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投融资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快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需要排除的制约因素虽是多方面的,但是,方方面面都普遍认为: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有效解决投融资的制约”瓶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西部投融资体制改革,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涉及两大主题:一个是重建社会信用,二是规范金融市场。这两大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将关系到西部经济和金融业能否应对加入WTO的挑战,能否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需要。当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刺激消费难。社会信用制度的缺乏是影响西部投融资改革和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障碍。支持消费是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一个根本性的障碍是用户贷款信用制度缺失。如,有很多企业恶意贷款。制度建设所需要的基础条件不具备,如,覆盖全社会的信用记录还未建立。缺乏信用记录使西部消费信用体系建设的风险系数加大了。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看,西部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不是一般地解决就业,而是关系到西部经济结构能否有效提升,关系到西部经济能否在新世纪跟上全国发展的大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样也是信用缺失。由于信息严重缺乏,且很多中小企业信用较差,银行很难大规模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试图通过建立担保体系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除了担保机构资金有限外,同样也遇上了银行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三)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西部证券市场发展滞后,并确实存在很多缺陷,其中,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是最大的缺陷之一。资本市场下一步要发展的重点是公司债券市场。由于以前发行的公司债券信誉极差,以致于投资者谈公司债色变。因此,重建企业信用,成为西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四)信用评定系统亟待建立。西部国有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且计划经济调控力度仍然较大,全社会的信用担保事实上是由政府提供的。这种“隐性”的政府担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行不通,需要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主要由非政府主体来实施的信用评定机构。西部的全部融资活动,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务融资,都必须以这种信用评级为基础。但这种制度在西部目前几乎还是空白。这是今后西部金融发展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五)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从银行角度看,庞大的银行不良债权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主要部分,也成为金融体制改革中的最大难题。导致这类风险的原因,除了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外,主要是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的因素,包括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建设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近几年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改革中的负面影响,及一些地方投资决策严重失误也是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比重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部门和单位,有人负责决策,却无人承担风险;有人负责花钱,却无人负责还钱,致使银行债权难以落实,潜伏着很大的风险。一些地方乱设金融机构、乱办金融业务、乱搞集资活动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和部门置国家法律于不顾,越权审批和擅自乱设变相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违规问题较多。不正当竞争现象比较普遍,如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吸收存款,放松现金和帐户的管理以拉拢客户;一些单位为逃避监管,采取造假数字、假帐、假报表、私设帐外帐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严重威胁金融业的稳健、安全运行。
二、西部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资本形成能力不足。长期以来,西部经济发展是以初级资源推动为主,农业、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构成了西部经济的支柱产业,东西部的社会分工表现为原材料的生产与初加工和高附加值最终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这种分工格局使西部蒙受原材料输出与加工产品辅入所造成的双重利益损失,严重削弱了西部的自我积累能力。在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与现有社会分工格局下,西部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资金内生机能差,资金运行处于高投入、低效益、低积累、低产出的低水平循环状态,资本生成与资本积累能力差,资本形成能力严重不足。
(二)金融抑制严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西部不但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且在金融发展上存在着较严重的金融抑制。由于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欠发达的经济体系中金融资产总量不足,金融比率低,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完全,金融中介效应相应弱化,即金融中介对提高投资规模的贡献减弱,不能有效动员储蓄,并合理引导储蓄将其转化为投资。
(三)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西部资本市场容量小,股票、债券的发行规模较小,无论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从证券市场的募集资金额,西部都远远落后于中部与东部;且西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组织机能不完善,资本内生形成能力差,市场本身的融资能力不强约束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目前,全国只有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西部尚无较大的区域性资本市场,证券化融资渠道不畅,证券化水平相当低,金融资本缺乏成长和运行的环境与基础,这使西部资金大量涌向东部沿海证券、房地产等一些泡沫经济成分较重的产业,内地许多基础产业的实际资本却长期缺乏向金融资本转化的机会,弱化了西部的融资能力,加剧了西部建设资金的缺乏度。
(四)市场型制度短缺,制度创新能力差。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原因,西部市场型制度的短缺引致金融资源配置原则的非效率性,使西部的金融资源基本流向了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它所有制的企业很难取得银行贷款,难以从资本市场取得直接融资。金融资源这种流向限制了其它所有制企业通过金融杠杆获得发展资金,“而近年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所支撑,在60%的国内生产总值与85%的经济活动由非国有经济创造的情况下,”①西部的非国有经济却处于资金约束与制度约束的双重约束之下,从而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发展。
