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艳伟
哈尔滨东安龙翔门窗制造有限公司
摘要: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应用较多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关键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合理配比,施工进行严谨设计,后期进行科学养护,控制克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与水分,防止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以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整理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难点分析
混凝土表面裂缝的防治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难点。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降温收缩和干燥收缩。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实体,即使发生再大的均匀收缩,其内部也不会产生拉应力;但当混凝土体处于地基等约束状态下时,其内部会有拉应力产生,该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的实时抗拉强度,混凝土体就会发生开裂。
1.1 降温收缩
通常情况下,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凝聚后,其温度会呈现一定的变化特征,即开始时会迅速升高,3至5天时可达到最大值,之后温度便开始缓慢下降。与任何弹塑性体一样,混凝土的力学特点是抗压强度远远大于其抗拉强度,且弹性模量较小,因此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混凝土的体积膨胀不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但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土体的收缩,会使混凝土处于约束条件下,因此容易导致其发生破坏,产生裂缝。而起初的细微裂缝会导致应力的集中,从而使裂缝进一步扩大,最终使混凝土的结构性、耐久性和抗渗性都受到破坏。
1.2 干燥收缩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水泥总重量的20%是水泥水化用水,因此当混凝土浇筑硬化后,混凝土将因拌合水中多余的水被蒸发而发生体积缩小。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较长过程,其收缩率通常大致在(2-4)×10-4之间。混凝土由于干燥引起的收缩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因为当土体再次处于水饱和状态时,可能还会发生膨胀恢复,因此随着混凝土中水分饱和状态的变化,土体体积会发生反复的改变,最终容易导致混凝土发生破坏。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传统施工方法
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都较少考虑降温收缩和干燥收缩带来的潜在危害,采用全面分层,二次振捣的方案对混凝土进行强制浇筑。在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再受到振动影响,采用二次振捣方案,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一次振捣带来的水分、气泡上升导致混凝土发生微孔破坏的现象,还能通过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和密实性等性能。然而,在混凝土硬化以后,并没有一系列的养护措施保证土体的强度与完整性,会由于收缩发生破坏,因此,需要针对混凝土破坏机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施工中改善技术,保证工程的质量。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新技术方案
在确定补偿收缩措施和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收缩应力取决于土体的降温速率和最终降温值。可以通过计算混凝土的升温值及浇筑温度可能产生的应力,制定相应的控温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从而防止大体积的混凝土发生破坏,产生裂缝。
据资料介绍,混凝土的降温值=水化热温升值+浇筑温度-环境温度。如混凝土的中心最大升温为47.3℃,浇筑温度为30℃,那么混凝土的中心温度将达到77.3℃,若环境温度为28摄氏度,降温值将达到49.3℃,这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内部稳定性。因此,在混凝土开始降温时,用保温材料覆盖其表面,提高混凝土实体温度,从而减小内表温差,保护混凝土不受破坏。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内表温差应该小于25℃,不同特征的混凝土也可有不同的温差标准,如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其温差值可以适当放宽,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对其进行养护。经过计算,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厚度为3cm的防水岩棉被和一层塑料薄膜即可满足保温要求。其中,岩棉被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在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时能够通过局部掀开进行降温调节,且被水浸透的岩棉被具有较大导热系数,能够将混凝土的降温速度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而塑料薄膜能够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可以时混凝土强度温度,降温阶段克服干燥收,防止裂缝产生。因此这种保温方案保温效果好,能够有效减慢混凝土的降温速度,缩小其内表温差,从而保护混凝土产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新技术要点
4.1 控制温度,防止裂缝
4.1.1 合理选择材料配比
要严格控制砂、石级配和含泥量,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和减水剂等减少水泥使用量,降低水化升温值,从而加强混凝土体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
4.1.2 适当降低入模温度
通常大体积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该控制为18℃以下。可以通过采用石子洒水、低温水以及表面覆砂等方法降低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对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延长其初凝时间,进行薄层浇筑,并减缓浇筑速度,加快热量散发,延后水化峰值,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延长其升温时间。
4.1.3 合理控制拆模时间
对拆模时间的控制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效果及后期稳定性。通过对土体温度测试,若降温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的温差大于25℃,则不能达到拆模标准,应该继续对其进行降温,减小内表温差;当其温差达到25℃以下,则可以对其进行拆模。
4.1.4 加强保温和养护
对浇筑好的混凝土应该加强保温和养护工作,减少混凝土内表温差,提高其早期弹性模量,克服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渗性。若大体积混凝土在降温和干燥过程中同时发生收缩,则会导致应力叠加,出现裂缝以及扩大。因此在混凝土拆模后,需要再土体周围进行土样回填,保证基础底部的持续湿润,防止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因大量脱水而发生破坏。
4.2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因在实验室对其材料配比进行严格测试,满足混凝土初凝时间为3到4小时。
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应进行持续搅拌,期间严禁加水,且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需对其取样进行塌落度测试,若不达标则应添加减水剂进行改善。所有混凝土应该在1小时内全部泵送完毕。
采用分段定点,分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振捣棒为前后两排设置,前排进行浇筑点混凝土的振捣,后排进行斜坡处混凝土的振捣。振捣棒ing快插慢拔,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可以在混凝土终凝完成之前,对土体进行抹压成型,并且最后一次对表明搓平。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应该持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超过6小时。
4.3 混凝土温度测试
应该配备专门的温度检测人员预埋测温管,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温度测试。依据长度可将测温管分为两种规格,预埋时应将测温管与钢筋牢固绑扎,防止发生位移,且测温线应严格按照平面图纸进行布置。测温人员配备专门的电子测温仪,对混凝土按孔编号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完整。将测温结果按时报给技术部门,经审查同意方可停止测温。
4.4 混凝土保温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该用塑料薄膜和岩棉被进行覆盖保湿,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混凝土失水而产生收缩,形成裂缝。对柱、墙等插筋部位应该特别加强养护,防止温差过大影响整个混凝土结构体的性能。
5 结论
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与大型设备基础日益兴建,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进行研究,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及防水抗渗性能的良好。
参考文献:
[1] 牛紫龙.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分析与控制[J].工程建设,2006,(2)
[2] 罗志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及常见问题处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1)
[3] 林建祥.论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0,(7)
[4] 刘业涛.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技传播,2010,(3)
论文作者:景艳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温度论文; 测温论文; 裂缝论文; 温差论文; 发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