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达到课堂的高效,是一线数学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我多年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着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从情境的创设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着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个人的几点认识粗谈一下。
一、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虽属数学学科体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但对于仍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仍然是很抽象的。而动手操作恰好可以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小学生思维形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操作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些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梯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学生畅所欲言,当得出了种种猜想后。再让学生动手对各种梯形进行剪、拼、折等活动,通过操作思考使学生充分感知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下底和高有关系,最后引导他们把梯形转化成学生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来计算,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实现了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故事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故事性和趣味性比较浓厚,如果能够把故事的创设引入到数学课堂,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发现我班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可以给学生讲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地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的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两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数的认识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当学生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去分析,这样创设故事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
儿童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好胜,设计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如在学习“两步应用题”时,老师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乘过公共汽车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乘公共汽车’的游戏。”就地取材,用讲台当汽车,找12名学生上来乘坐“公共汽车”,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5人。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很快就编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并说出了解题步骤,算出了正确答案。这样把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使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走入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了一个春游的情境,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1.一共有多少人?5×8=40(人)再算:2.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40=80(瓶)还可以是先算:1.一个组需要几瓶?2×5=10(瓶)再算:2.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8=80(瓶)
有的同学们想坐高空缆车,算一算2个人一辆车,一共需要20辆车,每张票10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学生做完后说说是怎样做的,可以是10×2×20=400(元),还可以是 10×(20×2)=400(元)。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同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
五、创设开放情境
把问题情境开放化,就是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思维策略与解题方法不唯一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如教“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肯德基快餐店迎新年推出的套餐价格表,让学生为自己和小伙伴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并列出了如7+8、5+24、18+18、18+16、24+16等算式,对于提出的简单题,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算理一带而过,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究,让学生先摆小棒说算理,然后交流展示计算方法,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这样不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类题的练习,还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论文作者:孙丕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梯形论文; 出了论文; 游戏论文; 小猫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