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德育的渗透论文_黄江艳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德育的渗透论文_黄江艳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的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的渗透就显的尤为重要了。高中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当然包括属于自然科学的数学。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例,从五个方面讲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德育的渗透。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普通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渗透数学文化,体现人文精神。课堂上,我会结合课本知识,讲述数学发展的光辉历史,激起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比如 :在函数的运用一章节中方程求解问题上,我会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在约公元50~100年就编成了《九章算术》,以算法形式给出了求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正系数三次方程根的具体方法。而在国外对方程的研究最早的要到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给出了一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了解中国数学的历史,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向往。

我还会讲述数学家的事迹和卓越成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激励学生,促使其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一节中,我会介绍画法几何与蒙日的故事。在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一章节中,我会讲解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让学生知道《原本》为数学发展竖起一面旗帜,并成为理性思维的象征。让同学们向数学大师欧几里得学习,并立志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2、利用数学的推理证明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

数学中的每一个公式、定理、推论,以及它们严格的证明,都是在前人大量的生活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学生要理解甚至是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勤奋自强的探索精神。

3、在认知数学规律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人们认识的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例如:在引出函数的一般概念时,先从学生学过的具体函数(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和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温度的变化、出租车的计价、人均GDP的变换、炮弹的发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入手,抽象出函数的一般概念和性质,使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这充分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立体几何的内容上,以长方体内点、线、面的关系为载体,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数学归纳法等等都反映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数学自身充满了矛盾、运动、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补集的补集为原集、逻辑连接词"或、且、非"中的 都体现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观点;高中数学中的单调递增与单调递减;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函数中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表达式,体现出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借助图形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等等,这些都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

在圆章节中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小于半径r时,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随着直线慢慢移动到d=r时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接着直线再移动到d>r时再次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类似地,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心的距离d小于半径之差R-r时,圆与圆内含;当d=R-r时,圆与圆内切;当R-r<d<R+r时,圆与圆相交;当d=R+r时,圆与圆外切;当d>R+r时,圆与圆相离;课堂中讲这些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知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充满了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以启示,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利用数学图形之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有些同学认为数学枯燥而缺乏情感,无法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事实上,只要教师精心发掘,耐心引导学生用心发现,用心感受,数学还是拥有很多的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数学美特别体现在对称性和和谐性。比如: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指数函数 关于y轴对称;对数函数

关于x轴对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图形关于直线y=x对称。数学之美还体现在解析几何的"设而不求"。等等。教学中应该抓住时机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数学之美,并学会鉴赏数学之美。

5、利用合作交流的互动过程对学生渗透德育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在合作互动过程中,同学之间协作监督学习,你帮助我,我监督你,你问我答,互相评论,等等形式的活动,每位同学在讨论合作交流过程中,不仅仅有思维的碰撞,能力的提高,更能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尊重他人的思想,尊重他人的成绩的社会道德,克服自傲、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道德。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更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这要求教师能够善于发现和引导,挖掘一切可能的因素,结合学生思想的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才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论文作者:黄江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德育的渗透论文_黄江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