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技术与时代的发展,房屋建筑水平不断攀升。这种攀升不仅在城市建筑中表现明显,而且也在农村地区同样是表现很明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房屋的建筑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中仍存在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墙上出现的裂缝问题,对使用居住者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有必要足够的重视墙体裂缝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裂缝控制
1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及裂缝出现原因
1.1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
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裂缝类型比较多,其中的混凝土收缩裂缝是比较常见的裂缝类型,这是混凝土的硬化中水分蒸发速度比较快造成混凝土的体积缩小所产生的裂缝类型。还有的是温度裂缝类型,水泥在使用中硬化的时候温度差比较大,就会在房屋建筑的薄弱部分出现裂缝。还有结构体型的突变以及没有设置相应的伸缩缝出现的裂缝。还有支座处负钢筋下沉所产生的裂缝,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的裂缝。还有是穿线管的裂缝,以及施工过程中在质量的控制不力因素影响出现的裂缝,如外加剂的掺量失控以及混凝土浇筑中输送管道堵塞等造成的裂缝。
1.2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出现原因
1.2.1由温度及干缩所引起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之后,因为各部分的温度波动不均匀,引起墙体开出现裂。这种裂纹主要在砖混结构的平板住宅中出现,一般以“八”字形状、45°裂缝、水平和垂直裂缝等形式呈现。裂缝的主要表现为:(1)混凝土楼盖进行浇灌之后在其硬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蒸发,楼盖的温度不断上升,但是墙上的温度是恒定的,造成楼盖与墙壁的温度出现差异,在差异达到某个数值时,就会产生裂纹。(2)在建建筑或建筑完成后,由于阳光的照射,地面温度开始上升,由于其耐热性能力差,温度上升得更快,而连接的墙体温度上升速度慢,导致楼盖和墙壁的温度差异大。在温度的影响下,建筑物和墙体产生了温度效应,并且在墙体中出现了拉应力和剪应力,当两种力超过了墙体的允许应力时,裂缝就产生了。
1.2.2沉降所引发的裂缝
这种裂缝占比例大约1%,只是一小部分,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地基的沉陷。沉陷裂隙的特征主要为正反“八”字形,在窗角处比较常见;此外,在横墙和纵墙上处也比较常见。
1.2.3施工工程质量没有有效控制
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1)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如砂、水泥等没有进行质量检测,导致墙砌体的强度比较低,达不到抗压强度要求,当砌体墙的长度越长,建设施工后,在中间部分越容易产生断裂。(2)在墙体砌筑施工中采用不同的材料,因为材料的强度、膨胀的性质和吸水率不同而引起裂缝。(3)局部材料不同产生的裂缝,在制作砂浆的过程中,因为搅拌不够均匀,局部浆料高,局部强度低。此外,在混凝土生产中,水泥的用量不注意,导致砂浆的强度出现差异,如原料配料时,水泥用少了,砂浆强度低,水泥用多了,砂浆的强度将会偏高。(4)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混合砂浆反复使用,有时砂浆混合拌量太多,存放时间长,出现严重缩水,但仍在施工中使用,导致砂浆质量下降,造成在施工之后出现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结构施工房屋裂缝的控制措施
2.1严格控制房屋建筑结构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
建筑结构施工所用设备和材料不管是在采购计划时期还是在管理使用时期,都要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制,对于设备和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建筑结构底板中钢筋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一定要保证其物理力学性能经过复检之后才能使用。在进场之前一定要对水泥的标号以及设计施工要求的符合程度进行确认,可以通过抽样的方式进行检查,对于水泥原料不合格的情况要坚决清退,所用的外加剂一定要具有相应的合格证。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主要控制的为水泥、骨料以及添加剂方面的技术性能。要加强混凝土原材料采购以及检验渠道方面的管理控制,从源头上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2.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以及搅拌情况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当符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混凝土配比设计工作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工作性范围、混凝土的最大涌水量和空气含量、最小水泥用量和最大水灰等等的相关内容,混凝土防冻水平也必须符合不同施工地区的抗冻要求。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必须在实验室验证混凝土的混合比,并在使用前进行试验验证。最好使用间歇性混合设备进行搅拌混凝土,并确保在进行正式搅拌之前确定适当的时间。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必须进行检测主要工程(包括空气含量、滑塌、离析、泌水率等),严格控制工程的规格,以确保混凝出厂的质量。在实践中,为了减少泌水问题,通常把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范围;同时为了控制混凝土初始凝固时间在7h内,控制混凝土中所含的气体量为1.7%;为了控制整座建筑的施工质量,最好选用硅酸盐水泥拌和,用高强度的骨材混合施工。
2.3地基沉降裂缝的控制方法
由建筑物、基础以及地基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因此说荷载裂缝的产生原因较多,因此需要根据建筑结构规模的不同,分别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控制:(1)提高建筑物的刚度:通过将建筑物刚度设计较大的方式,避免设置沉降缝,提高建筑的整体性,此外,还要尽量采用抗不均匀沉降较高、空间刚度较大的箱型基础,并使用锚杆静压桩等桩基形式,减少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产生;(2)降低建筑物的刚度:通过将建筑物刚度设计较小的方式,以使其能够适应地基变形,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建筑物高低差、地基情况等多种因素,设计沉降缝,通过将建筑物分成多个组成部分的方式避免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产生。
2.4收缩裂缝的控制方法
在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和收缩的原因会产生裂缝,对于这类裂缝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分别是:(1)增加钢筋的数量,保证建筑的抗裂缝能力,而且在选择钢筋时尽量选择直径小的钢筋,并将其间距空载在150mm以内,保证配筋率在0.4%左右;(2)控制应力集中裂缝。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穿管等原因,需要各种孔洞,因此在变断面以及孔洞的转角位置,由于温度收缩的原因,会导致应力集中,继而出现裂缝。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在孔洞边界设置防护角钢,或者在其转角处增配斜向网片或者钢筋的方式来控制裂缝形成;(3)预留后浇缝。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保留临时温度收缩变形缝,由于其能够替代结构中的永久收缩缝,并且还能扩大伸缩间距,而且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保留一段时间后,再对其进行填充封闭,保证浇筑成连续整体的结构;(4)释放应力。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主要通过克服水化热的方式来减少拉应力的产生,因此需要采取薄层连续浇筑、减少入模温度、提高养护质量等方式,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并通过缓慢降温的方式,创造出应力松弛的理想条件。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采取给水养护的方法,提高强度、减少收缩;结束语
随着多年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现阶段已经具有了很多控制房屋建筑裂缝的方式方法,但相关人员要勇于创新,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采用更多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房屋裂缝的控制,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我国房屋建筑质量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姝樾,王月珠.解析建筑结构施工中如何控制房屋裂缝[J].建材与装饰,2016
[2]李雄.建筑结构施工中如何控制房屋裂缝探析[J].科技风,2013
论文作者:梁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温度论文; 应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砂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