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12论文_傅虹淋, 陈青梅

傅虹淋 陈青梅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40226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12h及12-48h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治疗效果与治疗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3-2019.3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依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60例,发病后<12h实施PPCI手术,B组:60例,发病后12-48h实施PPCI手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B组,差异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在不良事件发生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12h较12-48h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STEMI患者发病后尽可能在12h内实施急诊PPCI。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时间;有效性;安全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危急,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目前临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但是因为受到交通条件、医疗条件等相关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无法在发病后快速实施PPCI。为明确STEMI患者发病后<12h及12-48h采取PPCI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而为临床STEMI患者急救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我院应用不同方法实施治疗的患者资料,便于依据研究结果指导此类疾病临床治疗,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3-2019.3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依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3.55±3.95)岁。PPCI时间:4-11h、平均时间(6.39±1.35)h;B组:6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58±3.91)岁。PPCI时间:13-40h、平均时间(18.49±1.96)h。A组、B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PCI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STEMI患者发病后均实施PPCI治疗,其中A组在发病后12h内完成治疗,B组在12-48h内完成PPCI手术治疗。PPCI治疗方法如下:术前常规口服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进行溶栓治疗,然后将患者转移到导管室,实施股动脉或者桡动脉穿刺,常规2.0%利多卡因麻醉,将6F动脉鞘管置入,按照70-100U/Kg剂量注入肝素,根据手术情况,每1时追加普通肝素,剂量为2000U,根据情况为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剂量为7μg/Kg,术后24-36h继续维持,维持剂量0.01μg/(Kg·h),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罪犯血管实际情况重建罪犯血管血运。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对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术后一个月LVEF;(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1]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D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SV(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DV。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术后一个月LVEF

A组患者术后一个月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A组:1例出现再次心肌梗死,占到1.67%;B组:2例再次心肌梗死,1例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差异性对比2=0.258,P=0.611。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病,因为血管出现梗死,致使心肌细胞进一步因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早期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采取溶栓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经验积累,PPCI已经成为STEMI治疗的主要方法。结合临床文献报道,早期对STEMI患者实施PPCI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2]。

本研究中分析了不同发病时间后STEMI患者应用PPCI方法的治疗效果,结合研究结果数据显示,患者发病后12h内进行PPCI治疗患者其LVEF较高,证实其治疗效果更好。结合文献报道,接受急诊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是评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随着LVEF的下降,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3]。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B组5.00%发生率略高于A组1.67%发生率,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综合研究结果显示STEMI患者在发病后12h内实施PPCI治疗,能够更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与符琛文献研究结论较为接近[4]。

综上所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12h较12-48h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STEMI患者发病后尽可能在12h内实施急诊PPCI。

参考文献

[1]关绍义,黄光华,李娜,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段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10):1186-1188.

[2]杨绍波,李刚,秦韶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2):85-86.

[3]张文娟,张云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介入时机选择[J].天津医药,2017,45(11):1130-1134.

[4]符琛.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经不同时间实施介入治疗(急诊、择期)预后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02):96-97.

论文作者:傅虹淋, 陈青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12论文_傅虹淋, 陈青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