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运历史上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身建设论文,共产党论文,经验论文,历史上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建设,从历史经验来看,包括五个方面,即思想、理论、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从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第一个共产党算起,150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积累了丰富的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当今都值得我们借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一直从事国际共运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在以我熟悉的国际共运历史上的三个政党为例,来说明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主要历史经验。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国际共运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它于1847年6月2日召开一大,到1852年11月17日自行解散,共存在约5年半时间。共有盟员约400人(没有确切的数字),其中约300人是德国人。支部分布在欧美8个国家,主要是德国,还有英国、法国、美国、比利时、荷兰、瑞典和瑞士。主要活动是参加了1848—1849年欧洲革命,尤其是致力于德国革命。革命失败后,面对反动派的高压政策,1852年被迫宣布解散。
这个党从一开始建立,就非常重视党的思想建设。这从它的党章就可以看出来。它虽然只存在了5年多时间,但先后制定了三个党章。党章中要求党员必须承认共产主义,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而且,党章还规定,盟员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即党章第一条明文规定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了创建党的活动,还亲自在支部大会和党的代表大会上发言,对盟员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批评盟员中的各种错误思想。比如,一些盟员认为共产主义就是实现财产公有,马克思恩格斯批评道:财产公有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财产分两种,共产主义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资料还是归个人所有的。
在党的理论建设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建党之初就一直非常重视。为什么共产党重视思想建设还要重视理论建设?因为共产党是以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共产主义科学理论作指导的党。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就形成了唯物史观,并且用它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发展,科学论证了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党的理论建设主要体现制定一个科学的党的纲领上。党重视理论建设,但是党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研究机构,它是政治团体。党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就需要提供一个详尽的党纲,一方面向广大群众、向全世界宣布自己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也对党员进行理论教育。所以,建党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受委托起草一个详尽周密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三易其稿(第一稿叫《共产主义信条》,第二稿叫《共产主义原理》,第三稿定名为《共产党宣言》),前后经历了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党纲的起草工作。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公诸于世。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以唯物史观的原理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揭示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宣言》第二章末尾所谈的“十大纲领”)和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还提出了党的战略和策略,批判了当时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共产党宣言》的出版,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如何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共产党宣言》到现在还是各国共产党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的历史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在建党之初就树立了一座光辉的理论丰碑。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积极总结1848年革命的历史经验,写成《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等论著,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建设的成果。
政治建设方面,主要是以党的科学理论、党的纲领为指导,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和具体政策。同盟的政治建设主要表现为1848年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3月间起草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的文件,一共17条,从中可以看作党在德国革命中的政治路线。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十条纲领,是针对欧洲许多国家提出的。而这17条,则是把十条纲领结合德国国情更加具体化了。革命失败以后,他们于1850年3月和6月在伦敦发表了《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制定了革命低潮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无论在革命高潮时期还是处在低潮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建设方面,都很注意反对党内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