(五)证券、期货市场和股份制改革运行不够规范。西部证券、期货市场一直存在大量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逃避国家监管,违规进行境外期货交易,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一些证券经营机构和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与少数银行机构串通,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在股票市场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将股市的投机风险引入银行体系。一些地方和部门把上市当作企业解困的办法,把上市当成扶贫的手段,却不注重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转换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一些企业,吃完财政吃银行,吃完银行又吃股民”。一些素质很差的企业,也是想办法包装后搭配上市。这种风险隐患值得注意。
(六)不合要求、不规范运作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多。由于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如,金融信托业动作不规范。由于自有资金先天不足,资金来源少,往往采取种种手段与银行争存款、争资金,甚至用高息揽存,高息拆借等违规方式满足资金要求。同时,信托投资公司还将高成本的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证券等行业,市场风险极大。违规的风险操作给西部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三、深化西部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强化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首先应采取倾斜性货币政策,扩大西部的货币供应。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已经对西部经济发展形成约束和制约。为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倾斜性货币政策,实行差别性存款准备金政策、推行扶持再贷款政策以及灵活的利率政策,”②扩大西部的货币供应。其次是大力发展西部金融组织,应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机构设置管理制度,适当降低西部设置区域性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条件,大力促进西部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组建西部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增加西部开发贷款规模;积极引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扩大其在西部分支机构的设立;在西北、西南各设立一家证券交易所。培育西部的区域性资本市场,畅通西部证券融资的渠道,提高证券化水平和融资能力,缓解西部建设资金缺乏的压力。
(二)确立投资重点,进行有效资本动员。首先应制定有利于西部开发的产业金融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优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支持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选择投资重点,优化资金投向。根据西部经济结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投资重点可定位于以下几方面: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地区间不合理的分工格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西部的科技和教育,再次是积极开辟多种融资渠道,进行有效资本动员。
(三)培育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首先应在西部培育发展区域性资本市场。其次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支持西部绩优企业上市融资。在符合上市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安排西部企业上市,进一步加大西部的资本市场筹资规模,提高西部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总数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债券融资。再次是培植西部投资银行,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券商规模,来提高其市场的竞争能力。
(四)加强制度创新,推动西部经济发展。西部地方政府在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时应着重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西部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在西部下一步改革取向上,要积极向中央政府争取应进一步下放地方政府的自主权,重点解决经济发展中制度供给主体的制度创新能力与创新激励问题,促使地方政府从分配上关心经济效率,为西部经济发展创造内在活力;二是选择好西部制度创新的切入点。西部制度创新的切入点应该选择在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上。因为与东部相比,西部社会资本的存量主要集中于国有部门。所以,选择国有企业作为制度创新的切入点,能够带来相对高的经济发展潜力;三是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要采取更新的创新手段和更大的创新力度,不断增强西部的制度创新能力,推动西部制度创新的进程,提高制度运行效率。
(五)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稳定国债发生规模,适当增加西部地方政府债和企业债规模,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减轻政府财政的风险。同时应发挥证券市场的功能,允许政府债和企业债上市交易,增强各类债券的流动性,为债券持有人提供资金使用上的方便。也要重视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确保上市公司健康发展,防止证券市场泡沫过多冲击实体经济。继续以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利用贷款进行技术改造和研究开发,即适当扩大贴息总规模和在严格审批程序的基础上,对有发展前景的非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贷款实行贴息支持。重视财政收入政策的作用。包括提高设备折旧率、实行企业用利润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投资风险,鼓励企业扩大投资。
(六)重视优化投融资环境。途径有三条: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及个人的信息体系和信用评估体系,进行网络管理,使每个企业、每个人都严格履行其诚信职责;二是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责任全部都甩给市场。在世界各国,甚至在美国这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中,也在相当程度上由政府来完成的;三是应灵活掌握货币政策。尽快向央行争取政策支持,出台有关适当降低西部银行贷款利率的政策,提高西部企业的活力,增强西部的消费能力。同时,要把企业外债风险管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应当意识到,汇率和利率的波动,可能会使得企业对外债务增大,甚至会使企业陷入困境或破产。政府要积极为企业提供调整外债结构的政策条件。
