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音域宽广和音色丰富等特点,在培养学生音乐演唱能力和音乐兴趣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本文则从课内课外相结合和创新教学方式等分析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望给予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有效性 途径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持续改进,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力。音乐作为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学科,成为了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其中合唱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1.学校缺乏重视合唱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学合唱教学设备过于老旧,甚至缺乏合唱设备。虽然学校设置音乐教室,但已有多媒体设备老化,基本很少维修,音响效果欠佳,严重影响音乐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当前很多小学都有相应的课外活动,但基本没有合唱活动,究其原因多和教育部门下达的文件和指示有着紧密联系,如果相关部门有指示,学校自然而然会如火如荼的开展,没有则完全不会主动组织合唱活动。部分学校定期开展的文艺汇演中,虽然在后期阶段也有合唱,但其形式多为独唱的伴奏,没有典型的合唱划分,无法凸显合唱教学的特点。
2.合唱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采取的合唱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合唱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音乐教师讲解合唱气息控制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和音准掌握需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事实上,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均存在认识不足的现状,因而普遍在教学中运用填鸭式教学,无疑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途径
1.课内课外有效结合
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校外和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均为学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小组或社团。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合唱教学的发展。如果想要顺利推动合唱活动并收获良好效果,那么就需要将课外和课外活动相结合。首先课内方面,音乐教师需在教学中渗透合唱理论;哪一门学科学习都需要长期积累,合唱教学也不例外。如果音乐教师只在固有的合唱课程内开展教学,忽略课外指导,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音乐教师在歌曲教学中适当改编教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合唱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材是师生对话的文本,教师可以重组、拓展、延伸、补充教材,因而音乐教师可以从“做歌曲”角度挖掘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二次创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新型教学发展观明确指出,创新是音乐教育的最高境界,合唱作为动态化实践活动,属于群体性共同思维和创作的音乐活动,音乐教师合理的铺垫可以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以《小小作曲家》一课为例,这首歌曲由大河、小溪、山泉三种不同音色的音响组成,其中大河的哗哗声,小溪的淅沥声以及山泉的叮咚声都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画面。音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do re mi进行击拍或演唱,这种形式可以强化对do re mi的认识。每一首音乐作品均有二次创作的空间,教师应不断探索音乐教材,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此外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合唱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教师有义务组织课余艺术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合唱团作为课外艺术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更能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合唱知识运用于实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合唱能力。教师在划分合唱团声部方面可以根据学生音高和音色,一般高音较好的学生担任旋律声部,教师在此方面也要适当放宽要求,对低声部学生要求偏高,并在此过程中适当调整节奏和音准概念较好的学生,排练中从声音到歌曲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少,由此一来才能真正地提高合唱教学效率。
2.创新合作教学方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应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缺乏较强的主观学习意识,参与学习也和兴趣驱动有关,因而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音乐学科对学生天赋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准确把握音乐旋律才能真正掌握该门学科实质性的知识。例如合唱教学中除了要为学生传授歌唱技巧外,还要为学生介绍合唱曲目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在此过程中需要积极和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明确自身存在哪些弱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同一首歌》一课为例,教师先为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确该用哪种情绪和感情合唱,并让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再传授歌唱技巧,经反复练习后才能提高学生合唱水平。其次运用乐器演奏;毫无疑问,成功的合唱需要台下反复的练习。但对于年龄偏小且性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这种练习方式较为枯燥。对此,音乐教师可以在合唱教学中适当添加乐器演奏,增强合唱教学的新鲜感。加入乐器演奏后可以改变整个合唱的音色和节奏感,间接训练学生合唱能力,更能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当学生发觉自身合唱水平有所提高,就会有更为充足的自信心参与到后续的合唱学习当中。以《爱我中华》一课为例,教师在合唱中就加入了钢琴,歌曲也因此变得更有冲击力,学生的合唱水平在明快的节奏中也逐渐提升。再以《撑着歌声的翅膀》一课为例,音乐教师则引入竖笛,由于这首歌曲较为简单,教师运用分声部自学方式,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自主学习歌曲旋律,起初大部分学生还只是轻声哼唱,然而教师在分组指导时则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跑调走音现象,之后音乐教师挑选一名学生吹奏竖笛旋律,其余学生在竖笛的伴奏下演唱,大幅度提高了合唱效果。第三采取竞争方式;通常合唱即教师组织一个团队并反复训练指定的曲目,这种教学模式较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抗拒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合唱能力。对此,音乐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合唱队,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曲目以及演唱方式,必要时还可让学生自主创作歌曲,这种竞争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最大限度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合唱教学目标。以《可爱的苹果》一课为例,教师根据男女比例将班级学生分为两个合唱队,之后让学生自主地组织练习合唱曲目,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在班级内合唱展示,最后由音乐教师点评,归纳总结每个合唱队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学生因竞争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合唱能力和自主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适用于音乐教学,还适用于其他事物,因为在竞争中培养出学生不怕输的精神都会成为学生宝贵的人生财富。此外通过竞争还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便于在后期更为明确的认识自己,提高合唱以及其他音乐方面的技能。
总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在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能力、审美意识和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品质。音乐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应不断反思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锻炼学生呼吸、发声方式以及歌唱习惯,最重要是采取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强化合唱能力,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虹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内蒙古教育,2017,(18),108-109。
[2]贺平艳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考试周刊,2018,(38),177-177。
[3]丁萍倩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7,(4)。
[4]杨颖笑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3)。
论文作者:徐林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合唱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方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