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声”平台工作路径探析-以广州航海学院为例论文

“青年之声”平台工作路径探析
——以广州航海学院为例

胡万里 张海波 林 梓 蔡 堉

(广州航海学院,广东广州 510725)

摘要: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是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向网络转型的最佳途径,也是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途径。广东省共青团委大力建设广东“青年之声”网络平台,在全省高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广州航海学院与广东省部分高校的调研为例,分析了广东“青年之声”与高校共青团工作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析适用于我校“青年之声”运作机制的准则和方法,更好地使我校共青团工作在“互联网+”思维下与广东“青年之声”平台有机融合。

关键词: 青年之声;互联网+;融合路径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曾在共青团“青年之声”建设”四个融合”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指出,要推进“青年之声”建设“四个融合”工作向纵深发展,以“共青团+互联网”为突破口,紧紧依托“青年之声”平台,全面提升共青团网上群众工作水平,密切团青关系、有效吸引青年、广泛团结青年,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1 广东“青年之声”平台在广州航海学院推广现况的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青年学子们对广东“青年之声”平台的使用情况以及用真实的数据,合理、客观地分析广东“青年之声”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州航海学院青年同学们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随机采访,对“青年之声”平台工作者召开特约座谈等形式开展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63份,问卷有效率为92.6%,符合统计学标准。

中国首次允许进口美国大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翟留栓认为,这是受到“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影响,目的在于推动大国贸易之间的互利互惠。“从大背景来看,中国进入新常态之后,农产品供应不再紧张,相对来说比较丰富,进入品质追求时代;从大环境来看,国际贸易需要通过‘中国对美国开放工业品,美国对中国开放农产品’来调节。”

1.1 广航“青年之声”平台在校运营现状

校内目前已有10005名学生注册了广东“青年之声”平台,注册率达78%,并设有5个校级组织用户、10个学院组织用户以及26个社团用户,还设有1个青年之声线下服务站——青年之家。月平均找咨询提问84条、发布有效活动数6个,影响力指数为733。其中,月平均发布有效活动数,校级组织3个,学院分团委组织5个,社团1个,发布有效活动数最高的为学院分团委,占55.6%。从数据中分析出,校内“青年之声”平台的基本运营框架已经构建,但整体运营效果欠佳,影响力指数偏低。其次,学院组织仍是平台推广的主阵地,校级组织以及社团目前开发程度较小,活跃度不够。

1.2 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1.2.1 调查学生关注广东“青年之声”平台的情况

1.2.2 调查学生关注广东“青年之声”平台的方式

学校是体育场馆的直接管理者,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提高场馆资源的使用效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学校场馆资源的使用情况纳入到督查工作范围,对学校是否合理利用国家体育资源予以督查督促。指导学校依法依规开展课外培训、竞赛活动,规范财务行为,依据物价、税务部门的要求合法收费和支出,合理使用学校公益体育资源,充分体现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公益性质。

“青年之声”平台与共青团工作的有机融合需要良好的管理机制作保障。目前来说,后台运营团队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相关问题的解决不够及时,处理不够熟练,对平台迭代升级后出现的新改变没有及时跟进了解,导致出现技术方面的断层。其次,没有开展好对各学院团学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下级团组织工作思路尚未改变,工作模式仍以线下为主。缺乏对下级团组织平台推广工作的常态监督,每个学院推广热度不一,容易出现“一提一紧,不提不紧”的应付工作情况。

在当今网络盛行的时代,青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空间的“土著居民”,每天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手机上,使用各种APP、浏览网页、寻找资讯等,从数据中分析得出,广航绝大部分学生有通过相关文件以及微信公众号了解并注册过广东“青年之声”平台,但由于文件的强制性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真正做到了解以及切实地去使用青年之声的同学占极少数。学生使用“青年之声”平台的频率不高,平台对于大部分学生仍是“陌生人”,比较少人能主动地去浏览和使用它,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怎样使用平台相应的功能。从调查中可知,在使用过平台的同学中,大部分是因活动报名需要,而非自主或者有意地去使用平台。此外,青年之家作为“青年之声”网络平台的实体阵地,能够构建起团干部和青年的零距离交流机制。但仍有超过80%的学生不知道青年之家的存在,更多的也只是听说过而不清楚它的地点以及服务功能,由此可见,目前学校设立的青年之声线下服务站并没有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到学生,同时,学生对于青年之家的了解程度不够,缺少体验感和获得感。

2 “青年之声”平台与广航共青团工作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运营效率偏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1.2.4 情况分析

2.2 宣传方式过于单一,平台推广效果不佳

“青年之声”平台以“倾听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为目的,服务于广大青年。因此如何让青年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产生认同感是主要问题。在平台推广过程中,尚且存在互动青年不积极,活动发布数量少,服务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都使得平台难以实现其真正的目的和意义,也制约了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注重推动各学院团组织的特色工作与平台相融合,打造活动个性化,提高组织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感,让青年学生切身感受到“青年之声”时时刻刻就在自己身边。

