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结构及其变动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经济论文,变动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34(2009)02-0039-0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2001-2007年期间,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7.3%。出口贸易发展更快,入世后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8.9%,2007年出口总额名列世界第二位,出口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发展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出口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其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需要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这对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文献综述
对于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林毅夫、李永军(2001)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出口额对GDP的直接和间接贡献,认为出口对国内经济影响很大。高峰等(2005)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了出口与GDP的协整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其研究结论认为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但小于进口的作用。这些研究远均是在计量模型的框架内针对出口总额进行的,但出口结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沈利生、吴振宇(2004)利用投入产出表,从最终需求诱发生产的角度计算了出口对GDP的贡献,结果表明单位出口产生的增加值逐年下降。Lawrence J.Lau、陈锡康等(2007)利用新型的反映我国加工出口特点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计算了出口对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并对中美两国的出口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些研究考虑到了出口结构的影响,但还是侧重于考察出口对国民经济的静态作用。
笔者在国家统计局编制的1987-2005年投入产出可比价序列表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然后根据比例法将竞争型可比价序列表转换为非竞争型序列表,依此计算各年度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后根据2005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
二、出口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口结构也在逐步升级。下面详细分析各产业部门在1987-2005年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
为便于分析,将国家统计局编制的投入产出序列表中的62个部门按其主要劳动要素大致归并为四大类,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资源密集型产品部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部门和服务部门。
通过分析发现:以农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的出口比重在1992年出现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而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的政策的出台,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的产品为代表的资源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在1987-2005年间呈现出了明显下降的趋势,如图2所示;另外,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部门的出口比重逐年稳步上升,且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最为迅速,如图3所示;各服务部门的出口中,金融保险业的出口比重略有下降,其他服务业的出口呈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余部门的出口在波动中上升,如图4所示。
综上所述,我国出口结构的变化在1987-2005年间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如通信设备、计算机、电气、仪器仪表等出口比重不断攀升,且服务业的出口比重呈总体上升趋势;二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等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逐年回落。
三、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部分都消耗了进口品,而进口品在生产过程中带动的总产出和增加值属于国外,因此为了准确衡量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需要将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进口品分离出来。为此假定在各部门中,中间使用和最终国内使用进口品的比例相同,均为进口品在国内总需求中的比例,且假设进口的产品没有复出口。
1.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在以上假定下,根据比例法得到:
3.出口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测算方法
主要从出口贡献率和诱发度两个方面来分析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出口的诱发量:表示出口诱发的完全增加值。
总出口诱发的各部门的完全增加值(严格来讲,此处表示出口增量诱发的增加值)可以表示为:
(2)出口贡献率:表示GDP中由出口拉动的比例。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
4.结果分析
笔者在1987-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序列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总量和部门的层次按式(3)-(8)计算了出口对增加值的贡献率和诱发度,其变化趋势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出口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变化。
(1)总体影响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单位出口对GDP的完全诱发量即总诱发度是逐年下降的,而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则逐年上升,如图5所示。
图5 出口对GDP诱发度和贡献率的变化
由出口贡献率和诱发度的这种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1987-2005年期间,单位出口诱发的GDP在逐年下降,即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总体上越来越小,或者说对国内需求的依赖越来越大;而GDP中由出口拉动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即GDP增长中出口的贡献越来越大。这表明在出口规模扩大的同时,由于出口结构的不断深化,出口效益是不断提高的。
(2)各个部门出口对GDP的贡献率
对于各个部门来说,在整个阶段,出口对GDP的贡献率都比较大的部门有纺织服装业、化学工业和运输、邮电及仓储业;早期出口贡献率较大的部门有农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气机械,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通用、专用设备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附加值较高的部门的出口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表2列出了至少两个年度出口贡献率均位于前十名的部门。
可以看出,主要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部门如纺织服装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等的出口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小。
而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部门和一些服务部门的出口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快速上升,且在2002年和2005年位于各部门之首,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该部门的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在2005年其出口比重为24%,远远大于其他部门;另一方面在于该部门属于下游产业,其产业链比初级产品的长,因此该部门单位出口会带动大量相关部门扩大总产出,从而该部门出口诱发的增加值相对其它部门也就大得多。
这表明出口贡献率较高的部门的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比较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把这些部门的生产环节更多地转移到国内,鼓励产品的自主研发,或者把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延长其产业链,则可以提高出口对GDP的贡献率。
(3)出口对各部门增加值的诱发度
从各部门来看,在早期出口诱发度比较大的部门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制造业、金融保险业和食品制造业;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口诱发度较大的部门主要是其他服务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而在整个时期出口诱发度均比较大的部门有农业、纺织业、批发和零售业、运输、邮电及仓储业和化学工业。表3列出了至少两个年度出口诱发度均位于前十位的部门。
此外,出口对批发和零售业的诱发度在整个时期均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且在2002年和2005年位于各部门之首,一是因为该部门的直接增加值率一直比较高,由于类似的原因而导致出口诱发度较大的部门还有农业、运输、邮电及仓储业;二是因为在投入产出表中,该部门的出口值是批发零售企业为其他各个部门出口商品提供的服务所得,所以其他部门的出口直接影响该部门的出口额,并且由于这种联系的广泛性,诱发该部门产出大幅增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致使出口对该部门增加值的诱发作用比较显著。
而化学工业由于其产品多作为其他部门的原材料来源,所以其他部门的出口会间接拉动化学工业总产出的增加,从而诱发其增加值的大幅增加,因此出口对该部门的诱发度在整个阶段都比较大。
综合来看,随着出口结构的转变,出口对资源密集型产品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部门和服务部门的影响越来越大。
5.出口结构变动的弹性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1987-2005年期间,我国出口结构确实在不断优化。为了衡量出口结构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假定部分部门出口比重变动的情况下来测算出口贡献率。在计算时以2005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即将体现生产技术变动的中间投入系数和直接增加值率固定为2005年的值,而对出口结构向量进行调整,来考察完全由出口结构变动引起的出口贡献率的变化。
表4列出了各类部门中主要代表性部门出口比重变动对出口贡献率的影响。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资源型产品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的出口比重下降使得出口贡献率降低。即在不考虑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时,由于目前资源型产品部门的增加值率普遍较高,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生产和出口结构下其出口比重增加对经济增长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将加剧我国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恶化,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部门中增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化学工业和服务部门出口比重的增加有助于出口贡献率的提高。比较特殊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比重的增加导致出口贡献率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目前该部门加工贸易比重很大,因此该部门的直接增加值率很低,从而提高该部门的出口所带来的效益被其他增加值率较高的部门的出口效应抵消了。
综上所述,在考虑出口结构优化时,不仅要考虑出口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出口对国内能耗和环保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相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加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内投入,提高其对国内的贡献。
四、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笔者基于1987-2005年投入产出可比价序列表分析了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国以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且近年来机电产品和服务业如运输、邮电及仓储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出口比重逐年上升,同时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为代表的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呈下降趋势。
另外,在1987-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序列表的基础上,计算了出口对增加值的贡献率和诱发度。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传统出口产业如农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在早期的作用较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对GDP的贡献逐年上升,所以应大力支持这些产业链较长的部门的出口贸易,并制定相应的出口调控政策来约束资源型部门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等的产品出口。并且通过出口结构变动的弹性分析可以看出,在调整出口结构时不能顾此失彼,应综合考虑出口的经济、环境和能源等效应,促进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