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史料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初探——以近年来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和山东卷为例论文_姚宏博

高中史料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初探——以近年来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和山东卷为例论文_姚宏博

山东省博兴第一中学 2565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已经在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了体现。就高中历史考试的要求而言,参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并结合山东省教学实际情况确定高中历史学科的考试要求,既注重传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也强调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加之在“一标多本”的教材格局下,依托新史料命制试题就成为了不二的选择。在历史试题命制的过程中大量引入新史料创设新情境,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历史学科考查的目标要求,也使得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呈现出了以下诸多的特点:

一、史料形式趋向多样化

近年来史料历史试题的命制在史料的选择上呈现出了以文字史料为主辅之以其他多种史料形式的特点。以近年来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为例,除了大量选取文字史料外,其他多种形式的史料如历史地图、历史场景、示意图、实物(以图片的形式)、表格等统计图表也常常被引入试题之中。多样化的史料选择使得历史试题在形式方面显得更加灵活、多变,更有利于创设新的情景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以实现考试考查的目标要求。

二、史料内容广泛,时空背景跨度大

史料历史试题中的非选择题现在一般都称之为“材料解析题”。这一类题目往往会提供好几个史料,不仅史料的呈现形式和种类多样,而且史料内容广泛,时空背景跨度大,往往就一个主题涉及古今中外的历史。例如:2013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第41题,史料是很少在材料解析题中出现的图片史料,该题分别提供了中国的太和殿、英国的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要求“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不从题目本身来考虑,单是史料本身就包含了“古今中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需要考生按照题目要求去梳理、概括。

三、史料中渗透新史观,考查考生运用新史观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新史观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多有体现,作为历史试题的命制也凸显了这一趋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史料历史试题中的新材料往往蕴含着新的史观,意图让考生运用新史观从新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这一类题目在近年的山东卷和新课标全国卷中也为数不少。例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第41题,史料非常新颖,表格中分别提供了1972年版的《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和2011年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编》的部分目录,要求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这个题目除了考查考生从材料提取信息、比较并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外,考生应该通过分析史料发现目录A和目录B之所以在编排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异,主要是其指导理论——史观上的差异。目录A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来编排的,而目录B背后体现的是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对世界近代史的认识。只有考生体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地理解史料的内涵,理解命题人的考查意图。

四、史料试题中史学方法类题目大量涌现

据冯一下教授统计,仅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Ⅱ就涉及到了6道史学方法类试题。史学方法类题目的迅速增加,以至于不少专家预言,未来高考继“史观热”后将出现“史学方法热”。据冯一下教授总结,新的史学方法类题目主要呈现出了六个方面的特点,即数量可观、分布很广、突出重点(计量分析、因果分析、评价方法)、质量颇高、贯穿全卷、存在差异。史学方法类题目中又以史料方法类题目最为突出。这类题目一般从史料的分类、甄别各类不同史料的价值、获取史料的途径、分析影响史料解释的因素和把握史料运用的原则等方面考查,突出了“信而有证,论从史出”、“孤证不立”、辩证地、历史地评价方法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原则。

五、设问灵活,评分机制趋向弹性、科学

史料试题的命制以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为目的,而课标、考纲要求的历史学科能力又是多方面的,这反映到史料命题上,尤其是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的命制上,在题目设问时就会显得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例如2015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的第39题,该题目借鉴了新课标全国卷的命题方法,在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个大的问题综合考查学生提取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等能力。在该题提供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上,让人感到非常欣喜的是,参考答案从题目要求的三个方面,都给出了具体化的层级分类,这在山东卷中尚属首次。其实这样的评价方法就是所谓的SOLO分类评价法,它很早就运用于广东省、上海市高考命题,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许多教育专家认为,SOLO分类评价法是“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区分学生思维能力高低的方法”。广东卷、上海卷和全国其他许多卷种都陆续采用了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说明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观题)的评价上,过去那种较为僵化地以采点得分为主的评价机制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评分机制更加弹性、科学,这也是史料试题发展的趋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冯一下 略谈方法类题目的涌现及其影响[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08。

[2]黄牧航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04。

论文作者:姚宏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高中史料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初探——以近年来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和山东卷为例论文_姚宏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