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 江西德兴 334200
摘要:目的:评价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股骨头坏死患者一共5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5日,将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CT诊断。结果: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92.00%高于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60.00%(P<0.05)。结论:将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核磁共振检出率较高,具有诸多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诊断;效果
近年来,股骨头坏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为骨科常见疾病,是由于股骨头血液供应障碍,导致骨细胞成分和骨髓发生死亡而导致的,以酸麻、间接性疼痛、腰部持续性疼痛作为主要表现,严重时易导致自由活动能力丧失、身体残疾,而早期诊断,利于患者后期治疗,能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预后[1-2]。因此,我院将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的诊断,见我院各项研究内容中的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股骨头坏死患者一共5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5日,将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其他严重疾病。
纳入标准-(1)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伴有下肢活动受限、髋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2)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
观察组;年龄:股骨头坏死患者年龄在41岁-60岁,平均年龄(50.15±1.02)岁,性别:12例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
对照组;年龄:股骨头坏死患者年龄在42岁-60岁,平均年龄(51.26±1.15)岁,性别:13例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
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各项指标(平均年龄以及性别)无差异,两组患者之间能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2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诊断)。
对患者实施CT诊断,使用本院提供的CT机,设置参数在200-300mA/s之间,层距和层厚均是10mm。
观察组2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核磁共振诊断)。
对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采用本院提供的仪器,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使用T2抑制成像和自旋回波T2加权像,部分患者可根据临床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加用冠状面成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以及分析观察组、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6.0软件,将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以及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检出率进行统计,本次研究内容中%采用计数资料进行表示,T使用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以P<0.05表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大不相同,具有差异。
2.结果
3讨论
研究显示,近年来股骨头坏死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该类患者早期诊断较为重要,通过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后十分重要。因此,我院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诊断的效果[3-4]。
CT和核磁共振诊断为常见的影像学方式,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能多层面、连续对患者检查部位实施扫描,能多层次观察和判断坏死部位,同时还能清晰显示患者股骨头内部情况,确定有无死骨和有无骨破裂情况发生,CT能清晰显示患者骨小梁变化,但是无法准确显示股骨头特异性表现,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发病早期,实施CT诊断,难以显示患者关节囊水肿和积液情况,导致诊断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导致该项检查方式检出率不高[5]。通过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通过使用电磁波对患者骨坏死部位进行检查,具有辐射小、损伤小等优势,能在任意断面进行成像和扫描,同时还能解剖患者坏死组织信息,为临床医生了解患者坏死部位提供有利依据,具有全面性和有效性,能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显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快速对患者关节积液进行多方位、多序列显示,为早期诊治、早期发现疾病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促进股骨头坏死患者较快康复。现如今,核磁共振诊断已经成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6-7]。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92.00%高于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检出率60.00%(P<0.05)。
综上所述,将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核磁共振检出率较高,具有诸多优势,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健,彭吾训,殷富裕等.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2):134-135.
[2]钱秋平.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J].影像技术,2017,29(5):44-46.
[3]孙健.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7-48.
[4]周劲源,毕燕.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0):60-61.
[5]李红蕊.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5):937-938.
[6]崔洪涛,李志刚.探讨CT与核磁共振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3):568-569.
[7]周华,周浪,肖逸尘等.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3):85-87.
论文作者:陈进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患者论文; 股骨头坏死论文; 核磁共振论文; 检出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影像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