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对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价值论文_段兆珺

云南省腾冲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云南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对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例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每组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与健康宣教,观察组行盆底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收缩压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尿失禁频率、残余尿量相较于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压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频率、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盆底肌收缩能力,减少尿失禁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子宫全切术;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康复训练;尿失禁频率

子宫全切术在妇产科中应用较多,虽然其可对诸多疾病进行治疗,然而同时也易引发许多并发症,导致患者术后康复受到影响[1]。盆底功能障碍为子宫全切术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综合性治疗方案,但在盆底康复训练方面,不同医院的认知还有所不同[2]。我科尝试为部分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明确,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门诊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例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原发疾病是良性疾病,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盆底功能障碍,将合并生殖道畸形、合并对盆底功能有影响的其他疾病等患者排除。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年龄22~51岁,平均(38.45±3.62)岁;观察组年龄23~50岁,平均(38.50±3.68)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两组均以生物反馈技术来评估盆底肌肉肌力情况与纤维受损情况,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等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每周3次至5次,治疗10次至30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健康宣教,包括观察病情、心理干预、讲解相关知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家庭盆底康复训练,为患者安排固定的训练指导人员,通过一对一干预形式,指导患者展开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具体措施为:采用凯格尔运动疗法,患者采取仰卧位、站立位或坐位,保持深呼吸,在吸气时将尿道与肛门收缩,使得盆底肌产生上提感;收缩盆底肌时注意集中意念,每次保持至5s至10s;在呼气时放松。每日训练2次至3次,每次5min至20min。嘱咐患者坚持展开家庭盆底康复训练,护士每个月展开2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居家期间盆底康复训练落实情况。两组患者均在3个月后复查。

1.3观察指标

(1)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压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进行测定。(2)统计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频率与残余尿量。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盆底肌收缩压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

干预前两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压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压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盆底肌收缩压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

3讨论

妇科手术可对盆底组织造成损伤,易引发盆底功能障碍。在妇科手术中,子宫切除术为应用较多的一种术式,在术中需将宫颈切除,不仅要将子宫主韧带和骶韧带切除,同时还需对膀胱、直肠下推,因此可直接影响支持膀胱、直肠的相应结构[3],导致盆底整体生理状态、结构发生变化,故而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高。

常规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盆底功能予以改善,近期也有研究人员[4]指出同时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对患者术后康复更为有利。研究[5]显示,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训练效果和术后盆底组织的柔软程度及弹性关联密切,若组织柔软,只需展开适当盆底肌肉训练,盆底功能即可恢复;而若在手术后较长时间才实施康复训练,此时很多组织已经发生机化,再实施康复训练效果不够理想[6]。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在手术残端良好愈合且无坚硬瘢痕形成时开始。本研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收缩压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尿失禁频率、残余尿量相较于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压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频率、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中可见,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盆底功能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改善的更加明显,这正是因为盆底康复训练可让患者通过循序渐进、长期锻炼来增强盆底肌肉收缩能力,促使盆底肌肉的持续时间增强,使得膀胱收缩受到良好压迫而增强收缩,从而增强膀胱控制效果,减少尿失禁发生概率和膀胱中的残余尿量。值得注意的是,在盆底康复训练中,应由专科护士给予患者指导,确保其正确执行各项训练措施;另外,护士还应对患者的锻炼效果及时评估,从而提供科学指导,使得锻炼发挥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引导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盆底肌收缩能力,减少尿失禁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桂英,李红,朱静.不同术式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的发生及风险因素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6,25(9):840-844.

[2]伍丽霞,柳晓春,郑玉华,等.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阴式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4):3061-3064.

[3]李霞,王姣丽,周小梅.综合康复治疗围绝经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6):449-451.

[4]伍丽霞,柳晓春,郑玉华,等.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阴式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

[5]卢玉霞.子宫全切术后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盆底康复锻的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9):52-52.

[6]丘媚妮,饶煌珍.盆底康复辅助治疗性沟通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2):167-168.

论文作者:段兆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盆底康复训练对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价值论文_段兆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