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1]2017年在《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筛选和诊断模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组成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叁酯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代谢综合征在全球呈流行趋势,并有向年轻化发展的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加剧,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攀升。代谢综合征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除了多种疾病的同时聚集出现,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外,还会显着提高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国内外广为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鉴于代谢综合征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和根治难度,以及由其带来沉重的个人、家庭和社会医疗负担,提早预防和诊断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尽早找到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管理,以预防其发生,同时在易发病的高危人群中提前诊断筛查,一旦发现及早治疗,对解决代谢综合征这一重大卫生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此前的相关研究,多基于整体人群开展,缺乏针对性。本研究基于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痰湿体质人群开展,考虑到各种统计模型的优势,联合使用多种数学方法,筛选出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建立多个针对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模型,为实现代谢综合征的叁级预防,即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工具,也为实现一定意义上的人群精准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目的通过筛选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构建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模型,为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方案制定和疾病筛查提供科学依据和诊断工具,以实现代谢综合征的及早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758例痰湿体质人群为研究对象,对病例组已患代谢综合征的240例和对照组未患代谢综合征的518例进行问卷调查、量表测量、体格测量、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AS9.3进行统计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即作为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2.基于上述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SAS9.3和Ri386 3.3.2进行模型构建。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Bayes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叁种数学建模方法,选择不需要复杂的临床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的简单变量,开发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模型,并根据模型各自特征,使用不同方法对诊断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研究纳入758例痰湿体质研究对象,代谢综合征患者240例(占31.66%),非代谢综合征518例(占68.34%),其中男性312例(占41.16%),女性446例(占58.84%),平均年龄42.14±10.50岁。2.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筛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3个变量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关,结果如下:地域、性别、年龄、体质量、体重指数、高血压、腰围、臀围、身体脂肪率、背部皮下脂肪厚度、腹部皮下脂肪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叁酯、血尿酸、家族肥胖史、家族糖尿病史、家族高血压史、睡前加餐、饮食偏嗜、吸烟、饮酒、睡眠习惯、痰湿体质得分28个变量是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日进餐次数、饮食定时定量、运动习惯、运动强度5个变量是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9个变量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关,结果按影响因素大小排列:高血压(OR=27.96,95%CI:14.22~54.97)、甘油叁酯(OR=3.47,95%CI:2.56~4.69)、空腹血糖(OR=1.95,95%CI:1.57~2.43)、家族高血压史(OR=1.88,95%CI:1.08~3.26)、腰围(OR=1.07,95%CI:1.03~1.10)、身体脂肪率(OR=1.05,95%CI:1.02~1.09)、痰湿体质得分(OR=1.04,95%CI:1.00~1.07)7个变量为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每日进餐次数(OR=0.30,95%CI:0.15~0.6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01,95%CI:0.00~0.04)2个变量是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模型构建进入模型的变量包括:高血压(X9)、腰围(X10)、家族高血压史(X27)、每日进餐次数(X34)、痰湿体质得分(X47)。(1)Logistic回归模型全部数据建模:模型评价:ROC曲线下面积0.8655。全部数据回代,准确率81.53%,灵敏度64.17%,特异度 89.58%。80%数据建模:模型评价:ROC曲线下面积0.8528。20%数据代入,准确率84.11%,灵敏度65.38%,特异度93.94%。(2)Bayes判别分析模型全部数据建模:模型评价:全部数据回代,准确率80.87%,灵敏度65.42%,特异度88.03%。刀切法准确率79.95%,灵敏度63.75%,特异度87.45%。80%数据建模:模型评价:80%数据自身回代,准确率81.05%,灵敏度65.96%,特异度87.83%;刀切法准确率79.41%,灵敏度63.30%,特异度86.63%。20%数据代入,准确率82.12%,灵敏度65.38%,特异度90.91%。(3)支持向量机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不输出函数式。模型评价:若基于全部数据建模并自身回代,准确率87.47%,灵敏度79.17%,特异度91.31%;若基于前607例训练集样本数据构建模型,607例数据自身回代,准确率87.97%,灵敏度79.79%,特异度91.65%,未参加计算的151例测试集样本数据代入,准确率80.13%,灵敏度63.46%,特异度88.89%。结论1.高血压、甘油叁酯偏高、空腹血糖偏高、家族高血压史、腰围偏大、身体脂肪率偏高、痰湿体质得分偏高为痰湿体质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每日进餐次数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保护因素。2.通过Logistic回归、Bayes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数学建模,可以实现对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诊断筛查,构建的模型具有简便价廉、可靠有效、非侵入性的特点。
