就掌应切实地利用音乐的学科特点,抓住学生的表现性心理需要,多提供一些让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并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友爱、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中,从而充分满足各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好表现的心理需要。
课堂上可以随时让他们自愿展示自己的才能,学校文娱演出也给他们提供条件,就算是每次的音乐考试,我也总以音乐课上的文艺汇演为平台,以班内的文艺特长生为助手,以自己的精心指导为辅助,让同学们表演自己最拿手的小节目。这样既给大家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性心理需要,又锻炼了学生胆量。我们还可以把课内所要传授的枯燥的音乐知识变成一系列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让他们去探究解决,在学生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获得知识,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二、抓住学生的成就性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人在取得成功有所成就时,总伴随着一种愉悦甚至是兴奋的心理感受,这是一种令人渴求的、美好的心理感受。
每当新学期开始或者某个新的教学内容出现时,学生就会产生“重新开始”或“争取进步”等成就性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演唱好一首歌曲、出色完成班级或学校交给的演出任务时,也都会有这种程度不一的心理感受。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这个成就性心理需要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心理需要的满足,产生积极、稳定的情感和愉悦的心境,从而使学生对学好音乐产生信心和希望。例如,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可以就上学期分析一下班级及个人的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希望,帮助学生制订一下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和课外兴趣小组计划,让学生感到新学期肯定能进步,过去的失败是暂时的,从而加强了学习音乐的信心,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抓住学生的情感性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学生的言行举止、能力水平、优势长处等各方面都希望得到同学与老师 的认同和赞美。当学生在演唱时,总会产生“我的歌声真美、我的音准真好、老师肯定会表扬我”的想法和期待得到赞扬、肯定和合理评价的情感性心理需要,他们会为得到老师某方面的表扬而不断努力。有的教师每次上课只表扬优生而对差生不闻不问,每次课堂上演唱的也就那么几个学生,也会让学生产生“教师看不起我”、“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想法,从而形成心理障碍。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被爱和被承认的心理需要,学生对于同学和老师的认同与赞美是看得如此地重要,我们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和赞美,从细微的动作和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赞语入手,以此来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所以,教师不但要创设机会和环境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更要对学生取得的成功与取得成功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及所闪现的情感、智慧的火花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满足他们的情感性心理需要,并加深学生对这种美好心理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增强学习自信心。
四、抓住学生的自尊心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当学生在音乐课上犯了错,或某首歌曲唱得不好时,他们就会产生“最好不要在大庭广众下批评我”或“不要转告班主任”等诸如此类的自尊性心理需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尊,他们犯了错,总希望教师能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不希望把自身的问题、缺点、错误统统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甚至被老师羞辱。这样他们会觉得很没面子,可能会在课堂上公然跟你作对,而在办公室却又显得非常老实听话。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不要一味地训斥、挖苦、嘲弄学生,这样只能增加他们的自卑心理。教师课后单独地、心平气和地对犯错学生进行开导、教育,受到的效果将会更好。相反,如果当堂采用严格的指责方式或新帐旧帐一起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也许就会从此自卑而消沉,一蹶不振。这当然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五、抓住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我不用别人帮忙也能唱好、也能做好”、“我会比别人唱得更好”等独立性、创造性都很强的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创造而教”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
掌握、激发特别是抓住并满足学生相应的心理需要,对我们全面、顺利地进行音乐教学确实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当然,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常常是隐性的,需要教师的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和巧妙引导,这样才能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而进行教学。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音乐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更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时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挖掘学生的潜智、潜能,发展学生的潜质,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等多维化的教学目标。
论文作者:魏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音乐论文; 教师论文; 性心理论文; 自己的论文; 都有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