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试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理想信念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总结了我党多年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其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用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团结全国人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共产党人决不抛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天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正是与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分不开的。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下,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革命前辈正是靠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坚持斗争,夺取胜利。正如邓小平深刻指出的那样,”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正是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希望和美好向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使得我们党始终具有坚强的战斗力,使得我们这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国有着强大的凝聚力,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风雨仍能事业辉煌。

把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是我党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成功经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过许多阶段。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划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一方面党以最高纲领武装全体党员和先进分子,另一方面,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武装全国人民,发动人民起来参加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及时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把这作为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在现阶段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而奋斗,对共产党人来说,也就是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奋斗。

二、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保持正确道德导向的关键。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道德取向多元化局面逐渐出现,其原因在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会促使人们改变单一的道德取向;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和利益主体的分化,会导致人们道德选择的多样化;伴随开放而来的西方影响,会引起人们道德状况的复杂化。因此坚持正确的道德导向十分重要。党历来重视道德建设的导向问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对全体党员和干部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撰写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凝练地概括了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忘我奋斗的崇高思想道德,并成为共产党人进行道德修养的指针,培养了一代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建国后,毛泽东又谆谆告诫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作风,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反复强调党的干部要时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心贴心、实打实地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江泽民向领导干部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格修养问题,并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基本方式和要求。以党员和干部作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示范群体,带动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目前,我国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一个社会提倡的,并为全社会遵循的核心道德规范,集中反映了这个社会制度及其社会人际关系的实质。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全社会道德建设的正确导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人际关系的实质,体现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统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具体道德规范,因而对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三、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

用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团结人民,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这是我们党几十年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成功的经验。

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救亡和发展问题上,无数的志士仁人曾从资产阶级的精神武库中搬来了种种武器,提出了他们的见解和主张,这些主张和思想,由于不适合中国国情,都没有成为全民族的文化共识,没有形成新的民族精神。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后,中国人民才开始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对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成功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党 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因为这一理论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又具有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特质,所以它既能适应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也能适应这个古老民族对新文化渴求的时代期盼。同时这一理论又充满了深挚的爱国情感。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表现为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80年代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几度泛滥,没有动摇我们社会主义的根基;80年代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却“岿然不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和考验。它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为中华民族再树精神丰碑。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把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标签:;  ;  ;  ;  ;  ;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