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论文_肖亚春

衡东县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湖南衡阳 421400

【摘 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提取本院2016年度各科室上报的102例因头孢类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科学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影响,但与患者的情绪、环境、饮食习惯、过敏体质、过敏有一定关系;且由头孢类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中,主要为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头孢类抗菌药物应用较为频繁,其体现防治治病作用的同时也会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要通过合理规范的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效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诱发因素;不良反应类型;预防处理

头孢类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高效等特点,能有效地抑制和杀灭致病微生物,从而避免患者发生感染[1]。一般在临床应用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使用合理的抗菌药物予以抗感染治疗,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便是头孢类抗菌药物,其疗效显著,抗感染效果明显。目前除了治疗性使用抗生素外,预防性的抗生素的使用率也在逐年上升,由于居高不下的抗生素使用率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以致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加大对此类药物使用率的控制和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现本文也将着重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方式,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提取本院2016年度各科室上报的102例因头孢类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年龄集中于22~67岁间,平均年龄为(44.5±22.5)岁,女49例,年龄集中于19~72岁间,平均年龄(45.5±26.5)岁;且所有患者在给药前均进行过皮试,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及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评判标准参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评定标准。

1.2研究方法

将本院各临床科室在2016年度上报的102例因头孢类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分析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及临床表现,并找出相应解决方案。同时将本次实验所获数据以率表示,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将年龄、性别、情绪、环境、过敏体质、过敏史、饮食习惯等指标纳入统计范围,考察采用单因素分析,以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下表可知,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影响,其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患者的情绪、环境、饮食习惯、过敏体质、过敏有一定关系,其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2.2通过分析可知,由头孢类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比例高达57.84%,其次是肝毒性、肾毒性、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其他/综合性不良反应,比例为42.16%,详见下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肝功异常、血液学反应及局部反应,因此对此类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为:对需准备使用的头孢类过敏患者禁用、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过敏患者慎用、肾功能受损患者应慎用或调整剂量后再使用,及对连续使用两周以上的患者应密切注意是否有菌群失调情况等。

抗菌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物因素、医源性因素、患者因素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均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影响患者生命健康,或致残、致畸、致癌,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甚至死亡[2]。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加大对抗菌类药物安全性的把控,合理、有效的用药[3]。且一旦确认为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如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就地抢救、开放静脉,及时注射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必要时采取其他的防护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若为使用过量的药物而引起的中毒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滴注5%-10%的葡萄糖液进行解毒;若出现了其他的严重不良反应,除了立即停止用药外,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抗过敏,保护器官功能等,总之对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加用对症治疗的药物予以处理。

同时加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临床应用时,医护人员应加强警惕,在整个治疗期间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医师需熟练掌握各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禁忌证及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同时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加强医务人员的药理基础知识,避免误用或混合使用[4];同时在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首先充分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特性、有效性与安全性,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要有药物警戒性,并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品种,其次建立规范、准确的不良反应测试方法及不良反应观察和判定标准[5],同时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给药,按要求保存药品,以规范用药。

综上所述,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头孢类抗菌药物应通过合理规范的使用,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效率,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祖德,鲁燕侠,刘晓军,等,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68-1869.

[2]伍艳.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28-130.

[3]贺艰,田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月刊),2009,11(12):16.

[4]刘彩霞.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81-82.

[5]师桂英,张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39.

论文作者:肖亚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临床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论文_肖亚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