张刚[2]2004年在《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和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大量临床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压病、血脂紊乱、中心性肥胖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常在同一个体聚集,WHO在1999年将这种现象定义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并提出了初步的诊断标准,2001年美国NCEP-ATPIII亦提出了MS 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MS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呈明显上升趋势,由其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增加。大量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国内外分别用不同的标准进行了MS 的流行病学研究,但MS的发病存在着较大的地区、种族、社会经济状况等差异,也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为了对重庆地区MS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必要明确本地区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所致的MS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MS诊断标准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对靶器官损害的检出率有无影响。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032例研究对象,其中临床初诊为高血压、糖尿病或二者合并存在的病人815例,无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并且除外严重急慢性感染、肝肾疾病者共217例。其中640例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病组(EH,117例)、糖尿病组(DM,118例)、代谢综合征组(MS,188例)、对照组(217例),进行问卷调查,比较4组研究对象的危险因素特征。其中,代谢综合征采用1999年WHO诊断标准。高血压病(EH)按照1999年WHO/ISH指南的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DM)参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标准,排除1型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815例临床初诊为高血压、糖尿病或二者合并存在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999年WHO标准、仿WHO标准、2001年美国NCEP-ATPⅢ标准、仿ATPIII标准进行诊断。2、方法及指标设计了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危险因素调查表,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的相关病史及治疗情况,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血尿酸(UA)和游离脂肪酸(FFA);留24小时尿测定尿微量
孙晓娟[3]2015年在《南战区师以上干部健康素养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军队师以上干部是领导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研究表明师以上干部健康状态堪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患病率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目前防治慢性病最基本、有效和节约的方法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而健康素养作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在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技能,转变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公共卫生方向研究健康结局多以慢性病作为切入点,然而慢性病种类繁多,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腰腿痛等慢性病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和防治重点均不同。因师以上干部慢性病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而这些疾病多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四种主要的组分(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相关,并且代谢综合征也是慢性病的一种,因此本研究定量研究拟以代谢综合征作为例,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目的:本课题通过描述性回顾和系统评价梳理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假设依据,对南战区师以上干部分别进行健康素养和代谢综合征现况调查,质性分析健康素养与慢性病的关系,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定量研究发现的结果,为师以上干部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回顾、系统评价、Meta分析、问卷调查法、现况调查、多阶段的分层整群抽样、数理统计分析和分析归纳法等方法。首先应用描述性回顾的方法分析健康素养、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重点梳理健康素养定义、内涵和维度、评估工具和相关理论、代谢综合征概念和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国内外健康素养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动态,为下一步健康素养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Meta分析,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男/女不同年龄段、不同研究年份和不同地区的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Meta分析。采用观察性横断面研究的设计方式,选择一份公共卫生视角的健康素养问卷,一份临床视角的健康素养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法、现况调查法,在南战区所辖5个省份采用多阶段的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完成两种视角的师以上干部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判断两种量表适用性。同时抽取当年度师以上干部健康体检相关数据,分析师以上干部健康素养和代谢综合征现状,探讨健康素养和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两者的关系。为验证和完善定量研究发现,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面谈形式和半固定格式的问卷访谈,探讨具备高/低健康素养的师以上干部在关于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的认识上的差异,进一步解释健康素养对慢性病的影响。本研究使用Stata 1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Epidata 3.1进行数据双录入并核对,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用Atlas.ti 5.0软件分析质性研究结果。结果:(一)基于IDF诊断标准(2005年)的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Meta分析1.检索结果。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查找2005年7月至2015年6月间相关文献,共有129篇文献纳入研究。研究总人数为646773名。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发现应用IDF诊断标准,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2.2%(95%CI:20.7%-23.7%)。3.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男性患病率为21.1%(95%CI:19.5%-22.7%),女性患病率为21.8%(95%CI:19.8%-23.7%),男女间患病率的不同不存在统计学意义。≥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6.9%(95%CI:5.6%-8.2%),12.7%(95%CI:9.9%-15.5%),22.2%(95%CI:19.0%-25.4%),30.3%(95%CI:26.4%-34.3%),35.8%(95%CI:30.8%-40.8%)和38.7%(95%CI:34.4%-43.1%)。Cochran-Armitage线性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同年龄段男女患病率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除≥50-60岁年龄段外,其余五个年龄段(≥20-30岁、≥30-40岁、≥40-50岁、≥60-70岁、≥70岁)男女间患病率的不同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男女间总患病率不同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起始研究年份为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患病率分别为12.7%(12.1%-13.3%)、13.1%(9.2%-16.9%)、14.8%(9.8%-19.8%)、26.7%(20.0%-33.3%)、24.7%(18.3%-31.2%)、26.0%(22.2%-29.8%)、23.6%(20.4%-26.9%)、25%(19.1%-30.9%)、20.1%(16.2%-24.0%)、18.8%(14.5%-23.1%)、23.8%(15.8%-31.7%)、20.3%(19.2%-21.4%)和28.5%(27.7%-29.3%)。