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中,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困难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自信心。笔者对河南省小学中高年级的班级学生进行研究调查,找出了造成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一些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08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在我们国家法律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也都需要接受教育,教育平等的观念已逐步形成共识。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中的每一个个体,也就越来越注重教育质量整体的提高。因此,学困生问题的研究,就成了教育界以及心理学界极为关注的话题。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1)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中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由于语文学习成绩比其他同学差,所以总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缺乏自信心。同时,一些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担心语文成绩不好而受到家长与老师的责备与批评,导致他们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过度焦虑,在语文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严重影响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
(2)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不合理。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语文课程知识内容的讲解,没有重视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方式的采用,没有关注到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导致这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陷入困境。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但是却不愿意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还有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耐心地讲解与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解决,反而是讽刺、批评学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兴趣与信心。
二、转变的策略分析
1、转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固步自封,而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语文课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缺乏自信的学困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因此,学校和教师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让他们重新找到语文学习的自信。如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即便回答不上问题,评价语言也要以鼓励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例如: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向学生展示拼音字母,并融入兴趣引导:“在展示的图片中,有我们要学习的字母宝宝,哪位同学看出来了呢?可以告诉老师”。学生通过查看图片,找到字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利用此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实施情感教育,关爱学困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缺乏爱的教育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教师要先让学困生喜欢上自己,才能逐渐让学困生喜欢上语文课程。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多关心、爱护学困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变化,对于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教师应该多赞扬、少批评,重视他们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需求,培养他们在语文课程中的学习信心。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或者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对事先已经阅读过很多次的课文进行朗读,还能够适当地组织他们在语文课堂中针对语文课本中一些比较简单的对话内容进行表演,增加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信心。
3、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师对语文学困生的指导应更具针对性,以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困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语文的作用,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从中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过于重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还有语文课堂中布置的课后作业,而忽略了语文课程学习的前期预习与后期复习,不重视预习与复习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作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让同学们在回家之后对将要学习的文章进行阅读,挑出文章中不认识的生词,将其在作业本上进行记录。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新知识,教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复习,使学生养成预习与复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携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处,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惠娟.小学四年级语文学困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
[2]蔡永忠.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对“学困生”激励性评价的现状分析[J].读与写,2014(19):58-59.
论文作者:鲍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课程论文; 学困生论文; 小学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课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