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规划策略_退税率论文

企业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规划策略_退税率论文

企业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筹划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口退税论文,策略论文,政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10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约3个百分点。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

一、出口退税率调低的企业要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出口退税率的降低直接导致企业出口成本增加,经测算,出口退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出口成本将增加一个甚至多个百分点,许多微利企业面临着亏损的危险。因此,相关的企业要积极运筹,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

减少损失的办法有多种,从短期来看,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多渠道降低原材料成本

为减少出口退税率降低造成的损失,可以考虑将以往从国外采购的原材料,改为在国内采购的办法,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在与国内外原材料供应商交易时,尽量压低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2.调整内外销产品比例

涉及出口退税率下调幅度较大产品的企业,可以按照国家的产业导向,适当调整内外销的比例,提高内销比例,抑减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冲击;在调整内外销比例时,还要注意内外销产品的种类,因为有些半成品退税率较低甚至退税率为零,适当从加工半成品逐渐向产成品方向转移,这样会充分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3.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生产非名牌产品且毛利率较低甚至微利的企业,可以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变产品外销为半成品内销,转成国内名牌企业的供应商,避免出口退税率降低造成的风险,可以转嫁一部分损失。名牌产品由于附加值相对较高,对出口退税率降低的承受能力要相对强一些。

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降低出口成本

受到退税率降低冲击较大的企业,应该顺应政策的引导,加大科研投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与价格。

1.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投入,促进产业重组

出口企业根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方向,分析并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加快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技术含量,走产品创新之路,走品牌经营之路。譬如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长期以来走劳动密集型的路子,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要比同类产品低15%左右,明显缺乏竞争力。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纺织服装类企业要借机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产业重组。

2.从低价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逐步通过国际商务谈判,提升出口产品价格

产品差异化竞争,首先要求产品制造企业在产品功能设计、外观造型、产品包装等方面有所创新,只有依赖差异化产品的生产,才能进一步利用产品的差异性特质进行差异化定价。

产品差异化竞争,还有赖于商务谈判,利用商务谈判技巧提高销售价格以增加企业出口利润也是必然的现实选择。在谈判前要认真进行盈亏价格测算,掌握价格谈判的主动权。

三、出口经营模式的筹划策略

面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通过出口经营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也可以开展税收筹划,降低出口企业税收负担。

1.改变自营出口,积极导入外贸出口代理制

这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实际上是促进外贸体制改革的一个动力。我国已经加入WTO,外贸体制也应与国际接轨。香港地区已经实行外贸代理制,在内地也应该广泛推开外贸代理制。外贸企业通过筹划改制建立外贸代理制,实施企业转型,可以降低外贸出口成本,强化产品出口管理。

2.远期合同改变为短期合同

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是产业政策调整的一种手段。出口货物退税率的调整,是基于国际环境变化及国内产业结构状况采取的应对之策,因此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带有时间性,这就要求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贸易合同时,尽量避免远期合同,改远期出口合同为即期合同或短期合同,以规避远期合同可能带来的出口政策风险。

3.选择货物出口方式,降低税负水平

货物的出口方式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在当前政策环境下,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外贸企业,是自营出口还是委托出口自己生产的货物或采购的货物,抑或是将货物销售给外贸企业出口,对企业的税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作具体分析:

当征税率=退税率时,自营(或委托)出口与通过外贸企业出口,企业所负担的增值税负相同;

当征税率>退税率时,自营(或委托)出口与通过外贸企业出口,企业所负担的增值税负存在差异。如果生产企业当期投入料件全部来自国内采购,当产品出口价格大于外贸企业的收购价格,企业通过外贸企业出口产品有利于减轻增值税负。并且,在产品出口价格确定的情况下,如果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是关联方,利用外贸出口可为生产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筹划空间,因为生产企业可以利用转让定价进行税收筹划。

