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仕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安全、财产的损失和正常的生活秩序。所以一定要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计划,并通过建立项目部这一级的质量管理、监督、检测体系最终达到项目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1、前言
俗话说“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无小事”,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建成后的项目直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这就还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工程管理的众多方面中,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房屋建筑工程产品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不允许出现次品,更不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而工程质量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施工单位。作为实现产品质量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的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科学管理来确保工程产品的优良质量,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2、工程实例概况
某综合楼建筑工程,工程设计为桩基,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下3层,主体地上2O层,建筑面积47800㎡,基础开挖深度11.5m,低于地下水。该工程地处闹市区,紧邻城市主要干道,施工场地狭窄。
在第一期施工阶段,由于面临雨季的来临,施工单位为了赶工,在材料送检尚未审批的情况下,未获得监理人员的许可,擅自施工。施工到一定阶段时,发现材料实验报告中某些检验项目质量不合格,结果造成返工重做,工期将拖延10d,经济损失过万元。在第二期施工阶段,监管人员加强了监管力度,在进行混凝土试验测定时,发现5层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最后监理工程师采用回弹法测定,并寻找有资质的测试单位重新测试,强度达到了要求。在第9层楼板钢筋隐蔽工程验收时发现,9层的楼板存在钢筋型号不对、位置放置错误等现象,施工管理人员及时进行了返工处理,减小了损失。由于加强了质量监管,没有再发生违规作业等情况,该工程最终顺利完工。
3、该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存在影响因素多、工序繁多、工艺要求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等情况,建筑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很容易造成质量的监管不到位,施工质量水平不高。以实例中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为例,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3.1施工前期准备
施工前缺乏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和论证,缺乏对于气象等自然条件的考虑,盲目开工,导致施工过程中问题不断,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延误了工时,给建筑企业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损失。
3.2 施工过程控制
(1)对建筑设计方案和图纸重视不够。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仔细观察研究图纸的方案的情况,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没有严格按照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随意修改设计方案;不仅影响到(工序的转接验收),还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竣工验收。
(2)建筑材料使用不合理,建筑材料采购时没有严格遵照要求执行,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进行施工,或者材料保存不当,造成材料质量下降、材料失效等轻情况,造成材料的浪费。这些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的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并给建筑带来安全隐患。
(3)不按操作规范施工。有些施工项目为了及时完成,忽视施工操作规范,或者存在违规作业、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等现象。施工操作规范是保障施工质量的根本,忽视操作规范,施工质量便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
(4)施工质量意识差,施工管理混乱。很多施工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对于施工质量重视不够,加上管理者又没有进行强有效的质量宣传,整体来看,建筑施工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普遍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施工的质量水平。
(5)抵抗自然条件等不可预见因素的能力较低,建设施工过程由于工期长,很容易遇到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如果应急处理措施不完善,抵抗能力不强,容易造成施工中的事故和财产损失。
3.3 施工后期
在施工后期,普遍存在建筑工程忽视最后的验收或者验收监管不够严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导致很多细节工序不完善、存在漏洞,还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严重者甚至引起建筑断裂坍塌等的后果,不仅浪费了人力、物、财力资源,还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4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
本文主要基于4M1E理论研究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并从这些方面着手加强监管,提出有效的提高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4M1E理论包括人(Man)、材料(Materia1)、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环境(Envimnment)五个方面的因素。
4.1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的质量水平。工程项目是在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其他服务人员的分工协作之下开展的,因此提高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参与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提高施工现场的质量水平显得尤为重要。①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施工质量意识,充分意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②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总指挥,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狠抓质量关,以良好的建筑施工质量,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水平高、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优秀技术人才,对于保障整个施工的顺利完成,保障施工的质量以及及时解决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④加强对施工人员工作的监管,尤其是加大对重要施工环节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
4.2加强施工材料的监管
材料是构成建筑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的好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种类繁多、质量要求及材料质量的监管复杂。
①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所要求的材料种类、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及预留损耗等采购货源,并且要清晰注明材料的各种信息,仔细检查核对。材料的采购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宜过早和过晚,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存放保管时间,严格采购次序和采购规范。② 按照施工的要求以及施工的阶段,将各种材料按时按量的运至施工现场。同时施工现场材料的负责人要进行抽样检查、登记、存放。其中材料的检查存放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特质采取防潮防晒等保护措施,以保证其质量。③加强材料的使用监管,不可浪费更不可偷工减料。材料管理人员要做好材料领用的登记、库存的统计、成品保护等工作,及时监管材料的使用情况,避免浪费,合理节约成本
4.3积极更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修
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离不开良好的技术设备。积极进行设备检修,降低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施工有序的开展,还有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各级水平不断进步,建筑施工的配套机械设施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积极更新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施工人员的机械设备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于提高工效,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新的科学技术的支撑,需要施工人员自身业务水平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4.4加强技术监管
①施工方案技术的质量控制。主要指的是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全面细致,例如: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对每道工序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考虑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突发状况并做好应急防护措施,合理安排工时、工程进度。这样在施工阶段才能有章可依,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有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以提高施工效率。②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即使施工方案在详细完善,如果施工现场技术不到位,也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监管,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专业知识的提升。管理人员严格监管,施工人员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才能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③加强工程成品的质量保护。工程成品保护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相关人员按照工序仔细检查审核,包括对细节部分进行完善,以增强建筑的整体美观。完成后还应采取成品形成后可采取防护、覆盖、封闭、包裹等相应措施进行保护,以使其免遭破坏。④加强质量检测。施工过程复杂、要求高,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施工的后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质量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对施工过程做最后的完善,以确保整个建筑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
4.5加强施工环境质量监管
施工质量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劳动环境。其中管理环境包括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是为施工提供了质量标准和依据,是施工过程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技术环境主要包括现阶段施工中所运用的技术,较高的技术水平有利于建筑施工的进行,有利于控制施工质量。劳动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作业场所等方面,是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环境因素。控制施工环境,例如引进和采用新技术、加强施工场所整洁通畅。
5、结论
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建筑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品牌效应,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加强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加强施工材料的监管;积极更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修;加强技术监管;加强施工环境质量监管等,来提高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西文.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与控制浅谈[J].经营管理者,2012(07).
[2]刘忠齐.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四大模块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2009(S2).
[3]杨洪岩,张洪文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主要环节探讨[J].水利天地,2010(05).
论文作者:蒋仕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4
标签: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