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快的发展,人们对公路桥梁交通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车辆的不断普及也给道路交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现实中桥梁与道路连接处常常影响行车安全与舒适,成为制约交通顺畅的重要因素,其技术施工好坏、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状况,因此必须谨慎对待桥梁与公路连接处,本文针对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管理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1做好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的重要性
经济的发展需要公路交通、铁路交通等多方面交通的支持。公路交通作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于行车安全性、行车舒适性等有着重要影响。公路是经济发展非常关键的基础项目,它的建设品质对于通行的安稳性以及舒适性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道桥连接的地方经常性会发生跳车问题,进而干扰到通行安稳。要想合理的降低跳车的危害,首先就要从建设层次上开展活动,认真地控制好建设品质,降低跳车的出现几率。除此之外,还要结合项目的具体状态,合理的开展建设设计活动,降低地基下陷几率,进而降低跳车的出现几率。文章关键的分析了跳车相关的要素。
2公路与桥梁连接处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桥梁与公路不同的下沉量导致桥头跳车现象
公路设计者和施工单位在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将桥梁和公路的沉降因素考虑在其中。基于此情况下,对于公路和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填土、加固结合处理,这样一来可以在公路通车初期保证交通便利,降低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但是这种情况下,对于公路日后的长久使用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公路与桥梁之间的构造关系,在同种情况下的桥梁与公路之间的受力会不同,从而随着公路的不断使用,会导致公路和桥梁之间产生明显的差距性,表现出的现象是,在桥梁与公路交接处的路面极其的不平整,这样一来,车辆行驶过程中无法及时的加速,上述所说的桥头跳车现象就会时常发生。
2、由于公路排水不及时或填土流失造成桥头跳车现象
公路设计实施过程中会进行排水安装的设施,这样会保证公路路基降水过程中不易被损害,公路排水设施不完善或在中途不能够正常的运作,最终会造成路面下沉,最终,公路的路面造成不平整的变化,这也是造成桥梁与公路的交接处出现桥头跳车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3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设计与技术
1、公路桥涵连接处施工设计
目前,我国公路和桥梁都有各自的设计标准,比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与桥梁连接处最大的沉降为10cm,而一般路段的最大值是30cm,两者沉降量不同,“跳车”现象频发。设计时,对桥下的地基地质研究分析,将桥台基础置于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使沉降量变小,而台后填方段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难以处理彻底碰到的软土,一旦土基压缩,就会产生沉降差。根据调查表明,在高速公路上时,错台超过1.5cm,“跳车”现象就会出现。
2、科学设置桥构涵造物
由于公路与桥梁的设计标准不同,一般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沉降量可以达到30厘米,如果是高速公路或者一级公路与桥梁连接处,其最大沉降量必须控制在10厘米范围内。对路堤的长度和填方的高度上要合理的进行考虑。其中对路堤的沉降和填料的有关来源上等全部路基地质的情况上要细致的进行分析。在设置桥涵构造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台背填方路基的地质情况、填方高度和填料来源等因素,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选择桥涵位置和跨径时要谨慎周密,避免出现大河面小跨径桥涵的情况,同时桥台后部的防护工程机位置的选择也要科学,不要出现在不符合标准的桥涵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地基不断加固处理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形、地貌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施工前,要全面的勘察有关的地形,为施工加固工作提供充分的准备时间。台前护坡或者挡墙砌筑不仅会引起土体滑移、桥基不稳等。台背填土时施工工期短,与桥梁连接处的填土面不规则,此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器,使连接处的压实密实度达到要求。但是即使选择了合适的压实机器,受施工作业面、地形及机械性能自身等因素约束,压实密实度一般也不会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台背填筑前,地基必须经过加固处理,台背软弱地基要处理得当,“跳车”现象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为改善基地性能,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从振动碎石桩法、排水固结法、换土法等当中合适选择的软基处理方法,在降低沉降概率的同时有效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4、施工工艺细化
因为桥梁与公路对地基沉降的标准不同,不同的参数标准造成两者结合时会发生沉降位移,桥梁本身的刚度决定沉降量比较小一般在10CM以下,而公路往往有软土基底作为工程基础,沉降参数相比桥梁比较宽松,最大沉降量甚至容许在30CM之内。因此在构造桥涵时应该综合考虑桥台承力、桥涵跨径、台背软土地基等方面。将侧重点向软土地基的处理上偏移。桥涵跨径与桥涵承重对公路路基产生的压力沉降必须充分评估。然后重点采用不同的桩法进行技术处理。填料的选择上应当优先选取与桥面地基相近的材质进行填筑。根据地基沉降的实际情况,填料的选择上应该综合考虑摩擦角、透水性、硬度、可压缩性、韧性等。台背回填处,应该保证充分压实,以保证其承力强度的需要,压实完成后运用相应的检测设备对压实度进行勘测,控制压实度至少在95%以上。同时对公路与桥梁的连接处,应当取得路面材料、构造品性、热胀冷缩等的技术参数,根据参数的不同,采取使用筋梁、混凝土搭板等手段在连接处的纵横面上进行过度。
4养护公路和桥梁的连接处
1、养护桥梁伸缩缝
不但在施工的时候要将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此,对于连接处在建成之后也要定期的进行养护,以确保能够长久的运行施工中的设计效果。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将横向的伸缩缝修建在桥台和桥梁段之间,这是为了对车辆在桥上通行时的安全性和平顺性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在养护公路和桥梁伸缩缝的时候,这条伸缩缝就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养护对象。一旦没有合理的修建这条伸缩缝,或者遭受的伤害,这样就会发生漏水和桥头跳车的情况,更甚者对交通安全上还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2、养护公路和桥梁的路基
桥头跳车是公路与桥梁连接处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很多的时候,桥梁与公路填土和路基在投入使用了公路之后,有变化的情况出现在了其中,这是出现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投入使用了公路之后,养护公路和桥梁路基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养护桥台搭板
如何能够合理的设计公路和桥梁的连接处搭板,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减少车辆通过时的跳跃现象,令柔性路堤有较大沉降出现的时候,向刚性桥台上不断的过度。所以,不但在施工的时候,对桥台搭板的设置上在施工中不但要予以注意,在通车了之后,对桥梁的搭板的养护也要予以注意,令桥梁的作用能够充分展现出来。
5结语
总之,要重视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与设计,避免“跳车”现象的发生。对于“跳车’现象的防治,一方面要从设计着手,另一方面要从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着手。同时还要对施工各个阶段的施工方式方法进行设计,通过合理的施工设计,确保施工质量。通过多方面的有效结合,减少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跳车”现象。
参考文献:
[1]周仲恒.公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1,(09)
[2]卢莹.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J].河南科技,2011(16)
论文作者:刘雪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桥梁论文; 公路论文; 桥涵论文; 桥台论文; 地基论文; 现象论文; 桥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