当出口货物受出口配额或出口许可证限制时,或当外贸出口企业所在地出口退税指标不足影响正常出口退税时,外贸企业可将已收购的货物委托他人出口或者再调拨销售给其他外贸企业出口,前者仍由自己办理退税,后者由接受调拨货物的外贸企业办理退税。这两种方式下,双方都可自己结汇且谁办理结汇都不影响退税,企业可实现货物出口后及时收取退税款。

四、出口贸易方式的筹划技巧

对于不同的出口贸易方式,有着不同的税收待遇。在出口退税筹划中,也不能忽视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下面分析不同贸易方式下国外料件加工复出口的筹划操作。

出口企业发生的国外料件加工复出口的货物业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四种贸易方式:

一是来料加工方式。在这种贸易方式下,免征加工费的增值税,对其耗用的国产辅助材料也不办理出口退税;二是进料加工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加工货物复出口后,可以申请办理加工及生产环节已经缴纳增值税的出口退税;三是正常经销方式,亦即国外料件正常报关进口,缴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加工复出口以后再申请退还已缴纳的增值税及消费税;四是国外延伸方式,即通过在境外设立直销点,同时开展国外料件境外加工业务,并合理利用原产地规则,规避出口退税风险和出口限制措施,减少贸易风险。

在上述四种贸易方式中,对于第三种方式,企业无论从手续的方便程度,还是从税收成本的角度去分析,都是划不来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不采用,而对前面两种方式,具体应采用哪一种,要做细致分析:在加工复出口货物耗用的国产料件少且货物的退税率小于征收率的情况下,应选择来料加工方式。来料加工业务免征增值税,而进料加工虽可办理增值税退税,因退税率低于征税率,其增值税差额要计入出口货物成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料加工方式业务成本较大;反之,当料件加工使用的国产料件较多时,因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可办理出口退税,虽然仍因退税率低于征税率而增加了出口货物成本,但与来料加工贸易方式相比,当耗用的国产料件数额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进料加工业务成本会等于甚至小于来料加工的业务成本。因为,在来料加工方式下,耗用的国产料件越多,因其不能办理退税,会出现随着国产料件数量的增加而出口成本增大的现象。

第四种方式是一种较好的贸易方式,实际上它打破了贸易区域,采取了走出国境在境外设立直销点,同时开展国外料件境外加工,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并合理利用原产地规则,规避出口限制措施,充分利用各种“贸易协定”中规定的贸易区域成员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享有免税、免配额的优惠政策,可以快速拓展国外市场,延伸产品价值链,增加利润环节,减少贸易风险。为了降低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也为了规避外国的高额进口关税,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勇敢地走出国门,开展境外投资,开办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到境外做“外商”,这可能会逐渐成为一种贸易发展的新时尚。

五、理财环节的出口退税筹划

出口企业面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还应强化财务管理,努力增收节支,确保出口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回笼,提升企业竞争力。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筹划:

1.加强会计核算,搞好盈亏平衡测算

通过对投资回报率、折旧成本、产品销售量、现金流量、回报年限等项目的计算,测算盈亏平衡点,采取各种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为出口贸易打下良好的基础;

2.做好企业投融资规划,从节约利息费用中补偿出口成本

由于出口退税率降低导致的出口成本的增加,可以从节约的利息费用中补偿。以往国家出口退税指标严重不足,退税时间滞后,这种现象导致企业为了资金周转,以退税额作抵押,转而向银行贷款,年贷款利率约为5.31%,企业因此背负沉重的利息负担。这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后,出口退税资金的及时落实到位,可以把企业因降低退税率而增加的经营成本,从节约的贷款利息中得到补偿。因此,企业应该重新考虑资本结构及融资问题,不能盲目贷款,增加企业的债务利息负担。

3.强化现金流管理,争取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回笼

出口和退税,中间有一个时间差,这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所以,企业应该强化现金预算控制,加强现金流管理,争取出口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回笼。

标签:;  ;  ;  ;  

企业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规划策略_退税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