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韦菊林

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韦菊林

韦菊林

【摘 要】 目的 探讨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01月--2014年06月收治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24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5.21±3.65)岁,平均病程(24.35±2.39)月。进行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记录并分析治愈率,术后有无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一次性治愈率为98.00%,且术后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复发,进行2次手术后治愈,并且未在复发。手术过程中技术后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关键字】 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 经鼻内窥镜手术

霉菌感染的发病率近几年来有增高趋势,这与环境气候的变化以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有关。机体霉菌的感染,会在鼻窦内产生成团的孢子,即霉菌球,最常发生于上颚窦,霉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与非侵袭性两类[1]。非侵袭性鼻窦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涕中带血或分泌物,伴有异味。对于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首选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为进一步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笔者就我院收治的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50例,给予相应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01月--2014年06月收治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24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5.21±3.65)岁,平均病程(24.35±2.39)月。50例患者中,单纯上颌窦受累的患者39例,39例患者中,32例为单侧,7例为双侧;上颌窦、筛窦受累的患者11例。50例患者通过鼻腔检查发现,15例患者中鼻道狭窄并有息肉;37例患者鼻腔黏膜慢性充血,13例患者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15例患者鼻中隔偏移,19例患者有干酪样鼻腔分泌物。所有患者行CT检查,病变鼻窦内均有高密度影变化,病变部位密度不均匀,部分患者病变部位出现不规则钙化,少数患者存在上颌窦骨质破坏。

2.手术方法

依据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以及身体状况选取适宜的麻醉方式。患者麻醉后,利用Messerklinger进行上颌窦开窗及筛窦开放术,如若术中发现中鼻道或窦口存在息肉,则首先在内镜下进行息肉钩突切除。切除息肉后进一步扩大上颌窦口,并开放筛泡,患者如果存在鼻中隔弯曲,并且手术入路有严重影响,需要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筛窦亦有炎症或霉菌存在,及时切除。利用鼻内镜观察上颌窦窦腔内状况,用弯头吸引器及息肉钳将内下角及窦底壁霉菌团块彻底清除。术中尽量保留窦腔粘膜,水肿黏膜一并保留。若霉菌团块体积较大,无法一次性取出,以鼻窦咬切钳对团块进行切割,并逐次取出。水肿黏膜一并保留。以生理盐水于直角吸引器反复加压冲洗窦腔至无脓性分泌物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相关人文关怀,无特殊情况术后2天进行鼻腔填塞物抽取,患者需常规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天2次,7天左右无异常准许出院。出院后需定期进行复查,出院第一个月每周复查一次,第二个月每两周复查一次。复查主要为防止窦口缩小,鼻内镜下进行囊泡清理。

结 果

5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均未有相关并发症。按手术计划,与手术后第2天进行鼻腔填塞物抽取,并进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所有患者均未用抗真

作者单位:835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四师医院

菌药物。经统计有49例患者术后治愈,治愈率为98.00%,并且术后两年内进行定期随访,患者均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霉菌性鼻窦炎复发,分析与手术治疗后窦口阻塞,导致引流不畅,进而导致复发。进行第二次手术后清理残留霉菌团块后患者治愈,随访无复发。

讨 论

霉菌为机会性致病菌,当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或因鼻腔局部阻塞霉菌会有生长繁殖的几率。几乎所有的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均会迁延为慢性鼻窦炎,通过对鼻腔分泌物的培养,霉菌培养阳性可以确诊该病[2]。分析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组织病理学是否均有侵袭性,将霉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型和非侵袭型。非侵袭霉菌性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涕(或伴有血丝)、分泌物异味明显,患者头痛难忍、面部胀病甚至麻木等[3]。患者进行上颌窦冲洗,冲洗引流液中有能发现豆渣样分泌物物,色灰暗或黄。内镜检查可见鼻窦内呈灰黑、灰黄、黄褐等颜色如泥沙或结石样团块。患者鼻窦冠状位CT具有区别于细菌性鼻窦炎的特征性表现:病变部位密度增高,局灶性点状或者絮状类似高密度影,与霉菌内的钙盐沉积密切相关,多数患者会有胀性骨质破坏[4]。

霉菌性鼻窦炎无论侵袭与否,其治疗均首选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患者术后预后的关键为病变窦腔内的全部霉菌能否完全清除。术后病变部位是否通畅,对于改变霉菌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降低复发率也有重要影响。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能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组织,解除鼻腔鼻窦阻塞引起的引流不畅问题。手术过程中避免鼻窦开放过大,并对病变部位反复冲洗,减少霉菌的残留。要注意手术过程中对于窦腔粘膜,水肿黏膜的保护,粘膜损伤严重术后易发生窦口缩小甚至粘连[5]。

本次研究显示,50例患者一次性治愈率为98.00%,且术后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复发,进行2次手术后治愈,并且未在复发。手术过程中技术后未有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对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王文彬, 张明. 霉菌性鼻窦炎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4): 99-99.

[2]赵加银. 25 例霉菌性鼻窦炎经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23): 21-21.

[3]阿孜肯, 卫列斯, 哈纳提, 等. 霉菌性鼻窦炎的 CT 特征性表现与其诊断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 21(2): 98-100.

[4]张学军.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 46 例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 2012, 18(20): 79-80.

[5]赵亮, 谢洪, 白云波, 等. 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35 例[J]. 中国内镜杂志, 2012, 18(3): 311-314.

论文作者:韦菊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韦菊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