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风险文献综述论文

PPP风险文献综述论文

PPP风险文献综述

薛 淼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9)

摘 要: PPP项目最早出现在英国,是指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一起参与建设运营。在运行过程中伴随着种种风险,国内外关于PPP风险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角度众多,本文从PPP风险的分类、风险的控制方法、风险的分担角度叙述。

关键词: PPP风险分类;PPP风险控制;PPP风险分担

一、国外文献对 PPP风险的研究情况

PPP最早出现在国外,PPP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研究文献都已经相当成熟,对风险的识别、分担和控制都做了系统的剖析。关于国外研究者针对PPP风险的研究总结如下。

对于PPP风险分类的研究,Darrin Grimsey和Mervyn K.Lewis(2002)通过对不同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将 PPP模式的风险划分为:技术风险、运营风险、金融风险、政府风险、项目风险、建设风险、回收风险、环境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共九类。Li B等(2005)以风险来源为基础,将 PPP项目中的风险划分为微观风险、中观风险以及宏观风险三个层面。

对于PPP风险的控制方法研究,Mansoor Dailami和Danny Leipziger(2009)提出可在特许权协议中对关键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融资方式采取一些降低风险的策略。Akbiyikli,Eaton(2004)认为系统风险管理需进行提前预测,而且项目利益相关者要注重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里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量化和应对。Loosemore M 等(2006)概括出PPP项目风险承担主体所需的四项技能,分别是风险调控策略、风险辨别技术、风险应对机制及风险承受能力。

对于PPP风险分担的研究,Engel等(2010)举例说明,出于融资方面考虑,应当将需求风险转移给政府才能达到最优。Olufemi(2013)提出任何PPP的核心原则都是将风险分配给最能以最低成本管理它的政党,目标是优化而不是最大化风险转移,以确保达到最佳价值。

(4)直流输入,有备电:采取直流电源+蓄电池的供电方式。这种方式能为信号源提供高质量的直流电,并在市电停电时保证信号源的工作,适合对网络质量要求比较高,同时信号源为直流输入的场景。

二、国内文献对 PPP风险的研究情况

对于PPP风险分担的研究,李永强和苏振民(2005)认为私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风险分担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如何更好的分担风险,使项目的目标达到最优,需要政府部门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张雷(2015)提出合理的风险分担流程非常重要,这可以让风险分配相对明晰,降低合作方关于风险分配的谈判成本。张亚坤(2017)提出科学的风险分担是PPP利益共享、相互合作的保障,把风险划分给擅长掌控他的一方是确保实现项目风险最小化的最基本原则。

张仲平扫视四周,又仰头往楼上看,他不禁感慨道:“这就是胜利大厦。只要一拍卖,这楼马上就不姓左了。”说着要从徐艺手里拿过那个旅行包。

对于PPP风险的控制方法研究,郭丰菲(2015)认为风险控制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对策,需要一个全面的计划系统,包括预防计划和应急计划,预防计划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应急计划目的是减少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林秉钧(2017)指出在PPP模式下施工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对施工企业的风险点掌控不全、PPP 项目风险评估不够准确科学、PPP项目风险控制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李欣(2017)认为在PPP模式下,由于政府监督机制不完善和市场机制不成熟,造成了一系列的投资风险,应当注意风险预防、风险分担、风险缓解和风险回避,尽量避免和减少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

对于PPP风险的分类研究,谢琳璐(2014)指出PPP项目风险包括宏观水平风险和中微观水平风险。温来成等(2015)的报告中指出PPP 项目风险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划分,按照项目建设运营流程,主要包括:项目识别风险、项目建设风险、运营风险、政策风险等。郭丰菲(2015)指出PPP项目有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是由PPP项目之外因素造成的,内部风险是由PPP模式各参与方的关系出现了不协调造成的。

我国引进PPP模式较晚,对于PPP风险的研究刚起步,关于国内学者针对PPP风险的研究总结如下。

三、结论

PPP风险研究在国外开展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尤其在风险分析模型上达到了前沿水平,为我国PPP风险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国外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PPP风险的分类太简单,PPP项目经营时间长,参与方多,风险因素复杂,必须具体化才能制定合理的管控措施;对PPP项目风险的研究侧重于单一方面,缺乏全过程系统性分析。

(1)研发方面 产品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促进研发设计流程优化、数据积累和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当前,我国有31.0%的企业实现了网络化协同研制,开展了众包设计研发、网络化制造、公共云制造等服务,另外,7.3%的企业开展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研发,通过建立数字化研发平台,对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行快速响应和有效对接,并将用户定制需求快速转化为研发需求,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定制和按需生产,有效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国内引入PPP模式比较晚,因此关于PPP风险的研究不及国外成熟和完善。国内研究集中在PPP模式的定义、优势、特征及风险类别上。根据国内研究成果,PPP项目风险管理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做深入研究:一是要建设符合中国特色和国情的PPP项目,有选择的借鉴国外经验;二是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PPP项目要采取不同的风险评价和分担机制。

参考文献 :

[1] Li B,Akintoye A,Hardcastle C.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

[2] Ng.A.Loosemore.M.Risk allocation in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7.25(1).66-76.

[3] 李虹含.基础设施PPP模式的财政风险监督控制[J].财政监督,2016(03):38-40.

[4] 谢琳璐.PPP融资模式结构的风险分担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338.

作者简介: 薛淼(1994-),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学生,经济学硕士,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标签:;  ;  ;  ;  

PPP风险文献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