同盟也非常重视组织建设。组织建设首先涉及党的组织原则,其次涉及党的组织制度。共产党这个政治组织是按照什么原则建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组织制度应该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很明确地主张,共产党应该按照民主制的原则来建立。对于这一点,现在理论界存在很大的分歧。很多人都以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时就提出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一个理论上的误解。这是用后来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去“套”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民主制和集中制是两种对立的组织原则,是不可调和的。民主制和集中制有很大的区别。民主制原则,表明这个组织的权力中心在代表大会;集中制原则,表明权力中心在个别领导人或者极少数领导人。民主制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中制实际上强调多数服从少数。有人可能对此不理解,认为民主没有集中怎么行呢?实际上,正常的民主制本身就包括了集中,但不是集中制。因为没有集中的民主,就变成极端民主了,就是无政府主义。反过来,集中制却不一定包括民主。后来,列宁讲的是“民主的集中制”,是有民主的。民主制和集中制各自适用于两种不同的组织。集中制适用于秘密组织和宗派组织。马克思曾明确地提出:“集中制不管对秘密团体和宗派活动多么有用,但是同工会组织的本质是相矛盾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3页。)共产党不是秘密组织,不是宗派团体,需要在工人中公开活动,因此,它同工会组织一样,也必须用民主制的原则组织起来。
在组织建设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共产党是一个民主的党,因此必须实行党的代表大会的年会制度。1847年的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党的立法机关,中央委员会是权力执行机关。后来,由于革命形势大发展以及革命失败后反动政府的镇压等原因,年会制度只是一个设想,没有能够实现。
组织建设方面,同盟还有一条特殊规定,即中央委员出席代表大会没有表决权,只有发言权,因为中央委员也不一定是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样就更加体现了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性质,更加体现民主制的原则。
作风建设方面,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具有革命毅力,并且努力进行宣传,做好工作。还规定盟员一律平等,有义务在一切场合下相互帮助。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还要求党员积极献身,投身革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在合法斗争和武装斗争中做出表率。在革命失败后,面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好多被捕党员坚贞不屈,在监狱中和法庭上进行争辩,揭露敌人。
在建党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还非常重视创办党的报刊,认为党的报刊对党的思想、理论、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都很重要。建党之初,创办了《共产主义》杂志。后来还办了《新莱茵报》等报刊,对党员群众进行上述五个方面党的建设的教育。
总起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党的建设的五个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建党之初就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认为建立共产党之后,经过党的斗争,共产主义革命可以很快胜利。他们以为德国革命将是不断革命,与英国、法国不同,德国无产阶级积极参加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只要坚持不断革命,就可以不停顿地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实际上,德国1848年爆发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而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到1918年11月才发生,间隔达70多年之久。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战略,显然有急于求成的倾向。
另外,在组织建设方面也有缺陷,不善于团结思想上有缺陷的同志,不善于耐心说服一些有不正确思想的同志,在对待同志上有点简单粗暴,党内斗争有过火的现象等。最明显的是在1846年筹备建党初期就把工人阶级理论家魏特林开除出去,到1850年又把曾经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工人革命家沙佩尔和南德武装起义指挥官维利希开除出党。根据当时的党章规定,开除党员必须通过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没有这个权力。而且,当时有两种处分方式,一是暂时离开党,一是开除出党。为什么不可以采取轻一点的处分呢?从后果来看,轻易开除党籍并不好。后来,苏联人写共产主义同盟的历史,为了适应当时苏联党内斗争尖锐化、扩大化的需要,对历史上共产主义者同盟党内斗争的这些事情总是浓墨重彩地来写,这不是正确对待历史的应有科学态度。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于1869年8月7日在德国城市爱森纳赫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大约有党员1万人。到1914年发展到100多万人。这个党在历史上存在了45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个党在政治、思想上破产了。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历史上第二个共产党,也是第一个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共产党。它虽然没有叫共产党,但在性质上是共产主义政党。因为他们认为,当时的工人阶级政党面临着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历史任务,所以,就称为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个名称是不科学的,但是,他们有意容忍这个名称。
这个党不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而是由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工人运动活动家创建的。它是第二国际时期各国建立的28个社会主义政党中最强大、最有影响的党。因为最初成立于爱森纳赫,所以被称为爱森纳赫派。1875年在哥达大会上改名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883年,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又改为“德国社会民主党”。
应该说,在建党之初,德国社会民主党也很重视党的思想建设。针对德国实际,它提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反对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号召并教育党员为民主和社会主义勇敢地行动起来。针对当时拉萨尔派在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影响,还号召党员加强工人之间的团结和联合,反对宗派主义和对拉萨尔的个人崇拜。后来,这个党放松了思想建设。特别是90年代,党取得合法地位以后,党内合法主义、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有所抬头。19世纪末,随着德国走上帝国主义道路,民族沙文主义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背离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以列宁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党左派提出的明确口号是: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议会党团8月4日在议会投票中,只有卡尔·李卜克内西等两人投了反对票,多数人支持德国帝国主义政府的军事拨款,背离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陷入了民族沙文主义的泥坑,最终走向破产。
理论建设方面,德国党继承了共产主义者同盟重视理论建设的传统,先后三次制定党纲、这就是1869年的爱森纳赫纲领,1875年的哥达纲领和1891年的爱尔福特纲领。但是,由于德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水平不高,这三个党纲都有错误之处。
