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既有工具性的特点,也有创新研讨性的特征,怎样将两者合二为一,延伸出丰富的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历史使命。在本文中,笔者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联系,对于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研讨精神进行了深入地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研讨精神 教育培养
研讨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研讨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研讨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呢?下面浅谈我的看法:
一、结合个性,培养学生研讨学习的意识
1.激发学习兴趣,引发研讨意识。可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研讨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研讨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曾经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语文成为好朋友,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你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写?”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促使学生的研讨兴趣越来越浓。
2.大胆提出质疑,增强研讨意识。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百花园三》中“一”字,范例中有六个有关“一”的成语,但是“一”在某个成语中的读音是不一样的,有时读“yí”,有时读“yì”。为了让学生牢固而又有效率地区分掌握,我在讲授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去研究,“一”在什么时候读“yí”?什么时候读“yì”?这样,让学生自己质疑,发现问题。最后大家纷纷举手回答,得出结论:“一”的后面的字是上声或去声的时候,它读“yí”;而“一”的后面的字是平声或阳声的时候,它读“yì”。然后我再出几道相关的练习,学生都能准确地读出来。
3.鼓励独特见解,巩固研讨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能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研讨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多方举措,教给学生自行研讨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研讨能力,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在研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是与其所研讨的问题密切相关联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研讨,解决问题。(1)读思结合,研讨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地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经过周密思考,选择最佳答案。(2)思议结合,研讨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研讨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个,这时可让同桌或学习小组议一议。(3)合作讨论,研讨问题。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学习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研讨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环境,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研讨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研讨氛围。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研讨学习能力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2.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研讨。新课标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研讨。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丰富研讨形式。(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研讨氛围容易形成。(2)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书画兴趣小组、阅读小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研讨氛围。(3)开展实验活动。
4.提供必需的资源、条件,开展学生乐于合作的研讨活动。例如:教《一只贝》一课时,先提出研讨的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分成多个小组,组内已分工好,我带来了自己在海边捡来的贝壳实物分到各学习小组进行观察,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资源和条件,还达到了培养学生合作研讨的精神。
四、巧妙引出疑题,促进学生的深入研讨
在研讨活动过程中,教师切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在研讨活动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分组合作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研讨能力就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彭芳 语文教学中的“主动、心动、行动”[J].广东教育,200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马锦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答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