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_无意识论文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_无意识论文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心理学认为,无意识属于人的非理性方面,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无意识隐藏在人心理的深处暗中起作用,并不为人所意识。它或者暗中直接支配人的行为,使人产生无意识或下意识举动;或者暗中参与人的意识心理活动,干扰和调节人的意识行为。与此相关的无意识教育,指的是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一种教育方式。具体地说,这种教育方式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自觉地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无意识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无意识教育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作用,加强无意识教育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确认无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自觉地实施无意识教育

无意识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弥补有意识教育的不足,而且有着有意识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无意识教育具有隐蔽性,能够有效消除战士的逆反心理。心理学实验证明,劝导性的教育如果劝诱性太显眼或强度太大,人们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于是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无意识教育不搞教育动员,不贴“安民告示”,是一种含而不露的非“标签”式教育。无意识教育不是开门见山的直述道理,不是引经据典的直率劝导,不是把道理和要求直接地告诉教育对象,而是把教育的意向、目的潜藏在与之相关的载体之中,论道而不说教,使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通过为教育对象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悄悄润入被教育者的心田,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顿悟,逐渐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品质、理想信念、性格气质。无意识教育是一种无总结性教育,教育对象不会产生“上当受骗”之感,也不会产生戒备之心。由于被教育者是在陶醉、愉快、兴奋、暗示等情感中无意识地受到熏陶,不知不觉地走进教育的意向“境地”的,因而不存在逆反心理问题。

无意识教育具有平等性,能够有效激发战士的参与意识。青年战士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增强是他们的显著特点。他们的心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也制约着其参与教育的热情,左右着教育的最终效果。无意识教育是无讲台教育,整个教育过程中,看不到居高临下的有形灌输,感觉不到“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权威训导,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也都是被教育者,大家既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可以自由地接受别人的观点,每个同志都在无意识之间受到了教育,每个同志也都在无意识之间教育了别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地位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意识教育的平等性满足了战士的心理需求,它能够使战士减轻心理压抑,从而增强战士的情感参与意识。

无意识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有效覆盖战士的生活时空。无意识教育是依附载体进行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是它的一个鲜明特点。无意识教育的渗透性,决定了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由八小时之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随时随地地对战士进行教育。只要教育者事先设计好一定的意向,并将这些意向投置到具体的生活环境之中,教育就会按照教育者的意向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相比之下,有意识教育就难以有效覆盖战士的生活时空,既无法不间断进行,也无法渗透到战士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无意识教育。

无意识教育具有灵活性,能够有效提高战士的认知水平。与有意识教育相比,无意识教育的内容具有灵活性。进行什么内容的无意识教育,政治机关一般没有硬性规定,只要教育的意向与有关精神相一致,教育者就可以根据战士的认知需要、情感和行为取向自主安排,教育内容与战士心理需求贴得紧,针对性强,有利于战士认知水平的提高。与有意识教育相比,无意识教育的方法具有灵活性。无意识教育从满足“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的愿望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把教育渗透到战士生活和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增强战士进行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战士接受认知信息的程度;另一方面,认知活动一旦顺利进行,战士又会因才能的发展而愉快,最终形成继续认知的“情感定势”。如此反复的良性循环,必定会提高战士的认知水平。与有意识教育相比,无意识教育的时机具有灵活性。何时进行无意识教育,教育者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象系统的有意识教育那样定时,“山不转水转”,教育在战士乐于接受的时间进行,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坚持无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正确地实施无意识教育

正确而有效地开展无意识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准则。

有意性原则。无意识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无意识的,但对教育者来说则应该是有意识的。开展无意识教育绝不是放任自流,更不可随意胡来,那种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的所谓无意识教育,与没有教育毫无二致。无意识教育是隐蔽性教育,教育者要使战士不知不觉地将思想注意力倾向于教育者含而不露的意图,必须动脑筋、想办法,淡化教育痕迹。无意识教育是愉快性教育,它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活动,融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引发受教育者愉快的积极情绪,从而抑制、弱化消极情绪,达到提高认知水平的目的。如果没有教育者对载体的精心选择、环境的精心构筑和氛围的精心营造,不可能有愉快的无意识教育,也就达不到吸引更多的战士融入无意识教育实践之中的目的。坚持有意性原则,教育者必须增强实施无意识教育的自觉性、责任感,象对待有意识教育那样,抓好无意识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方向性原则。军队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作为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党的纲领路线相适应,不能与党的纲领路线相抵触。军队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决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必须与单位任务相一致,不能脱离工作任务。军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要坚持方向性原则,也是由无意识社会心理的社会功能的二重性决定的。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当积淀于社会心理无意识深层的合理性、创造性等积极因素得到唤醒升发出来,成为人的普遍意识时;或者在人们无意识中接受了这些积极因素时,人们的思想行为也会自发地无意识地与客观规律、社会规范及社会条件相吻合。此时,无意识社会心理对社会的作用就是积极的或无害的(例如民族文化心理的存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与振兴)。如果沉积于人们无意识深层底蕴中的消极因素得不到改造,就会盲目地规范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导致人的思想落伍。这时,无意识社会心理的社会功能就是负向的。积淀、焕发、升华人的社会无意识中的积极因素,抑制负面因素,无意识教育责无旁贷。