南、北方患病率分别为19.1%(17.5%-20.8%)和25.5%(23.1%-28.0%)。4.敏感性分析。对于总体患病率、不同性别患病率、不同年龄段患病率、男女不同年龄段患病率、不同研究年份患病率、南北方患病率的敏感性分析,依次单独删除一篇文献,将剩下的研究重新进行合并,表明每项研究均均匀分布在总的合并患病率的两侧,对总的合并患病率影响不大。对于男女患病率的差异性比较和男女不同年龄段患病率的差异性比较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上述两种差异性比较分析中每项研究均均匀分布在总的合并效应量的两侧,对总的合并效应量影响不大。5.发表偏倚。除总体患病率的分析和男性患病率的分析中存在发表偏倚外,其余各亚组分析均不存在发表偏倚。6.Meta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地域对解释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域和研究年份可能解释一部分异质性原因。(二)南战区师以上干部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及危险因素分析1.多阶段的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样本714份,实际完成633份问卷,有效率为88.6%。2.选择《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作为公共卫生视角评价表,《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作为临床视角评价表。结果表明,运用《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和《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633名师以上干部具备高健康素养比例分别为51.82%和100%。3.运用《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师以上干部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51.82%。其中,具备基本知识与信念的比例为54.81%、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比例为1.48%、具备基本技能的比例为98.52%。师以上干部具备健康素养及基本知识与信念、基本技能的比例显着高于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p<0.05),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比例显着低于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p<0.05)。4.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对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有显着影响(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与男性相比具备高健康素养的OR(95%CI)为3.426(1.881-6.242)、年龄的高健康素养OR(95%CI)为0.839(0.796-0.885)、在婚与非婚(未婚、丧偶与离异)相比具备高健康素养的OR(95%CI)为2.463(0.170-0.973)和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具备高健康素养的OR(95%CI)为0.565(0.400-0.800)。女性与男性相比具备高基本知识与信念的OR(95%CI)为0.446(0.267-0.744)、年龄的高基本知识与信念OR(95%CI)为0.944(0.903-0.987)和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具备高基本知识与信念的OR(95%CI)为0.610(0.439-0.847)。未发现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有影响因素的变量。年龄的高基本技能OR(95%CI)为0.829(0.717-0.960)。(叁)代谢综合征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1.调查对象中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代谢综合征患者分别为89人、349人和195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4.10%,55.13%和30.77%。超重且中心性肥胖(52.71%)是高危人群最常见的异常指标。血压升高(70.83%)是代谢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组分。代谢综合征患者4种组分均异常为3人(1.54%),3种组分异常为64人(32.82%),2种组分异常为128人(65.64%)。高危人群3种指标异常为17人(4.87%),2种指标异常为163人(46.70%),1种指标异常为169人(48.42%)。2.单变量分析结果提示,人口统计学变量中性别、文化程度和家族史对师以上干部健康状况有显着的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基本知识与信念与低基本知识与信念相比,代谢综合征的OR(95%CI)为0.228(0.144-0.359)、高健康素养与低健康素养相比,代谢综合征OR(95%CI)为0.524(0.323-0.850)、女性比男性代谢综合征的OR(95%CI)为0.408(0.204-0.818)、年龄的代谢综合征的OR(95%CI)为1.060(1.005-1.118),在婚比非婚(单身、离异、丧偶)相比代谢综合征的OR(95%CI)为0.354(0.145-0.866)、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相比,代谢综合征的OR(95%CI)为1.495(1.015-2.200)、本科以上学历比大专/本科学历相比,代谢综合征的OR(95%CI)为0.495(0.329-0.746)。高基本知识与信念与低基本知识与信念相比,高危人群的OR(95%CI)为0.018(0.005-0.070)、女性比男性高危人群的OR(95%CI)为0.108(0.041-0.285)。(四)代谢综合征与慢性病质性研究结果1.健康素养对慢性病信息获取、处理和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高健康素养和较低健康素养调查对象对慢性病关注程度不同。具备不同健康素养的师以上干部,对慢性病信息的获取过程和处理过程影响不同,而在理解过程中影响结果基本相同,但影响理解的程度不同。2.健康素养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较高健康素养和较低健康素养者在对饮食、身体活动、饮酒和吸烟的认识上差别不大。但是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上,较高健康素养者比较低健康素养者能更具体地说出措施。而戒烟限酒方面较高健康素养者比较低健康素养者执行得更好。结论:(一)近10年来我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是成年人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复杂性,根据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干预可降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进而促进人群健康状态。(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表》更适合本调查人群,有必要加强对健康素养评估工具深层次的研究。影响师以上干部健康素养的因素错综复杂,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采取不同的健康干预方式,以提高师以上干部健康素养,尤其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部队官兵健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以稳定军队发展。(叁)师以上干部代谢综合征情况不容乐观。南战区师以上干部在年龄结构上相似,同一地区部队的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相近,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南战区师以上干部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特别是职业特点和生活习惯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建议根据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群体干预,重点干预低健康素养、中老年、本科以下学历、男性以及有慢性病家族史的师以上干部,可降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促进师以上干部健康状态。建议将腹围监测作为全体官兵健康体检的一项常规指标。(四)具备不同健康素养的师以上干部对慢性病的认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更为具体,在获取相关信息、处理相关信息上存在差异。在理解相关信息方面,低健康素养师以上干部更加困难,而较高健康素养的师以上干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理念不仅更加具体与全面,而且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信念、基本技能有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促进师以上干部的健康。