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课例研究论文_陈一旦

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课例研究论文_陈一旦

【摘 要】 初中英语听说课课文对话篇幅长,生词多,使学生感觉对话听不懂,不会说;而教师也普遍感到任务量大,难教;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体现不足。针对这个教学中的难点,本人选择了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的听说对话为试教内容。以课堂为载体,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诊断,发现问题,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连续三次的课堂实践、分析反思、改进,试图找出影响有效的因素及寻找促进有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听说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1-009-02

一、选题的缘由与目标

(一)选题的缘由

  《New Standard》教材中的英语听说课文,因词汇量大、生词多,对话长,使学生感觉困难重重;而教师也普遍感到难教。因此有教师就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讲为主;或采用翻译法--逐句翻译一遍了事。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和单一,既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于是本人选择了"听说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课例研究"作为研究的主题。执教内容为外研版七年级下Module 3 Unit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希望通过三堂课的实践、分析和反思,能从中真正体验课例研究的整个过程,达到自己的预设目标。

(二)预期达成的目标

通过三次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想达成的目标是:

1、观察影响课堂教学有效的因素

2、寻找促进有效课堂的策略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过程与改进

三堂课的教学设计均由三个部分组成:导入课文部分;呈现新课部分;讨论提升部分。

(一)第一次课试教

【观察发现】

课堂上师生互动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生成质量不高;课文教学重点偏向了书本的对话教学,主题不突出。

【问题诊断】

(1)导入部分

  课前的热身活动选取了一首与本单元话题be going to 相关的chant。然后讲述Mr going-to-do 的故事,直接引入be going to 的句型。这样的设计虽然与课文的学习重点紧紧相扣,但是过于直白,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本环节的活动有效性不高。

(2)呈现新课部分

导入后老师又增加了一个转换人称的机械操练环节,把Mr going-to-do 的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通过人称的改变达到理解be going to 中be 的不同形式的目的。试教以后发现,虽然对Mr going-to-do 说的话直接和间接地引用,起到了人称改变be 改变的过渡作用,但是与后面介绍自己班中的同学的这一环节有重复之嫌,两个相似的活动既累赘,又无效。

听力环节,听第一遍回答的问题比较简单,而听第二遍回答的问题又太难,学生感觉落差大,一下子就失去了信心,提问有效性体现不足。且形式过于单一,活动设计不新颖,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3)讨论提升部分

1、Work in pairs.

以课文的对话为载体,设计一个简短的对话:

给学生示范,然后让他们work in pairs,最后在同学们面前practise。整个环节的活动结束后,老师发现学生的操练非常机械,没有创新,参与对话的热情不高,更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

2、Work in groups.

完成简短的对话,把课堂提升到了 make a plan 的活动,给学生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进行group-work。由于前面环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group-work 环节的活动只剩下两分钟左右,小组内部讨论不充分,活动实施不完整,所以体现不出有效性。

【解决策略】

(1)加强活动的设计,无论是导入部分,还是听说部分,都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注意教师的教学用语,力求指令清晰、易懂,并加强情境创设,提高生成质量。

(3)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重新设计和落实听说部分的教学。

(二)第二次课改进

针对第一次课出现的问题和同行教师提出的解决策略,我对这节课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导入部分增加一个环节;听力部分的活动设计形式更多样;压缩对be going to 知识的教学时间;增加提升环节的时间和高度。

【观察发现】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大大增加,活动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但对课文对话的处理不够透彻,讨论部分依旧没有很好体现,学生的讨论浅尝辄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问题诊断】

(1)导入部分

热身活动的chant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设了一个编写chant的环节,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为整堂课教学环节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呈现新课部分

课堂正式呈现新知be going to 的环节,把其中Mr going-to-do故事及例举班中同学的中间,人称转变的活动取消了,为后面重要的教学环节省下了时间,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其后 make sentences 的环节,增加了一个倒计时,明确给学生的时间,把学生一一说句子变成了一个PK活动,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

听力活动的设计更巧妙,既有听也有说,但是课文的对话比较长,通过这两个简单的环节,处理地不够透彻,对于听说课而言,听的内容还是太少了,没有紧扣课堂宗旨。

(3)讨论提升部分

增设了一个教师自己周末打算的环节,1分钟左右时间欣赏老师周末想游览的地方的风景,再给学生呈现范例,循序渐进。但是讨论结束后,发现学生虽然会说,但是设计的周末计划都是在运用本单元的短语,没有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讨论的内容单调,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解决策略】

1.教师的语言示范力求多样化,用多种输入形式激活学生的动脑欲望。

2.学生的活动时间力求到位,用多种互动形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

3.创设情境、利用对话,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运用知识。

(三)第三次课改进

【观察发现】

课堂教学流畅多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问题的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明显活跃起来,检测效果良好。

(1)课文对话部分

在对课文对话的处理之后,又增加了一个听的环节,将对象从课文的Betty、Tony等,转移到班里的同学上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

(2)讨论提升部分

有了上述环节的引导,学生一下明白,原来平时学的词汇也可以加以运用,讨论不再是单调一致的,各种不同的思想一下子爆发出来,课堂讨论异常热烈,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第三次课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1.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看似参与率很高,但还不是很深入,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还有待于提高。

2.最后运用be going to 介绍自己周末安排,由于前面的时间过多而略显紧张,从课后反馈的效果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三、形成的结论及反思

通过三次课的实践、观察和反思,我认为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有效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2、有效的课堂要关注质量和机会;3、有效的课堂要以任务为驱动。

(一)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应规范

教师语言要规范、地道,指令要清晰、易懂、可执行、可操作。语言的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少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输入信息量。教师的语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和学生对英语教材的熟悉程度来确定。

(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和蔼可亲

当课堂上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或完成了一项任务,教师都要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或者提供反馈意见,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首先,教师应该容忍学生犯错误,因为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次,教师不应该遇错必纠,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这往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敢开口;最后,教师在指出错误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带批评指责的语气,更不能有不耐烦的表情。

(三)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设计应适中

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设计问题时,若问题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设计问题时要考虑:一、问题要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说;二、问题要使学生有兴趣,使学生愿意说;三、问题要有层次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抢着说。

总之,要提高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课堂的有效性,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的文本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关注课堂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并在活动和互动中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通过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真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胡庆芳等.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马晓梅 邓小玲.课例研究〔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4〕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论文作者:陈一旦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课例研究论文_陈一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