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连续墙技术,具有着一系列的明显优势,比如说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小,噪音较低,震动效果不明显,以及施工结构的刚性较大等方面,在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将地下连续墙技术积极应用在当前的房建施工工作之中,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其存在着的一定缺点,从而积极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弥补其不足,提升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效果。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房建施工;应用
1地下连续墙技术的基本特点
①施工周期较短,并且能够保证施工质量以及经济成本投入。②有极好的防渗漏功能,同时能促进逆作法施工的进程。③地下连续墙体的刚性较大,能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和塌方等问题。④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相对较小,降低施工噪音对周围居民生活工作的影响,更适用于城市土建工程中。但在使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前要根据实际勘察的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是因为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存在这样的缺点:①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由于地质不牢、施工方法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相邻槽段错位的可能性;②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的挡土结构,所需要的经济费用较高,影响工程造价成本;③在处理地下连续墙的废泥浆时,为城市施工增加了负担。
2在建筑工程中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地上26层综合楼建筑,地下室二层,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综合楼占地面积503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81235.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总面积为59553.4平方米,地下室占地面积为10840.9平方米,该工程的地下为两层结构,基坑开挖深度设置为11.50米。地下应用连续墙围护结构,Y轴方向轴线长度239.02米,成槽宽度为800毫米,地下连续墙的深度为22.05米,槽段一共有40个(详见平面布置图);X轴方向轴线长度为226.47米,成槽宽度为800毫米,地下连续墙的深度为17.50米,槽段一共有37个(详见平面布置图1);在该工程中,35米是勘察的最大深度,该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土层较为复杂,都属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图1
2.2施工准备
在进行连续墙施工作业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从而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通过对现场的详细调查,可以知道现场的空间情况,判断空间是否足够,例如能否确保机械设备顺利进入现场、能否确保挖出的砂土顺利运送到外面,还可以了解到现场的一些其他情况,例如是否能够确保水电的供给、地下是否存在一定的障碍物等等,在充分掌握基本情况之后才能进入到施工阶段,这样能够降低施工中事故的发生几率,防止在施工中出现意外情况使施工工期被迫延长。
图2
2.3施工工艺
(1)修筑导墙。修筑导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存储泥浆,同时修筑导墙还能够进行基准测量,在挖槽前属于一项关键性的准备工作。在本工程中,由于在施工结束后不会再进行纵向支撑加固,因此,为了防止导墙变形钢筋笼难以下方,本工程最终决定实行拆模,主要做法是沿着导墙的纵向方向,每隔1米就增设两道木来进行支撑,这样就确保工程导墙的强度符合要求。在处理完毕之后,本工程在导墙外侧设置了禁行令,所有大型机械设备都不可以经过其外侧。在施工时,工程遇到了内墙面和轴线之间相互不平行的情况,为了确保导墙的垂直度没有任何误差,本工程将中心线与地下连续墙的轴进行重合处理,在原来设计的宽度上增加50毫米,确保距离的误差不高于5毫米。最后,为了避免修筑导墙区域塌方引发空洞现象,本工程先采用小型挖机以减少回填土量,所选土质为素土。(2)制备、处理泥浆。本工程在储备泥浆时,结合了从前的施工经验,之前的储备量都是1天的用量,但是本工程并没有)完全依靠从前的施工经验,而是在同时充分的分析了地质、设备等因素,最终根据分析结果将储备量定为1天的用量。本工程在设置泥浆池时在每个泥浆池中都设置了3个格子,这三个格子面积相同,处于均等的状态,一个格子用来进行泥浆制备,一个格子用来进行过滤,还有一个格子用来进行沉淀。在制备完泥浆后,进行了全面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各方面指标都达到了要求,因此,不需要再次进行处理。(3)挖槽作业。在建筑工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挖槽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是因为在连续墙施工作业中,这一工序在整个工期中的占比越50%左右,因此,本工程对挖槽作业阶段尤为重视,做好挖槽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和连续墙的工程施工质量,如果在这一工序中没有做好工作,就会降低作业效率,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挖槽时,精确度是一个关键点,一旦精确度的误差过大就会导致槽壁变形,影响到连续墙的整体质量,本工程采取了两套挖槽施工方案交替进行。在施工完成后,及时的清理了杂物,确保槽底的清洁,方便后期进行使用。(4)清底换浆。在槽段挖完之后,需要对槽段进行混凝土灌注,但是在这期间,需要先进行清底换浆作业,要确保在灌注前完成这一工序,进行清底换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彻底的清楚槽底杂物,这一工序需要在确认符合设计要求之后,才可以停止。本工程在进行清底换浆作业时,随时确认槽内泥浆充足,从而使得墙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5)接头管处理。在浇筑混凝土完成之后,需要缓慢的拔掉接头管,本工程的进行处理时,严格遵循了以下步骤。首先,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在初凝时要将接头管进行上下活动,确保接头管能够朝上面的方向,并且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一步骤进行之后,要计算时间,每隔10分钟到一刻钟时间内,进行一次接头管的活动作业,确保每次活动时接头管都会向上提升15厘米到30厘米左右[3]。一般来说,混凝土凝固4个小时左右就能够缓慢的拔出接头管,在8小时后就能够全部拔出来。在这一道工序中,尤其要注重把控好时间,因为一旦混凝土凝固程度过高,想要松动接头管是十分不容易的,必须要在合适的时间活动接头管。
3结语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随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应运而生,作为新兴事物,其优势大于劣势,且有利于我国城镇居民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当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现场建筑物密度较大时,利用连续墙施工不损坏管道设备以及建筑物地下基础。面对不足之处,我国应大力发展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方面的人才,大力研究特殊地貌的地质条件,降低施工难度同时,着重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应完善相关法律要求与施工工艺,加强企业施工管理力度,完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江波,刘新洛,张长清.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2):117-120.
[2]邓焱雄.对砂土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6(04).
论文作者:聂宾宾,陈英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地下论文; 工程论文; 作业论文; 泥浆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这一论文; 工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论文;