师以上干部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在师以上干部范围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培训,一方面能够得到较大成效,短时间内实现基础知识、技能、信念的快速提高,并逐渐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整体健康素养;另一方面在职师以上干部是国家、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大部分的建设任务,生活和工作压力大,通过提高健康素养改善以代谢综合征为重点的慢性病,对提高其健康状况有显着作用,确保国家、军队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吴光哲[4]2006年在《慢性肾脏病对冠心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与冠心病相关性及其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心内科和心胸外科符合入选标准的冠脉造影患者733例,并对确诊的冠心病病人进行随访。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CMH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慢性肾脏病与冠心病显着相关,肾功能损害程度越重,冠心病的预后越差;随着BUN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高血糖及高血压是慢性肾脏损害的最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冠心病预后显着相关;BUN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显着正相关;冠心病、慢性肾脏病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安静[5]2010年在《针药复合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共分为两个部分:代谢综合征文献综述和针刺复合马来酸罗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文献综述部分:综述一:针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从病因病机、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总共叁部分进行概述。总结近年来中医各家对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概述针刺在代谢综合征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指出针刺在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优势所在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展望针刺干预代谢综合征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切入点。综述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从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评价方法、干预措施等方面对近年国内外代谢综合征研究进行概述。临床研究部分: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马来酸罗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的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予针刺配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针刺复合马来酸罗格列酮可有效改善M患者的临床症状(<0.01),明显优于对照组(<0.01)。治疗组体重指数和腹围的有明显降低作用(P<0.01),而对照组对体重指数(BMI)和腹围(WL)无明显作用(P>0.05)。治疗后两组的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有提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针刺配合马来酸罗格列酮优于单纯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结论:针刺复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体重指数(BMI)、腹围,降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提高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尤其在改善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优于西药对照组。试验期间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提示针药复合治疗代谢综合征安全有效。
王鹤[6]2017年在《结直肠息肉、代谢综合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现已明确其为结直肠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为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并且与胃癌具有明确的相关性。代谢综合征为一种高发的代谢紊乱综合症候群,已明确其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许多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指出这叁种高发疾病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正是围绕这叁种疾病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存在怎样的相关性而展开,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为相关科室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并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分进行比较。首先将其分为结直肠息肉组与对照组、腺瘤性息肉组与非腺瘤性息肉组、高危腺瘤组与非高危腺瘤组,左半结肠组、右半结肠组及全结肠组,分别对各组的年龄、性别、代谢相关疾病患病情况、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进行比较以明确结直肠息肉与代谢综合征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具有怎样的相关性。接下来再将以上分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进行比较以明确结直肠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是具有相关性,具有怎样的相关性。最后将213例患者重新分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组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将两组的代谢相关疾病患病情况、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进行比较以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代谢综合征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具有怎样的相关性。结果:1、结直肠息肉组患者平均年龄57.20±10.92,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2.72±1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2、结直肠息肉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χ2=7.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结直肠息肉组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对照组,χ2=6.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4、结直肠息肉组TG水平1.60(1.12,2.48),高于对照组1.31(0.96,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5、对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检验,结果提示TG水平及糖尿病患病情况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之间存在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90和3.205,P<0.05。6、高危腺瘤组患者平均年龄60.63±9.47,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3.32±1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7、腺瘤性息肉组患者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4.