(七)把一切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深化……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③西部当前应特别注重加强金融法治,并要求把一切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法治是解决机制、体制薄弱环节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把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是当务之急。西部上下特别是在各级领导中要真正树立金融法治观念,一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作以及一切金融活动都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治要求,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在金融领域里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包括: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等。只有有了健全并得到有效实施的社会主义金融法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从而为西部金融业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依法治理金融,依法规范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秩序,大力整章建制,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依法严惩金融犯罪和违法违规活动,努力消除金融运行中的种种弊端和风险隐患,从而为西部的金融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八)国家应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强化西部金融机构内部监控自律机制。在国家的宏观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间,当前还应特别加强西部金融业同业协会自律性组织建设。这是构建与西部现代金融体系相适应的新型监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金融业日常经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由金融业同业协会按市场规则解决。在金融一体化、市场化的大环境下,西部金融同业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在“趋利”和“避害”的进退维谷中,不少金融机构往往重于“趋利”,容易留下金融隐患。充分发挥西部金融业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有利于锻炼金融机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有利于整个金融业走上良性竞争的道路。因此,建议加快银行,信托、证券、保险、信用社等行业的自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全国同业协会,制定同业公约,规范、协调经营行为,切实加强金融行为的自律约束。
(九)理顺政策与企业和银行间的法律关系。目前,西部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机构所拥有的绝对控股权以及对金融业务的导向作用,与金融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因此,加快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和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和银行的法律关系。在处理银行与企业的法律关系中,还要尽快完善破产法,防止变相逃、废债,保护银行的资产安全。西部既要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又要加强债权管理,确保银行资产安全。要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严重的地方保护,纠正改制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禁止把企业转制当作逃废银行债务“有效途径”的做法。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完善有关破产的法律;国务院尽快制订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对企业破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作出切实可操作的规定。要针对国有企业不同规模、不同经营、不同负债的状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即要以推动改制、鼓励兼并、规范破产、适度挂帐核销、补充资本金为主要手段,逐步化解国有企业巨额债务和不良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为西部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创造条件。
(十)普及金融基本知识和金融法律知识,增强金融风险意识和金融法治意识。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宣传金融知识和金融法律知识,并在全社会真正树立金融法治观念。西部各级党政领导于部和广大企业领导干部,都要学一些金融基本知识和金融法律知识,加深对金融工作、金融法规和金融政策的了解,提高运用和驾驭金融手段的本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增强维护金融秩序的自觉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十一)重视全社会信用观念的建立。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由于西部金融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制约机制的不健全,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关系被严重扭曲。如:市场主体之间都缺乏一种最基本的信任感;举债不还却心安理得成为较为普遍的心态;资信再差,仍然不断出现在市场上,无任何制约机制。有关的研究表明“我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不高乃至失信,导致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约6000亿元人民币。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有20份左右的提案是关于‘企业信用’问题的。”④社会信用体系受到破坏将严重影响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必然严重威胁西部乃至全国的金融安全。“目前还存在国家信用与社会信用不分离的问题,现在金融机构的社会信用是在靠国家信用维持。因此,法律信用意识的增强是提高金融法治意识的前提。”⑤当前,要“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国家经济信用制度建设,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大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加大执法硬度,尽快完善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建立公民、组织信用征集、评价、信息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数据库,为实现信用状况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⑥推动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积极推动经济组织进一步加强信用管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优化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环境,为在全社会加强社会“诚信”体系重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注重把依法治国与以德育人相结合,重视培养公民的契约精神。倡导司法人员恪守司法职业道德,做公民道德建设的表率。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扎实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西部金融安全能力建设,要重视培养一流的,具有“忠诚守信”品德的高级金融人才,重视把确立和保护个人财产权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重视努力提高政府和公民的社会诚信度。
标签:金融论文; 制度创新论文; 银行论文; 企业信用论文; 社会信用体系论文; 银行信用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经济论文; 西部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