结合性原则。我们强调无意识教育,并不是说有意识教育不重要了。有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无意识教育无法取代的。离开有意识教育,人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品质不可能真正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不能真正深入人心。有意识教育不仅为无意识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指明正确的方向,而且无意识教育的效果也需要有意识教育去巩固和深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战士的思想面临各种思潮冲击、战士的需求呈多元化的形势下,如果还是采取单一的教育方式,无论是有意识教育还是无意识教育,都难以较好地完成教育任务。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既重视无意识教育,又重视有意识教育,真正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外部灌输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把单向教育同双向交流结合起来,把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把舆论的引导跟群体的同化结合起来。

开放性原则。受改革开放环境的影响,战士们认识事物、观察问题已不再象过去那样局限于狭小的范围,他们迫切要求了解新鲜的外部社会,无意识教育如果不能适应战士的这种心理需求,效果肯定会受影响。在全方位开放的大环境中,军队与地方的联系更加广泛、直接、及时和深刻,受地方信息影响的渠道也明显增多,教育组织者只有拓宽视野,及时掌握整个社会的思想信息,才能掌握无意识教育的主动权。坚持开放性原则,无意识教育就可以借助地方、家庭的情感、政策、理论、经验、教育基地和精神产品的力量,把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一方面,要走出营门,面向社会大课堂,运用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部队驻地的深刻变化和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战士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地方、家庭的联系,把地方的优抚政策、亲人的期盼反馈给战士;再一方面,要坚持从军营特点出发,积极学习借鉴地方无意识教育的理论及经验,有分析地吸收国外和外军无意识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可取之处,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无意识教育。

三、掌握无意识教育的有效方法,灵活地实施无意识教育

适应无意识教育的特点和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可采取如下方法。

主体人格感召。所谓主体人格,指的是教育者的品性、道德情操、修养境界等。社会心理学认为,被教育者可以通过耳闻目睹,了解和收集教育者发出的各种信息,通过内心感觉,内化为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态度。事实证明,在多数战士的心目中,教育主体就是标杆,就是榜样。跟着主体学,照着主体的样子做,是战士一入伍就抱定的信念。所以,主体的人格本身就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主体的人格影响本身就是一堂无形的教育课。不论主体人格是崇高还是卑劣,都会在战士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既然如此,作为教育主体,就必须自觉地追求人格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自身的道德、品行、作风、知识等去启迪战士的思维,控制战士的言行,矫正战士的价值取向。

军营文化熏陶。这里所说的军营文化,是指基层部队的文化娱乐、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军营文化是适应战士的特点和需求,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战斗性于一体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丰富战士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战士在娱乐当中能够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受到教育。比如,唱一首《咱当兵的人》,可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读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增长知识,启迪人生;举行一场拔河比赛,可以培养战士勇敢顽强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进行一次“跨世纪中国军人”演讲,可以激发战士对军营生活的热爱,坚定献身国防的信念;参加一次升国旗仪式,可以唤起一种爱国热情等等。军营文化的无意识教育功能,是其它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鉴于此,我们应该重视军营文化的熏陶作用。一是要开展文体活动。通过形式活泼、具有极强吸引力的读书演讲、影视评论、球类比赛等活动,激人奋进,催人向上。二是举办知识讲座。把教育意向融入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和生活常识之中,培养人们健康的情感、习惯和兴趣。三是要注重影视感染。结合教育,组织战士观看健康有益的影片、电视片,让大家在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银幕形象中受熏陶,从而实现对战士理想、信念的导向。

大众传媒牵引。大众传媒是信息的载体,其提供的信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方向具有无形的牵引作用。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具有形象性,它集形、声、象、美于一体,能使受教育者在一种陶醉、愉悦、激动的情绪中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它的思想观点并不常常标明自己的身份,而是隐蔽在一篇篇文章、一个个通讯、一部部作品、一场场报告等具体形式的背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具有权威性,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解释疑难的重任,其传播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发挥其作用有利于抵制各种“小道消息”和不良思潮的。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把其提供的信息变成舆论导向,又会对战士的言行起到“软约束”作用。发挥大众传媒的牵引作用,要让战士及时了解党的现行政策及日新月异的祖国新貌。要及时组织收听、收看国际国内的重大活动转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象奥运会比赛、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大江截流、柯受良飞越黄河的实况转播,都可及时组织战士观看,使战士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整体氛围影响。是指通过组织对群体风气的整合,使个体接受组织倡导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个体一时偏离群体风气的认知和评价标准,就会受到群体的惩罚。这种惩罚,不仅在于有明文规定的措施,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群体大多数成员对个体的疏远和孤立。这种无所归属、无所依附的失落感,是群体风气对个体施加的最直接威胁。由于每个人生活在群体中,都希望群体喜欢他、接受他,而不希望群体冷落他、排斥他,为了追求内心的平衡和获得群众的认可,个体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向约定俗成的群体风气靠拢。这说明,群体的风气直接影响个体的思想行为。由此启示我们,要善于通过组织手段,对单位的风气进行整合,以此来影响战士。整合单位风气,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是非清楚、功过分明,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处罚,不能正不压邪,更不能形成“先进难当”、“正气难张”、“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坏风气。同时,注意营造一种锐意进取、团结互助的好氛围,以此来同化战士的思想和情感。

标签:;  ;  ;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_无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