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8、高危腺瘤组与非高危腺瘤组,左半结肠组、右半结肠组及全结肠组的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的代谢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代谢综合征为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当这些患者出现相应消化系统症状时,应考虑行结直肠镜检查。(2)代谢综合征组分中的甘油叁酯水平及是否患有糖尿病为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结直肠息肉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尤其是甘油叁脂及血糖水平。(3)高龄者发生结直肠息肉以及高危腺瘤的可能性大,对于高龄人群,尤其是合并其他危险因素者可将结直肠镜检查作为体检筛查项目之一。(4)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腺瘤性息肉的可能性大,对于HP阳性患者,尤其是合并其他危险因素者,可考虑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5)幽门螺杆菌与代谢综合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郑扬[7]2008年在《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前言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以糖脂代谢紊乱、腹型肥胖和高血压聚集一体的临床症候群,心脑血管的损害是其最主要后果,国内外大量的MS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不同的地区、种族及社会经济状况MS患病率不同,这主要因为其发病受很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此外还受到不同的诊断标准影响。因此对不同地区MS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以往的研究报道中多认为城市MS患病率要高于农村地区,但近几年农村的慢性病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我们过去的调查中发现农村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那么农村MS发生情况如何,有什么样的特点仍一直无明确结论。此次研究选择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在一个高血压高发地区以较大样本量调查MS的患病情况,并采用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MS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以此了解当地农民MS的患病情况,为制定当地MS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初步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在辽宁省高血压高发的地区彰武县进行整群多级随机抽样,在彰武县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随机抽取一个乡,计5个乡,其中4个乡随机抽取2个村,1个乡随机抽取1个村,共计9个村。对村中年龄大于20岁的成年居民进行调查,共计调查4780人,其中男性1798人,女性2982人,年龄范围为20~84岁。二、调查内容和检测指标在现场以询问和测量的方式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询问一般特征、吸烟史、饮酒史、饮食情况和其它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家庭成员患高血压情况等;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现场每人采血5ml(隔夜空腹),经离心后分离血清,分装冰冻于-20℃用于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叁、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是据2004年我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的诊断标准(CDS):符合以下4个组成成分中的3个或全部者: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0kg/m~2;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及(或)餐后2h血糖≥7.8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血脂紊乱:空腹甘油叁酯(TG)≥1.7mmol╱L及(或)空腹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血压的测量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生化指标的检测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负责完成,血糖、甘油叁酯、HDL-C水平采用日本第一化学公司提供的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150型,用比色法进行分析。四、资料统计分析方法调查后的资料经质量检查后录入微机,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所用的分析方法有x~2检验、趋势分析和Logistic回归,所用的分析软件为SAS9.0,统计学上的显着性水平规定为α=0.05。采用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患病率进行标准化。结果一、代谢异常成分和代谢综合征的人群患病情况1、代谢异常成分及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代谢成分中体质指数(BMI≥25 kg/m~2)的异常率30.67%;血压异常(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率为47.09%,收缩压异常(收缩压≥140mmHg)率39.33%,舒张压异常(舒张压90≥mmHg)率37.85%;血糖异常(血糖≥6.1mmol/L)率6.70%;甘油叁酯异常(空腹TG≥1.7mmol/L)率25.2%;高密度脂蛋白异常(空腹血HDL-C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率2.1%。代谢异常成分BMI在男性和女性患病无统计学差异,收缩压、舒张压、血糖、TG在男女患病有统计学差异,均为男性患病高于女性,高密度脂蛋白在男女患病有统计学差异,女性患病高于男性。在调查的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为524人,患病率为11.00%,其中男性患病数为231人,患病率12.8%,女性患病人数293人,患病率9.8%。男女患病有明显差异,男性患病高于女性,经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6.43%。2、代谢异常成分及代谢综合征的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代谢异常成分中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TG在不同年龄段的患病不同,有统计学意义,并呈现随年龄增长代谢异常成分患病增多的趋势。代谢异常成分中HDL-C在不同年龄段患病无统计学差异,无随年龄增长异常代谢成分患病增多的趋势。代谢综合征在不同的年龄段患病不同,并呈现随年龄增长代谢综合征患病增多的趋势。3、代谢异常成分及代谢综合征的民族分布情况在各民族代谢异常成分患病的比较中,BMI和血糖、TG、HDL-C各民族患病无明显差别,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比较中,各民族之间的患病不同,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汉族收缩压的异常率较高为40.4%,满族最低为30.4%。各民族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民族代谢综合征患病无差异。4、代谢异常成分及代谢综合征的地区分布情况在各乡镇的代谢成分异常率的比较中,BMI、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TG、HDL-C异常率在各乡镇之间不同,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MI异常率较高的地区为哈尔套地区,为39.4%,收缩压异常率较高地区是后新秋地区,为47.5%,舒张压异常率较高地区是章古台地区,为43.1%,血糖异常率较高地区是章古台地区,为8.1%,甘油叁酯异常率较高地区是后新秋地区,为31.1%,高密度脂蛋白异常率较高地区是章古台地区,为2.9%。各乡镇代谢综合征患病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章古台地区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最高,为13.6%。二、代谢综合征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以代谢综合征为因变量,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除了吸烟、饮水类型、咸菜用量、冠心病遗传史外其他因素在对照组与病例组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叁、代谢综合征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检验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性别、年龄、饮酒、高血压的遗传、脑出血遗传、每日用盐量放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其中年龄、性别、高血压遗传、每日用盐量与代谢综合征有关,年龄、男性、高血压遗传、每日用盐量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易患危险因素。