2.3 学生参与度不高,缺少认同感

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下,随着各种网络平台的出现和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青年之声”网络平台要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每天必备的网络平台已不容易。在校园平台推广过程中,主要以文件下发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宣传,宣传方式单一,推广力度不够,容易让青年学生们产生抵触情绪,使得他们很难主动地去了解和使用平台,自然使用率也就不高。

1.2.3 调查学生使用广东“青年之声”平台的频率

3 探析新路径,助力“青年之声”平台与高校共青团工作全面融合

3.1 组建“青年之声专员团队”,推动团组织特色工作平台化

若想在校内更广泛、更直接、更有效的宣传“青年之声”,需立足于平台的基础上,整合校内各种宣传资源,如校内各微信公众号平台、学校官网、海报、宣传栏、文明导标、视频中心、广播等,让“青年之声”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摒弃原有的单一宣传方式,多种方式共同联动起来,推动宣传机制向方式多样化、区域广阔化、效应叠加化、工作实效化四个方面转型,打造“青年之声”宣传板块新时代。

(2)绩效体系有待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建设特别是三级个性指标的设置,关系到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的好坏。部分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充分,个性目标设置上不够科学、合理,对项目工作量的预估偏差较大。

更多的时候因为“传统”发酵,引来了许多盗墓贼或梁上君子,我也不例外,剥离了传统与现代与生活,模糊了审美的视线,使美的发现愈来愈难。于是,困惑中我在画外追问:前人的生活与现代人的生活?我的灵魂因此而漂泊,在漂泊中发现,生活带来最初的冲动是源于心动,是无法抵御和抑制的激情奔腾。我的画是从这里开始,以验证着一个为个性化的漂泊灵魂寻找归宿和充满着执着与真正的人生的追恋。

3.2 整合校内宣传资源,推动宣传机制转型

在校内组建青年之声专员团队,专员辐射到各个校级组织、社团、二级学院、专业班级,实现专员管理一体化、技术培训专业化,强化专员的思想引领,让专员更有荣誉感、责任感,带动基层团组织青年一起参与,使“青年之声”的服务阵地进一步深入到基层。

3.3 完善后台管理机制和考核制度,提高平台运转效率和服务效能

为联系青年更方便,服务青年更及时,完善后台管理机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需要有专门团队,专门服务,实时监控。高度关注平台上的各种留言,了解青年的困惑和需求,及时给出专业建议,加大与青年的交流,并组织力量进行数据分析,提升服务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为用户增加更多的“幸福体验”。

实施“精准考核”制度,推动评价机制转型。开展标准化考核,建立“一周一审,半月一结,一月一评,常态监督”的考核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倒逼”各基层团组织肯作为,有作为。

产业风险评价体系的健全能帮助银行提高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在当前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应对产业风险分析环节加以重视。针对当前银行信贷业务在进行产业风险评价时存在的不完善,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3.4 盘活校园学生社团阵地,为“青年之声”活动板块永久续航

高校学生社团有着种类数目多,学生参与面广,活动内容丰富等特点,例如广航校内本部学生社团有46个,西校区学生社团有19个,每个学生社团平均一年大约有5个活动,在此基础上统计,单单学生社团这块阵地即可每年为“青年之声”提供两三百个活动,影响力之大不可忽视。因此,我们需要盘活学生社团阵地,提升社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完善社团在“青年之声”上发布活动的流程和管理,使社团能够真正有机的融入“青年之声”的工作机制中来。

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要让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高校团组织工作模式进行深度融合,让团组织服务青年开创新格局、创造新生态、衍生新动力,需要我们对各种行之有效的融合路径不断作出探索,把团组织和青年“那点事”摸清楚、搞明白,通过互联网平台精准地服务青年需求,解决青年困难,同时吸引青年全流程参与团的活动,使青年真正感受“我的活动我做主”,为共青团培养更多的忠实“粉丝”,结合各级团组织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资源统筹、力量配备,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拳”,齐心协力把“青年之声”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王雪,张耀宇,孟令乔.利用“青年之声”平台推进辽宁高校思想引领工作实践探析[J].中国市场,2017(34):218-219.

[2] 孟令乔,张耀宇.新媒体下高校“青年之声”网络平台使用情况调研分析——以辽宁省高校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64-65.

[3] 关晓光,吴穷,刘国伟.“青年之声•海大”互动社交平台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76-77.

[4] 樊春汝.高校共青团网上服务阵地建设——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 57-58.

[5] 周淼淼,岳鸿伟,鲍锐,常蒙.基于“青年之声”互动平台打造高校服务型团支部的工作方法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8(03):127-128.

[6] 秦宜智同志在“青年之声”建设“四个融合”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中图分类号: D2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2(C)-0080-03

本文系2018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青年之声”平台工作路径探析——以广州航海学院为例》(项目编号:pdjhb0388)

作者简介: 胡万里(1997.3-),男,湖南汨罗人,广州航海学院海运学院航海技术15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航海技术

标签:;  ;  ;  ;  

“青年之声”平台工作路径探析-以广州航海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