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论文_乔生茂

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论文_乔生茂

乔生茂 华池上里塬学区 甘肃 庆阳 745603

【摘要】习惯源于养成,环境决定成败。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终身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学校、家庭及社会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何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健康成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成为对家庭、社会有责任担当的一个合格公民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必须着力加以引导,促进未成年人能够全面茁壮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1-123-01

一、学校是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基地,主导作用不能缺位

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学校肩负着培养未成年人的重要责任,如何更好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全过程,更好地培养一批批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中小学生是每个学校教育的主题。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良好的礼仪常识,良好的与人交往沟通的技巧和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遵守校纪法规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学校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

一是要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彰显文化自信。要深入挖掘学校自身内涵和特色,凸显学校特色文化,让学生感知学校文化的底蕴和魅力。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博大,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中感悟中华传统美德,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辨别真假,懂得丑恶,弘扬正义,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传承经典,汲取养分,不断滋心润身,修品立德。学校要突出立德树人这一育人本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断拓展德育教育的宽度和厚度,促进人性高度的延伸。

二是要加强教育宣传引导,促进健康成长。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在学习、生活、礼仪、交往、健康卫生、遵纪守法、安全及个性品行方面要着力引导。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优化多元育人载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爱学习、爱劳动,懂礼貌,讲团结、有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勇于担当、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小公民。要大力加强社会实践,切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要建立长效教育机制,教育引导,尚善向学,久久为功,让传统美德入脑塑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她)们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敬老爱幼,遵纪守法,淳朴率真,勤奋向上,自强创新。

三是要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突出教育实效。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有机融合,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同时,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彰显社会正能量,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和共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教育要充分体现师道尊严,还教育最初的本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提倡师生平等,但不能没有尊严,没有尊严的教育可以说缺少了一丝灵魂。我们不倡导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是必要的惩戒教育还是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什么军人的动作能够做到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就是因为军队不仅有铁一般的严明纪律,而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才有了军人的飒爽英姿。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规矩就是律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没有规矩、没有约束的教育,学生就不会快速塑型,学生的行为、个性、品德就会走样或变形,一旦任其自由成长,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成长起来也难成气候,更不要谈如何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或许少部分学生将来都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方法迥异,但殊途同归,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毋庸置疑的,学校教育责无旁贷,首当其冲。要全面布局,同力协作,密切配合,促进每个中小学生都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二、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助力,更不能缺位

家庭是孩子们最温暖的港湾,也是孩子们最初接受启蒙教育的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通过与孩子的接触交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孩子经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学会了表达、诉求和行为举止。父母在孩子未走向社会前,一直会与陪孩子相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至关重要,甚至影响一生。家规家训好的家庭能够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规不严或家风不够严谨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更多的不利于成长的诱导因素,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家庭教育,助力学校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家庭教育更不能缺位,没有家长监管教育,孩子的成长就会失去制约和约束,“野孩子”、“熊孩子”就会更早出现,调皮捣蛋、打架斗殴、胡作非为就会经常发生,如果任其发展,孩子不仅会一事无成,最终还会影响到家庭,甚至会走向歧途。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就是在关注孩子的未来。

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做到不放纵,不溺爱。当下社会,孩子对于每位家长来说就是掌上明珠,心头肉,疼爱有加,溺爱不止,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正是这种过分的关爱给孩子养成了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娇气、骄奢、自满、张扬跋扈、自理自护能力差、接受不了别人批评,更经不起挫折打击在部分孩子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作为每位家长,监管教育一定要到位。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从一言一行、行为举止、礼仪礼节、尊老爱幼、衣食住行这些行为习惯、品性品德开始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汲养优秀文化,润性修德,使之形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要经常性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教育,要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到什么程度,并让这种教育不断潜移默化,入心入脑,培育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到宽严相济,关爱有度,该批评时就批评,该管教时就管教未成年人),做到不放纵,不溺爱。既要让孩子感受到爱意融融,亲情满满,也要让孩子体会到成长中的规矩约束,自我要求。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首先先学会如何做人,再做学问,这是家长教育子女的本质要求。试想:一个孩子做人都没有学会,又怎么能做好学问?

二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努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四至十二周岁的少年儿童,这是一个人发展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教育引导到位,孩子未来就会有一个好的发展,如果错失了关注引导,成长就会大打折扣。作为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教育培养孩子多读书、善思考、勤练笔、培特长、广参与、重实践、求创新,广闻博览,厚积薄发。着力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勤于思考、生活自理的习惯和能力。要督促孩子按时按要求完成老师、学校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并积极与科任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所有表现。要与孩子开展经常性谈心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消除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惑。要适时参加家长会,与众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教育培养孩子。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培养能力,增长见识。鼓励孩子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世界的博大和壮观。

作者简介

乔生茂(1972年12月23日-),男,汉族,甘肃华池县人。大学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论文作者:乔生茂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论文_乔生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