四、患过脑卒中疾病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代谢综合征在患过脑卒中疾病的病例组和没患过脑卒中疾病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患过脑卒中的病例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比较高,提示代谢综合征可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五、患过冠心病的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代谢综合征在患过冠心病的病例组和没患过冠心病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患过脑卒中的病例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比较高,提示代谢综合征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六、代谢异常成分与心脑血管患病的关系代谢异常成分数与脑梗塞、脑出血、心脑血管患病数呈现趋势性,伴随着代谢异常成分数的增加患脑梗塞、脑出血、心脑血管疾病数也呈现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代谢异常成分数达到3个时,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是最大的。讨论近年来由于饮食等生活习惯的改变,经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各国的代谢综合征患病呈上升趋势,其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明显增加,而且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因素,还受到诊断标准的影响,因此研究不同地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和影响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有利于针对调查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减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在此次调查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1.00%,河北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4.2%,广东省中山市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91%(CDS标准),各地区调查时采用诊断标准不同,此外未经人口的标化,因此不适合直接比较。在2000年代谢综合征的调查中(IDF标准),年龄标化后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比较中,北方的患病率高于南方,城市的患病率高于农村。此次调查中男性血压异常率、血糖异常率、血脂的异常率、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都高于女性。在一些研究中,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要高于男性。此外各年龄段的代谢异常成分、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不同,表现为高年龄段的患病率要高于低年龄段,并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与大多数研究结果相同。在民族的分析中,除了汉族居民收缩压和舒张压异常率高于满族、蒙古族以外,其他代谢成分指标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在汉族、满族、蒙古族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在少数民族聚集的新疆地区,汉族居民的代谢成分中的BMI、血糖、TG、HDL-C指标的异常率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都高于当地的蒙古族居民。在各场乡代谢异常成分和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分析中,各场乡代谢异常成分和代谢综合征患病不同,因此对代谢异常成分和代谢综合征患病较高的地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二、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在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时,其中年龄、性别、每日用盐量、高血压的遗传都表现出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年龄的增长作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一致。在本次研究中,性别中的男性成为了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主要因为此次调查中男性患异常代谢成分率和代谢综合征率高于女性,与蒋建华等人研究的结果一致,国外研究也表明女性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低于男性是因为女性拥有雌二醇的抗氧化的保护作用。每日用盐量是饮食中盐类摄入量的表现,在以往的研究已经发现盐类摄入超标是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组分之一,并有研究表明以盐类摄取为代表的血压升高机制可以诱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又可以促进高血压并发症的进展,此外胰岛素抵抗导致了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导致糖类和脂类的代谢异常,使代谢异常成分增多。高血压的遗传作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患代谢综合征的机率高。因此提示父母有一方患高血压的人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组分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了解某一地区的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和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控制代谢综合征患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主要的代谢异常成分为高血压、高BMI、高TG,因此应加强这些因素的控制,减少代谢异常成分和降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叁、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以前大多数的调查都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叁次报告(NCEP-ATPⅢ)的诊断标准,各诊断标准的提出侧重于不同的角度。在国内对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与中国糖尿病学会(CDS)关于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比较分析中发现这两种诊断标准具有较好的符合率(79.95%),这两种标准诊断的MS患者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率类似,表明两个标准都可以用于中国人群,也能够很好的反映中国居民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四、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在对脑卒中、冠心病的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分析中发现,代谢综合征可能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且发现伴随着代谢异常成分数的增加患脑梗塞、脑出血、心脑血管疾病数也呈现增加,因此可以认为代谢综合征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较大,有队列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心脑血管发病率要明显高于不患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此次研究主只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应进一步加强对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深入探讨。由于代谢综合征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有必要继续研究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中那个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是最大的,此次研究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应开展代谢异常成分患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队列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主要代谢异常成分为体质指数、高血压、甘油叁酯。