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宇
黑龙江省黑建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往往具有较大的建设规模,如高层建筑这一常见建设对象,其不仅消耗的工程量极大,同时还需要应用大量的施工材料以及其他的建材。在工民建工程活动中,施工者经常会遇到需要应用大体积混凝土完成施工的情况,这种具有较大的体积的混凝土体系存在水化热过于集中的问题,混凝土体系内部升温速度极快,内外温差极为明显,施工者需要做好应对水化热问题的技术准备工作,合理使用大体积混凝土体力。
关键词:工民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科学化的建筑施工理念以及多种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影响下,我国的工民建施工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建筑体系逐渐变得更庞大,在具有高层形式的建筑修建基础体系时,施工者常常会遇到大体积混凝土体系造成的问题,这种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表面的系数数值绩效,因此其混合料中的水泥释放水化热的位置也较为集中,当大体积混凝土的外部与内部形成较大的温差时,其表面的多处位置都有出现温度裂缝的可能性。本文探究适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条件的工民建施工技术。
1 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
施工者在应对大体积混凝土给工民建工程带去的多方面影响时,需要对每一个涉及到混凝土应用的工作环节加以紧密关注,首要要优选混凝土体系的构成材料。
1.1 选择骨料
在组成混凝土材料的骨料进行选择时,需要优先应用粗骨料,选择的骨料必须要达到质量标准,采购者需要对购置的骨料展开详尽的质量核查,先观察骨料的表面,优质的骨料的表面一般具有较大的洁净度,不含有杂质成分,使用的砂子材料最好是中砂,同时骨料内部的石头最好具有大粒径的特点,碎石与鹅卵石是石料的最佳选择,使用的砂子材料的实际含泥量不能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必须要小于1%。
1.2 选择水泥
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除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2 把握混凝土应用要点
根据规范要求,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550㎏。水化热控制在T3D≤230kJ/kg,T3d≤270kJ/kg。砼中有效含碱总量小于5kg/m3,氯离子含量≤水泥重量的0.06%。施工应进行温度应力计算,混凝土水化热温升最高控制在50℃以下,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格控制在18℃以下。为满足泵送和施工操作要求,要求混凝土塌落度为160~180±20mm。为保证基础底板水平流水、立体交叉施工,要求混凝土满足初凝时间3~4h。
对混凝土的运输要求:混凝土由集中搅拌站运送到现场,时间不得超过0.5h,期间严禁加水。混凝土到工地后,要取样测定塌落度,塌落度达不到入泵要求时,根据配合比要求添加高效减水剂,严禁加水。
3 浇筑施工技术
将大体积混凝土分成面积大致相等的作业区,按作业区分层退坡浇筑。每作业区浇筑时,严格控制浇筑顺序。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分层浇筑,顺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筑按分层退坡前进,振捣棒设前后两排,前排振捣棒振捣浇筑点混凝土,后排振捣棒振捣斜坡处混凝土。在构件边角处,采用振动模板的办法解决构件表面的蜂窝麻面。振捣棒插入点间距不大于40cm,并插入下层10cm,每孔振捣时间不宜少于10~15s,不得超过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振捣棒应快插慢拔,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性。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出现塑性裂缝,浇筑完成后分三次抹压成型,最后一遍用铁抹子搓平表面,全部过程保证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当混凝土结构有后浇带时,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再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内掺15%UEA-M复合膨胀剂。混凝土试块留置。试块现场取样,现场制作。按每作业区100m3取一组,同时混凝土集中搅拌站亦留置与现场同样组数的试块,以便检测及查找问题。
4 养护施工技术
混凝土最后一遍抹压完毕,随退随盖塑料布,随铺草袋或棉毡,防止气温过高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而产生收缩干裂,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养护时间不少于28d。侧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直接在模板上淋水养护,拆模后及时覆盖1层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悬挂麻袋片保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5 质量控制工作分析
在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应用问题时,施工人员可以积极完成测温工作任务,首先需要将温度数值精准地计算出来,在日常的施工活动中,施工者需要坚定抗渗与防裂的工作原则,选用型号匹配的具有抗渗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将复合型膨胀剂添加到混凝土中,通过泵送的形式来处理混凝土,在混凝土的表面部位做好防护处理,将塑料薄膜以及草垫铺在指定位置上,使用的外加剂与硅酸盐水泥用量比例需精准把握。
在进行测温活动时,可使用预埋封底钢管的测温方法,将埋深数值设置好,应用容易携带的建议测温设备完成测温工作,需要测量的包括入模的混凝土温度、大气温度。材料内外温度差与养护温度,在测温时要把握时间间隔,始终将材料内外温差控制在25℃之内,借助测温工作来找出材料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确定紧急应对方案。
在后续的质量控制工作中,控制重点为温度裂缝等常见材料应用质量问题。
合理选择配合比,降低水化热温度,使用较高强度等级普通水泥,水化热温度高,为此使用大粒径粗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级配和含泥量,在混凝土中掺加木钙减水剂和粉煤灰等,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以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减到320kg/m3,降低水化热温升,同时浇筑底板时在混凝土中加10%左右的块石,既节省混凝土,又起吸热降低水化热温升的作用。为降低浇筑温度,采用地下低温水中加入适量冰屑、石子洒水冷却、砂表面护盖等方法降低搅拌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混凝土中掺加木钙缓凝剂,使初凝时间延长到6h以上,减缓浇筑速度,并薄层浇筑,通风机强制通风。
当构件面积较大,每层浇筑时间在2~3小时之内不能完成时,采用分层退坡振捣,自然形成坡度,水平施工缝设在距底板350mm处,水平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条。当混凝土搅拌机及运输机械出现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应减少混凝土每层浇注厚度,防止出现冷缝。
6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是工民建工程中相对常见的施工需求,尽管工民建工程施工团队的施工者大多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混凝土使用经验,但是当前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仍旧给现代化建筑施工工作带去质量以及信誉度层面的影响。为了消除大体积混凝土体裂缝问题,施工团队必须从材料选择工作入手,切实把控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控制水化热变动,在完成常规的浇筑以及养护工作后,还要根据混凝土材料的实际应用需要,展开全方位的混凝土体系质量核查活动,借由多种手段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体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昌应. (2017). 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30).
[2]陈海飞. (2017). 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建材发展导向:上, 15(6), 60-60.
[3]张元辉. (201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创新(30), 185-186.
论文作者:苏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水化论文; 测温论文; 骨料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