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政道桥建设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4
摘要:低影响海绵城市开发模式规城市景观建设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调合理开发建设,可以保持生态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平衡,实现城市景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景观化
前言
“海绵城市”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一个形象说法,即要求城市整体“在应对水系统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灾害时像“海绵”一样具有较好弹性,根据情况吸收和释放雨水。当雨量较大时,能够有效的进行吸水、渗水、蓄水以及净水,增强城市防涝能力,防止洪涝的发生,而当干旱时,能够将蓄存的水有效地进行释放,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是多孔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海绵城市即LID建设便是指利用海绵这一特性对城市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处理,以自身弹性来增强抵抗雨水洪涝灾害能力。海绵城市主要由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被草沟、生态滞留区等部分构成,主打“渗、滞、蓄、净、用、排”六大措施,来提升城市排水系统,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及提高水的利用率,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海绵城市主要特色如下。
1.1有效控制径流量
普通城市的排水系统往往是一种“快排”模式,即径流量通过简单下渗和蒸腾挥发减少一部分后,将直接向外排放80%。而海绵城市则通过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将一大部分雨水下渗,利用蓄水池、雨水湿地等对一部雨分水加以集蓄利用,再通过自然蒸发,最终使得排放量少于40%。
1.2有效去除径流悬浮物
海绵城市是一种从源头控制,通过分散的、小规模蓄水设施,在控制径流量的同时解决初期雨水的污染。其去除污染物的数量跟控制径流量息息相关。据数据表明,LID的年悬浮物总量的去除率一般可达40%~60%。
1.3绿化面积大
普通城市道路的特点就是硬化面积大、绿化面积小,绿化仅限于道路中央分车带小块绿地。而海绵城市则是以生态为主,包含雨水花园、生态湿地、植草沟等绿地,绿化范围广、生态效果显著。
1.4采用弹性结构
普通城市道路结构就是简单的半刚性基层;雨水排水方面,是通过各种雨水篦收水,然后通过小雨水管再汇集到总雨水管。这种简单的道路排水系统极易出现水安全问题而且路面污染程度也很大。而海绵城市则采用弹性结构,因地制宜地设计透水铺装,在道路绿带设置雨水花园,在人行道设置生态树池,还在道路外设生态草沟。以一种柔性结构系统补充原始的刚性结构系统。
1.5景观观赏价值高
海绵城市采用的雨水调蓄装置(包含雨水花园、生态池等)运用景观化设计处理手段,采用乡土植物进行植物空间及色彩搭配成为花园的主角。雨水花园使得城市雨洪管理设施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自然及艺术气息。除了具有雨水调蓄功能外,还赋予了城市更高的景观观赏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景观化途径
2.1街道生态绿地景观设计
参照街道主体方案,做好园林、排水和管线等协调工作,以纵向对汇水区域、技术选择、水文计算、调蓄容积等进行调整,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规模。通过优选方式选择最适宜的设计方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做好道路横坡、路面、人行道、街道绿化带、四周绿地等设计工作,确保径流雨水能够汇入海绵城市的建设中[5]。与此同时,需结合人行道透水砖和车行道透水沥青路面,对于纵向会构成不良影响,应做好路基相关的防渗措施。结合项目自身、绿带宽度、绿带的位置进行全面考虑。如可将渗透功能作为主线,选择下沉绿地、透水铺装、生态滞留草沟等方式。以调蓄功能为主线时,将雨水湿地、储水模块作为主要设施。将水、绿化灌溉系统、景观用水等作为连通管网。结合设施功能,选择适合的方式对调蓄进行计算,如渗透功能设施规模计算、储存功能设施规模计算、调节功能设施计算等。此外,还应根据景观的具体要求,全面考虑设施的平面布局,从而满足海绵城市年径流控制率要求,确保城市街道景观的效果。
2.2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是指一切脱离了地气的种植技术,涵盖面包括屋顶、露台、天台、阳台、墙体、地库顶部、立交桥等一切不与地面、自然、土壤相连接的各类建构筑物的特殊空间绿化。屋顶绿化的设置主要根据建筑屋顶结构特点、荷载和屋顶上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植物材料在特殊空间建造绿色景观,可以美化第五立面,在冬暖夏热的地区还能起到降热保温的作用,在雨季可以缓解部分水流对市政管网的压力。屋顶绿化按种植方式分为花园式、组合式和草坪式三种形式。大部分建筑(宾馆、酒店、商业、办公、学校和新建居住区)屋面承载在250kg/m2以上,不上人屋面的设计承载100~150kg/m2。根据表一的荷载要求,屋顶绿化普遍适合设置于各类型建筑,建设时可根据建筑自身荷载情况选择屋顶绿化种植形式。监于部分屋顶绿化项目前期投入充足而后期维护不足,导致不少屋顶绿化虎头蛇尾,维护不足反而成了景观中的败笔,建议前期加强项目策划管理,考虑融入更多功能活动,并且加强城市监管,对设置了绿化屋顶的项目进行政策性补贴及监管,保证其运行性及景观性。
2.3下凹绿地
下凹式绿地是低于周围路面或绿地一定的高程的绿地,利于雨水径流的汇入,其理念是利用开阔的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一般下凹深度为0.1~0.2m,遇到暴雨的时候,可以临时积蓄近10cm雨水,然后慢慢渗入地下排干。与植草沟的“线状”相比其主要是“面”能够承接更多的雨水,在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滞洪以及削减径流污染物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常下凹绿地上的植物为草本植物不耐淹,为保证植被不受积水影响,一般需配套设置排水设施,24h内排掉多余的雨水。下凹绿地应用时有一定制约性,在位置高、坡度较陡区域、狭窄地带,卫生差、垃圾多、土质渗入差和植被娇贵的地区,不适合建设。
2.4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聚集来自建筑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径流能力的下沉式绿化设施。通过植物、沙土及构造中过滤层的综合作用可有效地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雨水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源,或设置设备回收利用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雨水花园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其植物具备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长久来看还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雨水花园的建造成本较低,由下至上一般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砾石层设穿孔管收集雨水,上部设置溢流管以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是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2.5可透水铺装
景观的可透水铺装按材料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嵌草砖、嵌砂砖、胶筑透水石等,以及散置砾石铺装或透水自然石块铺装。透水铺装可使水体透过透水材料进行下渗,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现象,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并使得悬浮物过滤并截留,在对雨水进行预处理的同时,也渗透补给了地下水。透水铺装在应用时注意合理结合透水基层使用以达到雨水下渗能力;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需设置疏水层。
结束语
低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进行建设,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以及促进区域经发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对低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水平和能力还存在不足,建设生态城市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规划研究,2015,39(6):26-36
[2]车生泉,谢长坤,陈丹,等.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 [J].中国园林,2015,31(6):11-15.
论文作者:文博,黄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透水论文; 径流论文; 景观论文; 绿地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