其中年龄、男性、每日用盐量、高血压的遗传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易患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及代谢异常成分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王宝[8]2014年在《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干预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危害极大,发病率高,尤其在老年人群存在更高的发病率,因此老年代谢综合征就更需引起广大医患的关注。中医药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老年代谢综合征有着怎样的证候学特征、中医药干预老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现状如何,目前缺乏针对性研究。研究目的:补充代谢综合征老年患者中医证候学资料,了解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药干预疗效的现状,掌握影响老年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的提高提供证据支持。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检索CBM、CNKI、WanFangData、VIP数据库,收集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对纳入研究文献的证型种类、各证型病例数等资料运用Epidate31建立数据库,最后通过SPSS170进行频数统计并得出结论。2临床调查。对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医症状、证候、相关影响因素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3META分析。检索数据库PubMed及CNKI、VIP、WanFangData、CBM,纳入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与西药比较的干预老年代谢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质量评价标准并采用软件RevMan5.2进行Meta分析。4前瞻性研究。根据是否接受中药治疗,在接受饮食运动教育的前提下,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西药基础治疗组和西药基础治疗组各28例。6周随访一次,共随访2次,观察患者相应中医症状证候变化情况。5岁运相关性研究。通过病例资料收集患者出生日期,并与身份证或医保卡进行核对。根据患者出生时间,推算其胚胎孕育年份。对181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与31例老年非代谢综合征人群胎孕期年份的岁运分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按照入排标准最后得到文献15篇。15篇文献中出现的病例总数为2744例。将类似证型在尊重文献的基础上尽量合并,最后总结出中医证型21个,出现频率前叁位的证候分别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瘀血阻络,其它常见证候还有阴虚热盛、阴阳两虚、痰浊内蕴等,其主要证候类型为虚、痰、瘀、湿,涉及主要脏腑为脾、肾、肝、胃。2①老年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相比,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相关疾病家族史及累计坐位时间越长为老年代谢综合征发病的正相关因素。老年组和中年代谢综合征组相比,经卡方分析,家族史、吸烟、饮酒、喜甜食、喜辣味5方面在中年组患者中所占比均比例老年代谢综合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0、<0.000、<0.002、<0.004、<0.005。②观察组血尿酸值、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高,而观察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较中年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老年代谢综合征组出现频率前6位的症状依次为急躁易怒53.04%、神疲乏力51.93%、口渴多饮44.75%、眠差43.09%、便干41.44%、腰膝酸软40.88%。出现频次前叁位的舌脉分别是舌淡74.59%、苔白66.3%、舌紫暗39.78%、脉弦69.06%、脉细56.91%、脉沉32.04%。出现频次前叁位的证候类型分别是血瘀56.91%、阴虚38.12%、热邪32.58%,出现频次前叁位的脏腑部位分别是心56.91%、肝55.25%、肾54.7%。④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口渴多饮、盗汗、苔白、苔干少津、脉涩为老年人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经卡方分析,肢体困重、头面烘热、自汗、便稀在中年组中所占比例均较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5、0.01、0.000。畏寒肢冷、夜尿多在老年组所占比例均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0.000。⑤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阴虚、气虚、阳虚、血瘀为老年人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常见危险因素,脾脏为患亦为老年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正相关因素。经卡方分析,阳虚、血瘀、肾在老年组所占比例均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0.01、0.05。⑥经卡方分析得出,在脏腑定位方面,60-69年龄段肝脏部位较70-79年龄段为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80岁以上年龄段在脏腑部位脾方面较60-69年龄段出现频次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经卡方分析得出,在证候分布方面,2-9年病程组、10年以上病程组血瘀证出现的频次均较0-1年病程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脏腑病位脾出现的频次方面,10年以上病程组较0-1年病程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心悸、便干在老年糖尿病组较老年代谢综合征组常见。气虚、热邪在老年代谢综合征组较糖尿病组常见,而大肠为糖尿病组较老年代谢综合征组常涉及脏腑。3①经检索最后得到采用中药与二甲双胍比较的文献1篇,未做Meta分析,但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所观察指标进行了再次统计分析。中药在改善TG、HDL-C方面疗效优于西药。②经检索最后纳入4篇采用中药联合西药与西药比较的文献。2篇文献报道了对TG的比较研究,结果MD=-0.22[-0.37,-0.06],P=0.006,有显着差异,表明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TG方面较西药有优势;有4篇文献报道了对BMI的研究,结果MD=-0.87[-1.04,-0.70],P<0.00001,有显着性差异,表明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BMI方面较西药有优势。4以分组为自变量(中西药组:1,西药组:0),疗效为因变量(症状消失:1,症状尚在:0),症状消失人数为频数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分析,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症状便干方面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病变部位大肠方面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5以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少水(有:1,无:0)、太木(有:1,无:0)、少火(有:1,无:0)、太土(有:1,无:0)、少金(有:1,无:0)、太水(有:1,无:0)、少木(有:1,无:0)、太火(有:1,无:0)、少土(有:1,无:0)、太金(有:1,无:0),以是否患有代谢综合征为因变量(患:1,未患:0),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胎孕期岁运少水为老年人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经卡方检验,观察组中岁运少水、岁运太金所占比均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42。研究结论:1老年代谢综合征具有其自身的中医证候学特征。老年MS有以血瘀为主、阴虚常见、兼有热邪,脏腑定位涉及心、肝、肾的证候特点;代谢综合征患者在由中年向老年转化的过程中,其中医证候有向阳虚、血瘀发展的趋势;随着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病程的延长,脾虚、血瘀的矛盾将逐渐突出;血瘀贯穿老年代谢综合征的各个年龄段。气虚证和热证可能为老年糖尿病合并MS的危险因素。2关于中药干预老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在改善TG、BMI水平上较单纯使用西药有优势;在缓解大便干燥方面较单纯使用西药效果更佳。3有代谢综合征或其相关组分家族病史、白天累计坐位时间越长、胎孕期岁运少水的老年人更易患代谢综合征。