第一个党纲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也受拉萨尔主义的影响。比如,纲领中提出为建立人民国家而努力。这在理论上是拉萨尔的主张,是不正确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有国家存在人民就不可能有充分自由;真正自由的人民就没有国家。
至于后来两个纲领,错误就更多。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写出《哥达纲领批判》和《爱尔福特纲领批判》,批判其中的错误观点。比如,马克思批判了《哥达纲领》中的“工资铁则”和迷信普选权等错误。恩格斯在《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批判了原纲领草案中迁就帝国议会、不敢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要求等错误,文中还特别讲到:“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2页。)这是个很重要的思想,人们以往都忽视了。恩格斯的意思是说,如果德国革命成功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国也可以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这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巴黎公社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机构,代议机关和行政机关合为一体。这在西方本来是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马克思把巴黎公社叫作“社会共和国”,认为这是未来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典型形式。恩格斯在《爱尔福特纲领批判》中对此作了重要的补充。将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很可能采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还有待于实践检验。德国党理论建设上的缺陷与后来党的破产有直接的关系。
建党之初,德国党也很重视政治建设,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在反对青年派等“左”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德国党表现很坚决。但反对右倾的拉萨尔主义的斗争是不坚决的。后期右倾机会主义陡长,醉心于合法斗争,甚至害怕党被取消而与反动政府相妥协,修正主义路线占了上风。
该党在组织建设方面是比较重视的。在这方面有独创性,提供了一些好的经验。德国党先后制定过六个党章,党章中使用过民主制、也使用过集中制的提法,但德国党是主张民主制而反对集中制的,党内民主也比较充分。实行民主制的重要体现是该党坚持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德国党存在45年,开了37次代表大会,仅在1878—1890年期间,因俾斯麦政府颁布了“非常法令”,取缔党的活动,才有8年没有开代表大会。为坚持民主制,该党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做法,即设了两个平行的中央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后者专门监督前者;同时,1875年还决定设两个平行的党主席,以防止个人专断。这些措施是很有效的。
组织建设方面的另外一个特色是该党还建立了一系列全国性组织。1906年开始办党校,对党员进行思想、理论、政治、组织和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同年召开了全德青年工人联合会,最早创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还召开过妇女代表大会,办了几十种报刊,1908年还建立了中央档案馆等。该党大力帮助工会,会员达200多万人。
作风建设方面,长期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在“非常法令”时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秘密斗争。但是,德国党在长期的合法斗争中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作风。后期,党的领导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作风非常严重。比如,该党旋工出身的领袖倍倍尔晚年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住在首都柏林,拥有宽敞的住宅,豪华的陈设,养金丝鸟,养尊处优,被高尔基形容为像一个“工人贵族”,而且倍倍尔在党内最早实行领导职务终身制,到1913年73岁病故之前,长期担任党中央主席之一。
德国党存在45年,在合法斗争和秘密斗争中有比较大的成就。1913年,该党在议会中拥有111个席位,占议席的28%,得票占35%。但是,它没有取得政权,在1914年世界大战严重考验的关头破产了。以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就由主张共产主义的革命党转变为反对共产主义的改良主义政党,至今还在德执政。
三、俄国共产党
1898年3月1日,俄国工人阶级政党在明斯克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1991年8月25日自行解散,存在93年半。俄国党从1917年开始执政,达74年之久。党员最初几百人(没有精确的统计),1905年大约8400人,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有近2000万党员,到1991年垮台时已有约500万人退党。该党名称变动过三次:建立时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改名为俄共(布),1924年又改为联共(布),1952年直接称苏共。
俄国共产党是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对各国共产党有着普遍的深远的影响。
思想建设:俄共长期重视思想建设。列宁就是首先从思想上建设党的。1898年党虽然从组织上建立起来了,但是党内自发论倾向比较严重。当时有一个经济派,主张经济斗争,反对政治斗争。列宁从思想上建党,就是批判这种自发论,批判经济主义。1902年,他写了《怎么办》一书,奠定了党的思想基础。1903年党的二大,重新在组织上建党。党内又出现了少数派(孟什维克),主张党要象德国社会民主党那样松散。列宁等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又与之进行了斗争。应该说,在夺取政权前,俄国党是相当重视思想建设的。夺取政权以后,要巩固政权,列宁也很重视思想建设。但是,列宁之后,从20年代后期开始,党内教条主义日渐盛行,官僚主义得到滋长,实用主义逐渐占了上风,大搞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党的思想建设有严重的缺陷。
理论建设:建党之初,俄国党非常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同当时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探索一条像俄国这样不发达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1915年,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1916年,他又写出《帝国主义论》,解决了当时世界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理论建设还体现在制定党纲上。1903年,列宁起草了党纲。这个党纲最重要之点是提出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即当前的民主革命与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双重任务的不间断。如果说,马克思针对当时的德国提出不断革命的思想是急于求成的话,那么,列宁的不断革命思想则是把马克思的设想在俄国变为现实。
