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育与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世纪论文,理想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着能否实现长治久安,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切实加强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而紧迫的任务。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教育,强调要把青年教育好,其着眼点正在于此。
一
理想是观念形态上对现实的超越,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信念是我们的传统优势,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之所以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
新形势下加强跨世纪一代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是基于对广大青年少思想道德现状的深刻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间,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正是由于有强大的思想建设做保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现实生活中一定程度的理想和信念的混乱是客观存在的。所谓的“告别革命、告别理想、告别崇高”的论调,是再典型不过的例证。表现在青少年身上,一是过分关注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社会责任感谈化,忽视对远大目标的追求;二是过分张扬主体意识,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求的满足,以至于走进自我设计、个人奋斗的误区;三是思想文化追求的多元化与盲目迷信的倾向。可以说,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水平不容乐观,理想建设的任务是艰巨的。
加强跨世纪青年的理想教育,更重要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邓小平同志总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从改革开放战略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和发展道路的高度来阐述理想问题和青年教育问题。他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要求全党高度重视青年的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从年龄上看,他们正是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这一关键时期的中坚,他们决定着21世纪中国前50年的命运。切实引导和教育青年,使他们成为可靠的接班人,是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迫切任务。邓小平明确指出,要把青年教育好,“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1页。),“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
重视和加强跨世纪一代青年的理想教育,也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的战略任务。继1989年我国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之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企图在我国实现“和平演变”的梦想,特别是企图把这种梦想寄托在我国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他告诫广大青年“要有理想,有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理想,四个现代化的理想”(注:《邓小平论学校教育》,第53页。),并且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掷地有声地说:“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
二
目前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刻。在世纪的交汇点上,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不仅要明确对跨世纪一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理想教育内容特别是把握重点与难点,切实有效地进行理想建设。
当前理想教育的重点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目标,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对青年学生而言,理想在他们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所起的导向和驱动作用也是巨大的。因为一个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对现实的超越,才会感到人生的充实、丰富,才会有生活的热情、积极性和历史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即共同理想。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种社会的现实运动。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既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构成部分,又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既要教育青年学生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顽强生命力,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又要教育他们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当前理想教育的难点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带来了从观念到行为方式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理想建设同市场经济的实践结合起来,是我们无法回避因而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首先,必须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不动摇,开展主旋律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从根本意义上说,人生的理想、信念问题是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作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价值观指导着人生的方向,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因而也决定着人们理想的选择。人生价值观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内容是以个人还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即为个人还是为人民。在当前,必须向青年学生讲清楚,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矛盾,一切有觉悟的先进分子,都应当发扬顾大局识大体的精神,努力做到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自我实现与社会目标的有机统一。
其次,要明确理想的层次性,既强调共同理想对青年大学生的意义,又注意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共同理想的个人理想。共同理想不仅不排斥个人理想,而且还包含并反映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只要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就是值得肯定和保护的。事实上,个体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没有个体的奋斗目标,不把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中去,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一句空话。在理想建设的实践中,既要强调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又要鼓励个体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拼搏、竞争、自立、自强、自尊。
三
在当前,用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教育青年,重在建设,重在落实,重在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青年的思想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挑战。”为此,他希望当代大学生和各界青年“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为实现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努力。由此,我们认为,跨世纪青年的理想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关系:
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同时又超越现实,高于现实,指导现实。现实是理想存在和实现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没有现实基础的理想是空想。如果把现实理解为“原本如此”(它总是不完善的),那么理想则是“应该如此”。正是因为其应该达到而尚未达到,应该如此而尚未如此,所以才有魅力、有吸引力,才值得人们去追求。
理想与现实从根本上表现出一致性,过去的理想可以变成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理想也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毕竟存在着差距甚至是巨大的差距,因而二者之间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如此,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的党才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才不急于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所有原则,而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首先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
问题也恰恰发生在这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势必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振荡。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问题的困扰,如社会分配不公、权钱交易、道德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以致于导致认识及行为上的偏差。部分学生产生了“搞市场经济还要不要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样的疑问,有的甚至视理想教育为政治说教。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把理想与现实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了,在于没有透过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真正趋势,在于没有认识到当前我国采取的各项现行政策正是既充分考虑到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当滞后的基础上这一客观现实,是在反复权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后制定的,也是近20年的实践证明了的唯一正确的选择。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
二是理想与责任的关系。理想和责任是相互关联的问题。正确、远大的理想激励人们自觉去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这里,我们所说的责任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生活的个体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对他人、自身和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它既包括与一定的权利相应的按照法律或有关规定应尽的义务,又包括与社会的进步及其伦理关系相应的道义上应尽的义务。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每个人既享受一定的权利,又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既获取于社会又要奉献于社会。那种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要获取,不讲责任和奉献的思想和行为是极其错误的。那种谈起理想慷慨激昂,而具体到行动上,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漠不关心,“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做法同样是错误的。
对于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这种强烈的责任感表现为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表现为对学习机会的珍惜、对专业的热爱,对未来职业的憧憬和追求真理的执着,表现为自觉而深刻的道德理性。这还不够。至关重要的是,要有基于上述认识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方兴未艾的“大学生文明修身”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样板,也是很好的思路。它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化,必将唤起越来越多的青年思考并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等。
三是理想与奋斗的关系。现实与理想之间落差是很大的,要消除这种落差,把理想一步步变成现实,最根本的就是行动,就是奋斗。最浪漫的花朵其实是最不浪漫的土壤培育而成的,同样,再美好的理想如不付诸实施,不经过艰苦奋斗,也只能是空想。因此,邓小平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7页。)江泽民同志也语重心长地说:“创业维艰,奋斗以成”,“青年人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注:《江泽民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5月5日。)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关键时期,既要明确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又要结合时代特点和自身实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从我做起”是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表现。它要求把自己看成行动的主体,而不是定位于客体、定位于旁观者席上;从“现在做起”,体现的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态度,一种现代文明社会最需要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时间是财富,时间是资源。把握时间,最重要的是现在。正如一位伟人说的,无限无限的过去以现在为中继,无限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起点;“从点点滴滴做起”,强调的是求知和修养的连续性、艰巨性和漫长性。要求大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内涵求发展,以量的积累求质的飞跃。“历史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注:《江泽民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5月5日。)只要广大青年始终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对理想的追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祖国的未来就一定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