刘婷[9]2017年在《吉林省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代谢综合征是指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症及微量白蛋白尿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的聚集状态,其最直接后果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代谢综合征中每一项组分异常都分别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多种组分异常的同时合并进一步加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据统计全世界约1/4-1/3的成年人受到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并且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日趋增高,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的:初步确定吉林省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患病率,了解代谢综合征各组分聚集情况及不同组合形式的患病率情况,分析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为制定有效的代谢综合征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以减少代谢综合征对心血管疾病的―贡献‖,更好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方法:本次调查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定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延吉市、辽源市、通化市、扶余市共6个项目地区,以社区或村为单位开展筛查,初筛调查人数共36558人。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采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一下发并调试安装的电子化数据采集平台进行信息录入,包括基本信息登记、初筛采集数据、心血管健康状况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信息、体格检查数据(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呼气峰流速)、实验室检测数据(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心血管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等信息,同步录入至项目数据采集系统,上传至国家项目办数据平台。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水准设为a=0.05,计量资料采用c±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代谢综合征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c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本调查最终得到有效的问卷信息与测量指标共34025份,调查对象的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为(55.10±9.95)岁;男性14112例(41.5%),女性19913例(58.5%);汉族32622例(95.9%),朝鲜族1143例(3.4%)。(2)吉林省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2.5%(11043例),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3.4%(3302例),女性患病率为38.9%(7741例),65~75岁组患病率较高(39.3%),35~44岁组患病率较低(21.7%)。除民族外(P>0.05),不同组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血糖异常、高甘油叁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患病率在34.7%~54.9%范围内。其中,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较高,为54.9%(18668例),高甘油叁酯患病率较低,为34.7%(11797例)。(4)代谢综合征各组分聚集情况中,0、1、2、3、4、5种组分异常者分别占29.3%(9974例)、22.9%(7787例)、15.3%(5221例)、16.4%(5570例)、11.5%(3903例)、4.6%(1570例)。各组分聚集情况中主要以0种组分异常者居多,3种及以上组分异常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聚集数目增加逐渐下降。(5)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不同组合形式中,以叁项组分异常组合患病率较高(16.4%),其中,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血糖异常组合形式患病率较高(4.9%)。男性以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血糖异常组合形式患病率较高(4.6%),女性以五项组分全部异常组合患病率较高(5.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结果显示,年龄增长、女性、丧偶者、文化程度较高者、失业和退休人员、高饮酒频率、超重或肥胖人群、打鼾均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2015年吉林省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2.5%。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提示中老年人群应成为代谢综合征防治的重点人群,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人群。(2)吉林省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以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较高,其次为血压异常,高甘油叁酯患病率较低。(3)代谢综合征各组分聚集情况为0、1、2、3、4、5种组分异常的构成依次为:29.3%、22.9%、15.3%、16.4%、11.5%、4.6%。应重点加强对至少有1种组分异常聚集和以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血糖异常为组合形式的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预防和干预。(4)年龄增长、女性、丧偶者、文化程度较高者、失业和退休人员、高饮酒频率、超重或肥胖人群、打鼾均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痰湿体质人群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筛选和诊断模型构建研究[D]. 梁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2]. 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和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D]. 张刚. 第叁军医大学. 2004
[3]. 南战区师以上干部健康素养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D]. 孙晓娟. 第叁军医大学. 2015
[4]. 慢性肾脏病对冠心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 吴光哲. 第二军医大学. 2006
[5]. 针药复合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D]. 安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6]. 结直肠息肉、代谢综合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王鹤. 吉林大学. 2017
[7]. 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D]. 郑扬. 中国医科大学. 2008
[8]. 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干预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D]. 王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9]. 吉林省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刘婷. 吉林大学. 2017
标签: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论文; 代谢综合征论文; 高血压论文; 慢性病论文; 糖尿病和高血压论文; 痰湿体质论文; 高血压诊断标准论文; 高血压治疗论文; 健康素养论文; 健康标准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