俄共制定过三个纲领。1903年的第一个纲领是正确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思想。1919年制定的第二个党纲和1961年制定的第三个党纲,理论上不完全正确,都是“左”的指导思想。1919年起草党纲时,列宁以为俄国可以很快建成共产主义,因此就提出要消灭货币和商品。1961年的纲领是赫鲁晓夫主持制定的,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可见,俄国党虽然重视理论建设,但是,从20年代以后,教条主义盛行,不仅没有继续推进列宁主义,反而发展了列宁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斯大林晚年还提出在世界上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平行的市场,反对市场经济,认为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总危机,提出一国可以建成共产主义等。实践证明这些理论都是错误的。俄国共产党后来垮台,不是偶然的,它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都是有重大缺陷的。
政治建设:俄国党1898年建立后,仅用了19年的时间,于1917年就夺取了政权。从建党到社会主义革命,路线是对的。随后执政74年中,大约只有几年路线是对的,长达近60年党的政治路线都是急于求成的“左”的路线,最后几年又转向右的路线。
从1918年到1920年三年中,列宁本人就犯过急于求成的错误,以为采取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就可以很快地消灭市场和货币,实行实物分配,建立起共产主义。列宁虽然犯了“左”的错误,但他思想比较敏锐,实践碰壁以后,他很快纠正了错误,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但是,他没有来得及把新经济政策上升为党的基本政治路线,就去世了。1921年到1929年,加上卫国战争4年,政治路线基本是正确的;但其余时间,直到戈尔巴乔夫前期,都是“左”的路线,后期则是右的路线。
组织建设:马克思思格斯时期,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制。列宁时期实行民主集中制主要是针对俄国的情况提出来的。党是在沙皇专制统治下活动的,因此没有办法发展党内民主。党的一大开完以后,三个中央委员都被捕了。1903年党的二大,是在国外开的。党在国内还难以进行公开活动,都是单线联系的秘密活动。俄国党当时是个秘密组织,是适用集中制原则的。因此,列宁最先提的是党按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1905年革命爆发以后,党开始走向公开活动。1906年,列宁就提出了“民主的集中制”原则,中文翻译时省略了一个“的”字。到十月革命胜利以后,1920年党的十大关于党的组织原则有一个新的提法,即“工人民主制”。这个提法,既肯定共产党是民主政党,所以应该按照民主的原则组织起来,又说明工人的民主与资本家的民主有所不同。遗憾的是这个提法没有写进党章。俄国党的党章从1906年以后,一直都写“民主的集中制”。这个“民主的集中制”在实行当中犯了很大错误。主要是集中压制了民主、压倒了民主权力过度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又过度集中于个别领导人。当然,这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十月革命之初,列宁是非常重视发展党内民主的。对马克思主义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可是,这些党内民主制度后来都被破坏了。
一是坚持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1917年党的六大规定实行年会制度。从1918年起,俄共就坚持代表大会年会制度,即每年春天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破坏了年会制度,而且间隔的年份越来越长。1927年党的十五大党章改为两年开一次;党的十七大改为三年开一次;十九大改为四年开一次;1971年党的二十四大又改为五年一次。甚至1939年党的十八大至1952十九大间隔了13年之久。斯大林破坏年会制度,就是破坏党内民主,把权力都集中于个人。
二是党中央设常设机构。成为执政党以后,1919年,列宁提议,党中央设三个机构——政治局、组织局和书记处。三个机构都是党中央的常设机构,分别处理政治问题、组织问题和日常工作,权力是有分工的。后来,斯大林把政治局作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把总书记(书记处首脑)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的职称,破坏了党内民主。列宁是公认的党的领袖,但是俄共从未设主席职位,列宁只是政治局委员之一。
三是列宁借鉴德国党的做法,中央设监察委员会,专门监督中央委员会,斯大林则于1934年改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受中央委员会领导。
四是在列宁时期,国家权力也不是高度集中于个人,而是国、政、军、党四个最高职务分别由四个人来担任。斯维尔德洛夫是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列宁是人民委员会主席即政府总理,托洛茨基是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是总书记。这个制度后来被斯大林改变了,改为党政军三大权集中于斯大林一个人。最高苏维埃主席被架空了,没有实权。斯大林搞的这种组织制度,实际上是个人集权制。他从1922年担任总书记一直到1952年73岁去世,达31年之久,实行终身制,还指定曾经是他的秘书的马林科夫为接班人。斯大林带头实行的这“三制”(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带有浓厚封建君主专制色彩,严重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
作风建设方面,应该说,开头,俄国党还是比较好的。没有严守纪律、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等作风,俄国党不可能很快夺取政权,也不可能巩固政权。但是,到后来,俄国党官僚主义、实用主义、形式主义很严重,个人专断很严重。严重脱离群众。特别是培植了一个党政军高薪特权官僚集团以后,更是严重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党心,在1939年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曾经响亮地提出要“为人民服务”,但是苏联共产党后来并不是为人民服务,而首要是为特权集团服务,所以拖延到1991年这个党终于被人民抛弃了!
总起来看,国际共运史上三个党给我们提供的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比较好的传统;后来德国党既有建树,也有严重缺点,所以后来就垮台了;苏共建树更大,也有更大的缺点,最终也覆亡了。所以,这样来体会我们党提出来的怎样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研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对我们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994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中国情况,提出了思想、理论、政治、组织和作风五个方面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加强五大建设方面,应该借鉴历史上这三个共产主义政党五个方面建设的经验。只要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吸取国际共运历史上这五个方面建设的经验教训,一定可以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好,永葆我们党的青春。
标签:恩格斯论文; 历史论文; 党的纲领论文; 德国历史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德国共产党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政治论文; 俄国革命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共产主义论文; 列宁论文; 斯大林论文; 帝国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一战论文; 世界大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