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情况。方法 收集抚顺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进行溶栓后的血压管理进行分组,血压管理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7±4.3)分]和血压管理组[(19.2±4.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0,P > 0.05);治疗后血压管理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6±1.3)分]优于对照组[(10.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07,P < 0.05)。血压管理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 < 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血压管理组溶栓后梗死灶继发出血率(0.0%,0/60)明显低于对照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 <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实施血压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血压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脑血管病变对于医疗资源的占用加大,同时加重社会经济负担,从而促使其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常见的类型,有资料显示[3-4],脑梗死急救时血压和溶栓前后血压对于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示血压和梗死后出血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抚顺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血压管理对预后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70例,女50例,年龄56~79岁,平均(64.5±10.4)岁,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5],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病例。纳入标准:脑梗死患者在3 h内发病并且没有意识障碍,通过CT扫描无颅内出血症状,无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本人或者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同意溶栓治疗并且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发病时间大于3 h,无法确定发病时间,出现意识障碍,CT证实颅内出血,伴有明确癫痫发作,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急性或颅内动脉瘤病史,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微或迅速改善,最近3个月有颅内手术、头外伤或卒中史,有明显出血倾向,近期接受抗凝治疗,血糖低于2.7 mmol/L。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是否进行溶栓后的血压管理进行临床分组,其中血压管理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甘露醇(国药准字H34023604)脱水(每次0.25~0.5 g/kg)降低颅内压;依达拉奉(国药准字H20100506)(30 mg/次,临用前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清除自由基;溶栓后24 h给予阿司匹林1粒/d,口服;溶栓用药采用阿替普酶(进口药品注册证号)0.9 mg/kg,先以0.09 mg/kg剂量静脉推注,余量60 min内静注。
1.2.2 血压管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血压管理和治疗,对目标血压进行设定,按照正常水平进行降压治疗,如收缩压维持在12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压管理组: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实施血压管理,收缩压维持在160 mm Hg左右,注意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果收缩压高于上述标准,给予缓慢的降压治疗,但是注意维持血压不能降的过低。两组病例血压均达到收缩压维持<180 mm Hg或是舒张压<100 mm Hg,但两组收缩压控制范围不同。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血压管理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梗死灶继发出血情况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血压管理组溶栓后梗死灶继发出血发生率(8.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0.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 < 0.05)。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绝多数会出现血压的暂时性升高,在发病后14 d逐渐出现下降趋势,逐步平稳。有效地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时血压升高机制进行探讨,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血压水平进行管理,从而提高预后水平。
由于脑梗死发病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脑血流量正常水平的维持需要依赖脑灌注压力和血压来保证,因而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和预后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资料显示,脑梗死急性期通过药物促使血压升高,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侧支循环的脑血流量增加,促进氧供应,缓解脑血流低灌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梗死病灶和缺血半暗带的代谢水平,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现在已经成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热点,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超早期溶栓治疗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一种根本性治疗方法,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文献报道溶栓治疗的溶通率为21%~93%。但由于溶栓疗法引起的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闭塞等严重并发症,所以选择最佳溶栓方案、最适宜的溶栓时机和最佳给药途径以及理想的溶栓剂,成为当今世界溶栓疗法研究的主题,而溶栓后血压管理是决定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表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溶栓后血压管理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血压管理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梗死灶继发出血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实施血压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碧芳,杨蓉.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脑梗死患者卒中评分与血压测量结果分析[J].华西医学,2011,26(10):1551-1554.
[2]李瑞华,刘磊,王则颖,等.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血压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5):422-424.
[3]王增武,刘力生,龚兰生,等.降压治疗与脑卒中二级预防:脑卒中后降压治疗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4):329-334.
论文作者:李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血压论文; 脑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溶栓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