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姣 湖南省湘乡市翻江桃林学校 湖南 湘乡 411432
【摘要】小学数学这门课程虽然难度和深度并不太大,但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多小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经常会遇到困难或解题错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总结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审题;简单化;分析问题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1-030-01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培养认真审题习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三个方面,研究思考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很多小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之所以出现解题困难或者错误,有时并不是因为数学知识没学好,而是因为在解题过程中没有认真的审题,对问题给出的条件弄不清楚、弄不明白。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要指导他们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通过认真审题把握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理清问题给出已有条件基础上明确清晰的进行正确解题。首先,让小学生学会仔细读出题目。很多小学生在审题时,习惯于一目十行,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本就没有完全理解题意。鉴于这种情况,可以指导他们用默读的方法逐字逐句的仔细读出题目,准确把握题意。其次,指导小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把握住关键条件。一道数学题往往会给出许多条件,让小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应指导他们学会利用审题简化题目,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条件、去掉无效条件。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经过仔细分析,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数学概念、公式进行解题。
比如,有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某建材库房原有库存水泥54吨,在出售了一部分后,还剩下原来的4/9,问一共出售了多少吨水泥?在这道应用题审题过程中,应指导小学生弄清楚各个条件、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原有水泥库存重量,运出水泥占原有总量的比例,剩下水泥的占原有总量的比例等这些关键条件,一定要让小学生在审题时弄清楚、弄明白,学会抓住关键条件去审题、解题。
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降低“解决问题”难度
(一)利用实例把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涉及大量的概念、公式、计算,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以综合运用知识为主,学生的理性思维占据主导位置。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考问题往往倾向于形象思维,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经常会感到无从入手,以至于解题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指导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例表示的方式,巧妙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帮助小学生轻松的去解决问题。
比如,在解决下面这道数学题时,就可以用实例提示法把问题简单化,降低解题难度。“一个周长为24米的圆形池塘,在池塘周围每2米间距植一棵树,问按照这种间距把池塘周围植满需要多少棵树?”虽然这道题看似并不十分复杂,但是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小学生正确解题,可以指导他们用实例测量演示的方法去解决:先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园,假设这个园就是24米,每2米间距植一棵树,要求自己用笔实际画一画、点一点,看看一共是多少棵树。用这种实例演示的方法,使原本复杂的数学题变得简单、有趣,让小学生有效的掌握了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用假设法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对于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有的小学生在解题时很容易走入死胡同,造成解题的困难。而指导学生运用假设法解决困难问题,可以让他们对问题多角度进行思考,开阔思维,重新找出解题的方向,进而有效、正确的解决复杂问题。
例如,“小明同学骑自行车去上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如果按照200米/分钟的速度,可以在预定时间到校,如果小明加快骑车速度,以250米/分钟的速度骑行,能够提前1分钟到校,问从小明家到学校一共距离有多少米?”这道数学题没有给到校所用的时间,用常规的思路求解比较困难。这时就可以指导学生用假设法进行解题,把提前的1分钟作为条件假设去解题:250÷(250-200)×200=1000米。
三、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分析问题能力不足,抓不住问题中量数之间的关键因素。通过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有效拓展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应让小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正确的解题。在具体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讲解,避免就题论题,重点要传授给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正确、有效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小学六年级《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教学中,就可以采用结合数量关系画图分块的方式,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成功突破解题难点。用画出的方形或者圆形图形,平均切割成若干小块,标明已知条件中的部分数量关系,再用这些图形分块与对应的数量进行一一相加,让小学生进行直接的观察和分析,最后得出分数乘法的结果。
结束语
总之,通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应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灵活解题的方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进而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怀洲.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19(19):44-45.
[2]杨引儿.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分析[J].学周刊,2019(20):49.
[3]付国清.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71+73.
论文作者:吴敏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解决问题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条件论文; 数学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