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撞击现代企业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孔孟之道论文,企业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构与完善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课题,儒家的“仁”说在企业文化建构上,给企业管理者以无限发挥的广阔空间。
内“仁”其质企业是人群组织,更是人性化组织。要提高企业的创造力与竞争力,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人群的凝合力。而企业人群是个体的组合体,表现为多样性与差异性,管理者要驱动和引召这些成员朝一个目标齐头共进,一则是靠制度规范约束,二则是靠培养企业使命感引导,而最有效、最民主化的则是后者。培养员工企业使命感就是如何聚合员工企业向心力,使他们为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而共同奋斗,在这点上,儒家“仁”说可引发管理层深刻的思索。孔子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父慈子善,兄友弟悌,君礼、臣忠,君惠、民信”,足可见“仁”是个互动的东西,是在平等基础上建立的互动关系,即你仁我义、我诚你信。封建制度下这种互动双方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沿用到社会主义制度下现代企业中则转化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互动。企业内各成员各司其职,本质上是平等的,外在表现上则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角色分工上的不同。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首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平等地看待自己与员工的关系,管理者也只是企业大团体中普通的一分子,不要以职高一等的姿态居高临下,否则只会造成表面服从而内心抵抗的逆反群体,这样极不利于企业团队建设。有些著名企业,
每个员工可自如地直呼老总名字,上上下下之间充盈着一种和睦、融洽的气氛,整个团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再者,应重视关心组织的每一个人,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更积极地投身于自己的角色中。管理者还
必须要“以人为本”,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眼前的或长远的。要“以己及人”,为提升团体成员的生活质量与生存价值服务。如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制订完善提拔员工的标准,
定期对有潜质的员工进行培训等。
“仁”是互动的,管理者真正以“仁”来对待企业成员,那企业员工也会将所受反馈于企业中,即在自身生理、安全、社会性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按”仁”的要求去工作,企业目标就能很好地聚合起来,整个企业运作效率自然会提高,企业财富也会倍增。 外“仁”其架对企业外部形象进行科学管理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形象不单纯是依靠广告、媒介进行宣传造势,而是一种系统化、科学性的现代管理工作。它以设计企业整体形象为总纲,以督促全面质量为核心,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基础,以员工形象管理为龙头,通过强化企业内在素质和规范企业外在表现,全面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市场形象,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儒家“仁”说又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实施科学的形象管理提供了规范的蓝本。
“义利”之辨是儒家“仁”说的一个重要特色。孔子曾言:“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义然后取”。孟子也主张先义而后利,认为义务高于权利,整体高于个体,这对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企业,它首先是要重义的,是守法经营的,是注重民众利益的,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企业只有以民族的整体的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社会是知本时代,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含金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应重视“智”力投入,加强对企业智力技术的投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迎合市场需求生产高技术产品。
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提出“讲信修睦”,认为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见,言而有信。在科技水平日益尖端化、资源信息高速共享化的时代,儒商文化底蕴下的“诚信”原则尤为凸现。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诚信原则。对外树立起“顾客至上,信誉第一”观念,重视产品质量、信守合同、不逃废债务,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已成为企业盈利的法宝。西方的二个二条商规中第十一条就是“坦诚相见的法则”,可见,诚信是全球企业通用的原则。
企业以“仁”为核心,内“仁”才能创造一种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一个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外“仁”才能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组织框架扎实稳固,企业形象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