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景观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论文_朱舒婷

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景观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论文_朱舒婷

1.研究背景

21 世纪初,江泽民同志发出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提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十七大会议上把“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政治思想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式开始。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本文通过对乡土景观建设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挖掘整合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价值,思考了如何针对目前乡土景观规划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在规划设计中体现和延续乡土景观特色,进而提出乡土景观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希望能给乡村景观探寻一条生态和谐、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国内外乡土景观生态保护研究现状

2.1国内乡土景观研究现状

我国与西方国家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对于乡村景观的研究相对有些起步晚,理论体系也尚未成熟。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在乡土景观研究中做了大量贡献,在其编著的《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一书中,认为我国乡土景观设计应在尊重地方文化、重视乡土材料与乡土植物的基础上去构建乡土景观,优化乡土景观的格局;在《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要以适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当地人的、为了生存和生活的这几个核心的关键词去理解乡村文化景观,为国内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开启了新的视角。王仰麟等在《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一文中以生态学原理作为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理论依据,阐述了国内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和设计策略,并且提出了乡村景观的生态规划具有空间上的宏观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肖笃宁等在《农村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一文中论述了科学合理的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应该具有能够体现乡村景观资源、能够实现农业产品的第一性生产、能够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能够作为一种旅游观光资源等功能。刘黎明等在《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文中提出生态的乡村景观规划必须对乡村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经过生态规划后的乡村景观能够为居民营造出健康、舒适、高效、优美的生活生产环境,形成一个和谐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系统。王向荣在《自然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国土景观多样性》一文中提出了景观是传统文化与生态自然共同的载体,我们要在生态自然与传统文化的视角下才能真正地认识到景观中生态自然与传统文化的含义和价值,才能在乡村文化景观规划中采取适当的对策。

2.2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现状

比起国内,国外更早的进行了对于乡村景观的研究和设计实践,并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景观保护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较强。早在1984年,美国杰出的文化地理学家杰克逊便在《发现乡土景观》一书中建立了解美国乡土景观的理论体系,并阐述了美国乡土景观中核心要素。作者认为乡土景观最突出的特性是它的适应性,即乡土景观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无意识的不断去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所产生的景观。适应多变复杂的自然环境,协调因对环境适应方发不同而产生的具有文化差异的人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十九世纪末期,以西蒙兹为代表的设计师们则开创了“草原式景园”,向大众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即设计要适应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乡土景观,而不是一味的追随时代流行形式。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劳伦斯·哈普林曾提到“在任何既定的背景环境中,自然、文化和审美要素都具有历史必然性,设计者必须先充分认识它们,然后才能以之为基础决定此环境中该发生些什么”。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因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导致地方特色景观同质化的现象。平松守彦提出的“一村一品”方案。利用当地特色景观文化资源,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是景观,使日本的乡村既保留了当地乡土文化特色,又带动了旅游经济发展。2009年韩国推行的“村落艺术”项目中,通过改造村落公共活动空间,美化村落环境,打造集聚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空间以及宜人的生活场所。

3.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景观生态开发策略

乡土景观的生态开发基于乡村景观自然发展模式,注重乡村景观的生态化发展,并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开发过程,以期使乡村景观每一片区域的发展具有相对完整性,从而使整体乡村环境更加适应生态发展的要求。

3.1合理利用乡土景观资源

更新乡村景观结构,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当地乡村景观的空间秩序和景观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其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评估,筛选出需要进一步突出的地域特色和有潜力的景观要素,确定需要更新改造的区块,整体评价乡村景观现状,从而确定乡村景观的有机更新内容和方向。

3.2重视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延续

乡村景观结构的核心在于村落公共空间景观的更新,村落空间是乡村景观地域特色最直接的表达者,也是乡村景观诸多组成元素中最复杂的一个。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更新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行为方式,解读对于户外交流空间、娱乐空间和劳作空间的需要,在现有公共空间基础上统一进行景观结构更新。在设汁手法上,应提取地域性特色景观元素,利用乡土材料和乡土植物,建造自然生态的乡村景观空间。

3.3注重乡土文化地域性传承

传承地域性景观特征要充分挖掘乡村地域性文化要素,结合当地标志性的景观意象,并基于村民的生活方式放大地域性文化在人居环境中的体现营造满足村民文化生活需要、使用者友好的景观空间。乡村景观有机更新是在尊重村庄景观的现有状态的基础上对乡村景观加以改善,使乡村景观更新真正成为动态可持续的更新策略。

4.结语

快速城镇化使乡土景观面临挑战,乡村自然景观原本是以自然生态的方式保存下来的上天的“恩赐”,乡村人文景观也己经在自然环境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针对乡村的各种名义的开发建设导致乡村景观受到威胁。对乡村景观的研究借用了生态保护的思想理论和手段,力图合理控制乡村各种开发建设的强度,修复破损和衰退的乡土景观系统,维系乡土景观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动态平衡。以期确保乡村自然景观系统得以延续,瑰丽深厚的人文景观系统得以传承。

作者简介:

朱舒婷(1996.12-),女,汉族,籍贯:河南濮阳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论文作者:朱舒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9

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景观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论文_朱舒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