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论文_白雪,张红旭(通讯作者)

(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5)

【摘要】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7年上报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报表,总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ADE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的ADR/ADE发生率高,应慎重用药;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应用要谨慎合理;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要积极上报。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原因;对策;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195-03

随着药品种类、剂型、生产厂家的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不良反应报告也迅速增加。了解ADR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原因,可以为临床安全有效用[1]药提供参考。为此,药剂科ADR监测办公室定期对我院上报的ADR报表进行总结和分析,促进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我院2017年共上报ADR报表292例,剔除不合格报表,共收到符合要求的报表270份。按ADR类型、报告人职业、涉及药物品种及分布、涉及的器官/系统损害和主要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统计结果

2.1 ADR类型、报告人职业、涉及药物品种及分布

根据《临床用药须知》(2000年版)分类方法,将所收集的270例ADR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具体结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

由表7可见,从药品类别上看,主要涉及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以及抗感染类、抗肿瘤类,提示应继续关注上述类别药品用药风险,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3.讨论

3.1 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原因

在270例ADR中,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的有210例,占总例数的77.8%。由此可以看出,静脉给药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更易引发ADR。由于该方式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同时,静脉注射液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都可能为引发ADR的因素[1-4]。在国外,患者应用药物时多首选口服给药,仅在因急救时口服困难或无效的情况下才会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

3.2 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不容忽视

本季度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共120例,占总例数的44.4%,居各类药物首位,其中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共15例,占总例数的12.5%,居各种药物首位,严重不良反应共30例,比例高达25.0%。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时有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5-6]。

3.3 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由表3看出,抗感染药物所引起的ADR共100例,发生率为37.0%,居各类药物第二位,在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较多,共20例,占总例数20.0%的。

皮试假阴性会误导医师给予患者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地塞米松和感冒药中的抗组胺成分,如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能抑制免疫反应,对过敏反应起掩盖作用,皮试前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假阴性,一旦撤药需高度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

3.4 抗肿瘤药物应用要谨慎合理

本季度上报的2例化疗药物引起的ADR中,有3例奥沙利铂过敏性休克病例。化疗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对人体正常细胞缺乏选择性,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又杀伤正常组织的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有些严重的毒副反应是限制药物剂量或使用的直接原因。

3.5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要积极上报

国家建立ADR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发现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对有关药品加强管理,避免同样药品、同样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及时报告已经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收集报告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各种方式发布信息,限制、停止有关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避免同样药品、同样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甚至保护下一代的安全和健康。建议医院能出台相关政策,以督促临床积极上报,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4.结论

综上所述,建议:(1)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以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目的;(2)医院能出台相关政策,以督促临床积极上报,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樊彦红.静脉用药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危害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07):1627-1628.

[2]白林,王晓蕾,陆璐.静脉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4(05):25-27

[3]秦锁娣.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危害及防范措施[J].哈尔滨医药,2013,31(05):380-381.

[4]张红旭,郭辉.医院输液微粒与大气PM2.5比较及监管过度输液的预防医学意义[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3):1132-1134.

[5]杨勇,陈辞,刘文洋,等.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J].中国医药科学,2013,3(9):167.

[6]吴继萍,许鉴,朱丽文.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6(1):64.

论文作者:白雪,张红旭(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27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论文_白雪,张红旭(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