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论文_蔡龙,周志文,李楠

简要分析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论文_蔡龙,周志文,李楠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北京市房山区 102488)

摘要:本文首先就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特点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而后探讨了该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进而就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应用

1 LCC-HVDC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

从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来看,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直流输电工程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的产生,其采用的是汞弧阀换流技术。20世纪70年代,基于晶闸管的换流阀在直流输电领域得到应用,标志着第二代直流输电技术产生。传统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技术自问世以来已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与传统的交流输电网络相比,LCC-HVDC具有下列优势:

(1)不存在稳定性问题,可在大功率系统中应用;

(2)电力电子器件响应快速,可以对有功功率实现灵活控制;

(3)输电线路损耗小,在远距离、大容量功率传输应用中有很高的经济性;

(4)可实现不同频率或非同步的区域性特大电网互联。尽管LCC-HVDC技术在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领域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着诸如无功功率控制能力较弱并且自身需要大量无功补偿、不便于构造多端直流电网以及换流器依靠交流电网换相易发生换相失败等本质缺陷,这也使得LCC-HVDC逐渐无法满足当今复杂的输配电网络对直流输电系统坚强、灵活、完全可控的需求。

2 VSC-HVDC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

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型全控性开关器件的相继问世,为新型输电方式的创建和电网结构的优化与提升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加拿大学者Boon-Teck等人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使得LCC-HVDC输电技术存在的固有缺陷迎刃而解。几年后在ABB公司主导的Hallsjon项目中被顺利运用,促进了该项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工程领域的全面发展。与传统的电流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相比,VSC-HVDC直流输电技术存在诸多优势:

(1)PWM调制技术使得其输出电压谐波含量低、滤波器容量小。

(2)由于采用了全控器件,相比于常规直流输电技术,不需要联结电网提供换相电压,不会出现换相失败,可联结弱、无源电网。

(3)传统的HVDC潮流翻转时直流电流不变,需改变直流电压极性;VSC-HVDC潮流翻转时,只需改变直流电流的方向,直流电压极性不变。因而VSC-HVDC在潮流翻转时,不需改变其控制系统的配置和主电路的结构,不需改变控制方式,也不需要闭锁换流器,整个翻转过程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4)易于四象限运行,在电网中的作用等同于一个无转动惯量的发电机,在对输送的有功功率进行快速、灵活控制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提高系统母线电压稳定性,起到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的作用,从而增加系统动态无功储备,提高系统稳定性。

3 MMC-HVDC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

3.1 可扩展性强,应用范围广

严格的模块化结构可缩短开发周期和延长使用周期。通过子模块级联的方式,能够提高换流器的功率与电压等级,不仅有利于容量升级,而且解决了电平数增加时控制电路软硬件实现难度大幅度上升的难题,拓宽了换流器的应用领域,使其既可运用于电力机车牵引和大功率电机拖动技术领域,也十分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等场合。

3.2 稳定可靠,运行效率高

通过较低的开关频率便可达到较高的输出频率,有效地降低了谐波含量,有利于减少开关损耗,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不必配置滤波器件对换流器直流侧实施滤波,避免了系统直流侧因短路故障引发的浪涌电流问题,增强了系统可靠性,减小了用地面积,缩减了系统建设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容错性能强

得益于模块化的结构,MMC表现出了良好的软硬件兼容性,子模块单元可替换性强,系统维护简单方便。对子模块单元的结构进行改进优化后,加设相关的开关器件便可完成冗余设计。实际运行中,当子模块单元出现故障时,通过控制电路切换到备用子模块,可确保换流器正常工作,实现系统平稳运行。

3.4 可实现“黑启动”

由于设有公共直流母线,且MMC的直流侧储能容量较大,当出现故障时,直流侧不会发生大规模放电现象,使得公共直流母线的电压仍可维持在较高水平,可实现电压与电流的连续调节。这既有利于MMC的正常运行,也可缩短故障恢复时间,从而具备了较强的“黑启动”能力。

3.5 具备不平衡运行能力

MMC中直流侧没有公用电容器,各相单元结构对称,工作原理一致,相与相之间互不影响,故可对各相单元进行独立控制。

4 国内外MMC-HVDC工程应用现状

4.1 国内MMC-HVDC工程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已投运和建设中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都采用MMC拓扑。2011年,上海南汇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并投运,直流电压为±30 kV,额定功率为18 MW,其用于实现南汇风电场并网,并形成交流线路和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并列运行方式,该工程也是亚洲首个柔性直流输电工程。2013年,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并投运,直流电压为±160 kV,额定功率为200 MW,该工程同样用于大型风电场接入交流电网,是世界上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2014年,浙江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并投运,该工程用于实现多个海岛之间的互联,也是世界上端数最多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2015年,厦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并投运,额定电压为±320 kV,额定功率为1 000 MW,并首次提出采用真双极的接线方式,其用于实现厦门城市中心供电,是我国首个1 000MW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2016年投运的云南电网与南方主网鲁西背靠背直流异步联网工程,其首次采用大容量MMC-HVDC与LCC-HVDC组成混合双馈入直流形式,其中MMC单元容量达1 000 MW,直流电压达±350 kV。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电网公司正在规划的四端张北直流电网工程,其电压等级将达到±500 kV,单端容量达3 000 MW,若建成,该工程也将成为世界上首个直流电网工程。

5柔性直流输电的应用前景

柔性直流输电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较好,应用广泛,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大规模送电和交直流系统联网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含量充足,负荷较少;而东部地区的特点是能源含量缺乏,负荷较多。能源储备和负荷分布有地区差异,对系统进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提出了要求,因此需要大量布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2)分布式电源并网分布式电源单台机组容量较小,非常容易受到风、光等气候因素干扰,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间歇性。

(3)电网增容改造与进行直流供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谐波含量较少,可以快速地控制系统功率,从而有效提高电能质量;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比传统直流输电占地面积小,可以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系统能够根据系统需求控制交流侧的电流,使得控制系统短路容量成为可能。

(4)向弱系统或孤岛供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换相过程中,不需系统外提供换相电压,同时系统可以在无源逆变状态下运行,无源网络也可以作为受端系统,可以很好的为偏远地区进行供电,但是柔性直流输电采用架空线路时所存在的供电可靠性问题仍需解决。

结束语

柔性直流输电除了具备传统直流输电固有的优点以外,还具有四象限运行、对交流系统要求低、可向无源网络供电以及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长距离跨海电缆送电、拥挤的城市供电、远距离向弱交流系统供电等领域得到了比较多的应用。同时由于它在功率反向时改变电流方向而电压极性不变,因此对于未来可能建设的直流电网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许飞宇. 国际电网输电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2]纪炜,王笑天,于世龙.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 民营科技,2017(11):21.

论文作者:蔡龙,周志文,李楠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简要分析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论文_蔡龙,周志文,李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